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38例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早期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然后处理胎盘的19例为病例组;术中仅按常规处理胎盘的1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结果:病例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分别为828.57±254.63ml和1005.62±127.13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45.21±545.47ml和1510.78±302.82ml(P<0.01),术后修正Hb值病例组(83.00±21.80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00±18.40g/L)(P<0.05);病例组子宫切除率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VS63.16%、26.32%VS73.68%,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以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其中4例合并胎盘植入)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封堵成功,平均操作时间1~2分钟,总计放射量50~100 mGy。4例因合并胎盘植入而于术毕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平均出血量710.0±225.6 ml,无子宫切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母婴均健康。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保留子宫等优势。术毕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控制合并胎盘植入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1例孕产妇死亡。观察组未发生膀胱损伤,1例(4.34%)输尿管损伤、1例(4.34%)肠管损伤;对照组5例(7.46%)膀胱损伤,7例(10.4%)输尿管损伤、7例(10.4%)肠管损伤;两组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间(143.7±40.5分钟vs 180.8±37.2分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2243.6±1010.7 ml vs 2866.5±985.9 ml,2468.5±120.7 ml vs 3084.1±110.5 ml)、输注红细胞量(12.3±5.6 U vs 17.1±6.7 U)、术后住院天数(7.8±3.2天vs 10.7±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能是更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及与孕妇年龄、流产次数和剖宫产次数的关系.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前置胎盘患者22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0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0例)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06例)在孕妇年龄、流产次数和剖宫产次数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情况.结果:①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前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为100.0%,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B超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8.9% (8/9),特异度为90.9%(10/11),MRI检查敏感度为100.0% (3/3),特异度为100.0%(5/5).③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行子宫切除,其余18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先采用保守性手术,3例因保守性手术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子宫切除率为25.0% (5/20).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应通过超声及MRI进行充分评估有无胎盘植入,从而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先行保守性手术,如无效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高龄孕妇、多次剖宫产及多次人工流产史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入逆行向上分离膀胱法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者91例。患者在剖宫产术时均需分离膀胱,其中51例采用侧入逆行向上分离膀胱法(研究组),40例采用经子宫前壁向下分离膀胱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膀胱损伤率、子宫切除率。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膀胱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入逆行向上方法分离膀胱可明显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中膀胱损伤,有利于术中出血控制,减少子宫切除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该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导致的术中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实施该手术对于患者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患者,对其中应用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术中处理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35±3周,所有新生儿预后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1300±499 ml。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周围器官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一例子宫切除。术后平均住院日5.1±1.6天,无一例转重症监护病房。术后产褥感染2例,经过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彩超检查,1例怀疑剖宫产瘢痕憩室形成。结论: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导致的术中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止血带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重度胎盘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术前胎盘超声评分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重度胎盘植入并在术中确诊的7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血管阻断方式分为子宫动脉栓塞组(28例)与止血带联合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结扎组)(46例),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子宫动脉栓塞组与子宫动脉结扎组孕妇在胎盘植入严重程度超声评分、年龄、孕次、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终止妊娠孕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动脉栓塞组与子宫动脉结扎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32.1±987.7 ml、1392.4±974.8 ml)、输血量(分别为1100.9±927.9 ml、742.9±716.1 ml)、凝血功能异常(分别为17.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分别为169.5±69.2 min、109.3±63.1 min)、子宫切除(分别为17.9%、2.2%)、膀胱损伤(分别为21.4%、4.3%)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动脉栓塞组与子宫动脉结扎组在术后发热(分别为25.0%、6.5%)、血栓形成(分别为21.4%、2.2%)、月经量减少(分别为21.4%、4.3%)、慢性盆腔疼痛(分别为28.6%、4.3%)、住院费用(分别为28960.5±13236.2元、19138.5±12382.5元)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gp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重度胎盘植入手术中作用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处理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结果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均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其中5例伴有胎盘植入,1例胎盘粘连;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I500-3000ml,产后24h出血量为1800-4440ml。6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其中3例髂总(或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或髂内动脉栓塞术后行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3例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I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因产后大出血、继发DIC行子宫切除术;2例胎盘植入面积较大、部分胎盘残留者继发产褥感染,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行清官术清除残留胎盘组织。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覆盖子宫瘢痕,其胎盘植入发生率高,往往发生严重的产科出血、休克及DIC等,增加围生期的子宫切除率,应重视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8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中应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患者列入研究组(n=38),未使用者列入对照组(n=43),比较两组在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输红细胞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650 ml(500~7800 ml),对照组为2000 ml(1000~128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入红细胞量中位数为3.0 U(0~18.0 U),对照组为6.0 U(0~27.0 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球囊组与子宫全切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输红细胞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红细胞量,但不能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难度大,术中、术后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有切除子宫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风险。如何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术后出血仍是产科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采用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修复成形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修复成形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64例病例,研究该疾病的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处理。所有病例均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或胎儿娩出后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术中采用多种止血缝合技术。结果:6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证实胎盘植入面积(4~22)cm~2,采用局部"8"字缝合62例(96.88%),方块缝合36例(56.25%),宫颈提拉式缝合47例(73.44%),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42例(65.62%),宫腔填塞纱条36例(56.25%),B-1ynch缝合25例(39.06%),子宫肌壁胎盘植入部位局部切除并子宫成形术31例(48.4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32例(50.00%),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2例(50.00%),子宫切除6例(9.38%)。发生产后出血45例(70.31%),平均出血量(1580±820)ml,失血性休克6例(9.3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3.13%)。膀胱损伤1例(1.56%),输血39例(60.9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动脉血栓5例(7.81%),血管损伤2例(3.12%)。结论: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管,或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腹主动脉阻断,术中结合多种缝合止血技术,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出血风险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178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包括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宫颈提拉式缝合、子宫下段前壁部分切除、子宫下段双切口、宫腔球囊填塞以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结果:17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 500(1 421.5,1 757.7)mL,其中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156例,术中出血量为1 600(1 461.3,1 707.2)mL;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22例,术中出血量为1 800(1 761.9,1 912.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3,P=0.98);92例行Bakri球囊填塞术和86例未行宫腔填塞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9%(22/92)和18.6%(1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39)。1例患者因胎盘广泛植入切除子宫,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采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多数子宫得以保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辅助下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处理中的应用,寻求手术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5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其中研究组(n=27)在剖宫产术前行MRI检查,随后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充盈球囊暂时性阻断腹主动脉血供,然后再剥离胎盘;对照组(n=32)按照常规剖宫产术处理。结果 MRI测量低位肾动脉开口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为(10.52±0.74)cm,其下方腹主动脉直径为(1.51±0.22)cm,介入术中X线透视时间(1.1±0.5)min。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6±248)m L及(1616±370)m L,输血量分别为(647±81)m L及(896±9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数、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辅助下放置腹主动脉球囊,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不能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王珣  李家福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2):152-154
目的:观察宫颈提拉缝合联合宫颈环扎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出血时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8月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出血的患者12例,运用宫颈提拉缝合联合宫颈环扎法止血,观察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安全性。结果: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2例为Ⅰ型,3例为Ⅱ型,7例为Ⅲ型。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550±1242 ml,术后阴道流血50~300 ml;无子宫切除者,平均住院时间5天;术后随访10~18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宫颈提拉缝合联合宫颈环扎在顽固性出血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尤其是对Ⅲ型患者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良好,可减少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双髂内动脉球囊置管+术中取胎后球囊扩张),作为研究组;另28例患者没有接受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是否子宫切除、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429±875) ml,输血量为(920±438)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600±2090) ml和(3600±122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840和10.251,P均=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45) min与(284±44)min,t=5.850,P=0.000;(6.7±1.3)d与(8.2±2.2)d,t=2.272,P=0.029].但研究组子宫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 13与 89%(25/28)·x2=0.181,P=0.670].对照组中需要二次开腹手术者2例,发生肺水肿1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同时并发肺水肿及肾功能损害1例;研究组中无一例发生以上并发症.结论 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择期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行改良Cho缝合,在子宫下段胎盘穿透入处取第二横切口并修剪子宫重塑成形,共15例,对照组取子宫体部单切口,局部予常规"U"或"8"字缝合,共12例。结果:研究组中术中失血量≥2000 ml者比例少于对照组(20.0%vs 66.7%,P0.05),手术时间≥3小时比例低于对照组(33.3%vs 83.3%,P0.05),术后住院时间≥7天比例低于对照组(53.3%vs 91.7%,P0.05)。两组术中切除子宫各1例(P0.05),均未有非计划再次手术切除子宫及败血症发生。研究组1例膀胱修补,对照组2例膀胱修补(P0.05)。研究组腹壁伤口愈合不良2例,对照组1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1~3月随访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均无其他器官系统后遗症及血栓发生。结论: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可联合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剖宫产术中,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下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子宫单切口与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剖宫产手术分娩,根据术前超声检查评分诊断并在术中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共136例,根据术前、术中的评估,采用子宫下段单切口术式的94例(69.1%)为子宫单切口组、采用子宫双切口术式的42例(30.9%)为子宫双切口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双切口组与子宫单切口组在前置胎盘严重程度、孕妇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终止妊娠的孕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52.74±1060.26 ml、1578.26±916.53 ml、输红细胞量分别为1549.56±986.36 ml、1052.35±589.69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25.30±36.63分钟、148.42±40.75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子宫单切口组12例,双切口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5,P=0.334)。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在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住院时及术后发热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膀胱损伤的发生、术后24小时出血、新生儿Agp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双切口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保留子宫及降低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疾病。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对孕中期凶险型前置胎盘状态的28例在介入治疗配合下行剖宫取胎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我院共分娩孕妇31062例,其中剖宫产8645例,行剖宫产孕妇中前置胎盘共243例,凶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