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毛针织品纱线按照纺纱工艺主要有粗纺、精纺、半精纺、紧密纺和赛络纺,按照纱线的品种又可以分为纯纺纱、混纺纱和花式纱;无论纱线种类如何来分,总的来说,高支纱、新型纤维、花式纱线、功能性纱线是毛针织品用纱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毛针织品用纱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纱线,拓展纱线的应用领域,在分析浙江纺纱业的产品特点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纺纱重点企业近几年来生产的四大类纱线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向做了详细探讨。认为:常规本色纱线要积极开发差异化功能性纱线,色纺纱线要融合花色纱生产技术开发出具有多种花式纱结构特色的新型色纺纱线,半精纺生产应拓展针织大圆机用纱等多种用途,转杯纺与喷气涡流纺则要充分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扩大纱线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分析了半精纺纱线的主要特点,指出传统环锭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使半精纺纱线的毛羽多且长,条干水平不理想,影响织物质量。介绍了紧密纺纱技术以及运用紧密纺技术生产半精纺纱线的优点:强力高、纱疵少、毛羽少,条干均匀等,探讨了紧密纺生产半精纺纱线应注意的事项,及需探讨和摸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半精纺是我国自主创新开发的一项纺纱新技术,它改革了传统的毛纺工艺,能生产出风格独特的新型纱线。文章根据国内半精纺企业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半精纺的技术优势及目前生产中的弊端进行客观分析,并指出半精纺技术如需进一步发展,必须从纺纱工艺技术优化及装备升级改造两方面入手。文章最后对各工序工艺技术优化的重点及装备技术改造升级的方向作了探讨,使半精纺的工艺与技术装备更能适应生产高品质纱线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线是我国日前较流行的新型纱线,由于其纱线具有明显特点,在后道加工中能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故受到后道加工用户的欢迎,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分析:目前国内生产各类色纺纱的产能已超过500多万锭,半精纺纱线生产规模也超过100万锭以上,为纺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探讨针织大圆机用半精纺纱的纺纱工艺措施。根据针织大圆机的生产特点和织物质量要求,制定了半精纺纱的内控质量标准,采取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优选原料及其配比,做好纺纱前的调色配色与打样工作,重视原料的预处理及混和,同时优选梳理设备和梳理工艺,安装自调匀整系统,采用新型设备及技术等,确保纺纱质量符合针织大圆机用纱的要求。认为:半精纺纱线提高了针织大圆机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半精纺纱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半精纺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紧密纺技术和花式纱技术在开发高档半精纺纱线的应用。由于半精纺纱线是用作高档毛针织品用纱,对纱线质量要求较高,故必须要求生产的各工序设备性能优良、工艺最优化,才能使生产的纱线符合高档毛针织品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苎麻天丝纤维的性能特点、半精纺纺纱工艺流程、赛络纺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对半精纺苎麻/天丝绿色环保色纺纱线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优化、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保证了纺纱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半精纺产品与工艺技术创新的方向。半精纺产品创新的方向:引入各种天然纤维、开发高档稀有动物纤维的纯纺与混纺纱、利用纺纱新技术创新开发高档次半精纺纱线、利用新型化纤开发功能化差异化半精纺线。半精纺工艺技术创新:优选半精纺原料、优化原料预处理与混合技术、重视梳理工序的设备创新与工艺优化、并粗工序设备的改进与工艺优化、细纱工序积极加快纺纱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定形工艺,提高半精纺产品纹路清晰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段彩纱、氨纶包芯纱的纺纱原理进行研究分析,在细纱机上进行段彩包芯纱纺纱装置的改造,满足了纺制段彩包芯纱的要求。在半精纺段彩氨纶包芯纱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对原料与纱线结构的研究,设计出半精纺段彩氨纶包芯纱。探讨纺纱各工序的生产要点,合理选择主要工艺参数,解决了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成功开发出极具个性色彩的半精纺段彩氨纶包芯纱。生产实践证明了设备改造的正确性与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芳砜纶纤维及里奥竹纤维的性能,列举了采用半精纺纺纱系统纺制半精纺纱线、设计开发服装及家纺产品的生产实例,进一步证明,半精纺纱线不局限于传统的针织产品,还可以开发各类风格的家纺及服装面料,利用毛纺半精纺开发机织面料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服用性能,并且与毛精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6,(6)
基于sirofil-spun新型花式纱的纺纱方法,阐述了新型sirofil-spun的纺纱原理即对sirofil-spun和嵌入式纺纱的结合原理,在QFA1528细纱机上进行改装,开创出sirofil-spun新技术,纺制出新型的花式纱。在保证纺纱工艺参数及纱线中长丝和短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纺制150 dtex/66.7dtex/66.7 dtex新型sirofil-spun花式纱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和YG172型纤维切片器进行观察并进行纱线纵、横向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纱线的纵、横截面中,三种花色呈螺旋型外观,表面光洁,结构稳定;对于相同线密度的花式纱,新型sirofil-spun花式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条干和毛羽水平也优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羊绒较难纺制细特纱的问题,提出用创新型半精纺技术开发生产细特羊绒纱,半精纺纺纱系统是介于精纺和粗纺之间的一种纺纱方式,该系统特别适合于纺制特种动物纤维类纱线.采用改良的国产毛纺棉纺设备,开发生产半精纺细特羊绒纱,对原料选用、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试验,成纱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防紫外与凉爽性精纺毛织物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夏季轻薄毛精纺面料开发的一些方法,着重介绍了羊毛与竹炭纤维混纺、与抗紫外线纤维混纺的复合纺纱方法,形成的新型复合纱线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等特殊性能,适于夏季服用的凉爽保健毛精纺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21,(4)
花式纱线因其特殊的外观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丰富花式纱线品种,文章基于赛络纺纱方法,采用表面刻有凹槽的后罗拉上胶辊纺制新型赛络花式纱线,并阐述新型赛络花式纱的纺纱机理。在保证纺纱工艺参数及原料相同的情况下,通过TH 598 J环锭细纱机上进行试验,分别纺制赛络新型花式纱和普通赛络纱,观察纱线的纵向结构,并对其线密度、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的纵向外观呈现花色变化;与普通赛络纱相比,新型赛络花式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均匀度和毛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桂亚夫 《纺织器材》2013,(6):40-41,68
以纺半精纺、色纺、段彩纱3种特色纱为例,分析了其个性化的牵伸技术,以及利用异形胶辊纺制花式纱的思路;阐述了棉纺技术在产品开发多领域交合区中的创新优势。指出:特色纱线是传统棉纺技术与色彩、毛纺、花式纺等领域交叉结合的产物;研究特色纱线离不开牵伸器材及其牵伸技术,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开发特色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以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纤维为组合原料,采用半精纺工艺纺制三组分54 Nm纱线。通过分析3种不同纤维原料的性能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纺纱各道工艺参数,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纺制出三组分纤维混合的半精纺纱线,并对纱线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三组分纤维通过半精纺纺纱系统的合理加工,纺制出的半精纺纱线强力、条干均匀度、毛羽、手感、亲肤等性能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羊绒、ABPF抗菌性纤维以及抗起球处理腈纶进行了性能分析.阐述了半精纺、色纺纱和段彩纺纱技术的原理,纺制出具有花式竹节纱效果的38 tex 50/30/20羊绒/ABPF纤维/抗起球腈纶双彩段彩纱.对细纱机进行了改造,对细纱机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段彩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制得纱线柔软、舒适、抗菌、抗起球且具有特殊花式效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纤维为组合原料,采用半精纺工艺纺制三组分54 Nm纱线。通过分析3种不同纤维原料的性能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纺纱各道工艺参数,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纺制出三组分纤维混合的半精纺纱线,并对纱线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三组分纤维通过半精纺纺纱系统的合理加工,纺制出的半精纺纱线强力、条干均匀度、毛羽、手感、亲肤等性能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动络筒机生产半精纺纱线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筒工序是纺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自动络筒机的引进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一大进步.随着半精纺的健康发展,及其纱线支数范围广、档次高、品种多样化等特点的要求,在半精纺生产实践中自动络简机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优势和性价比逐渐被行业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