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6月本院关节骨病科收治的89例(9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DAA)组和直接外侧入路(DLA)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侧卧位DAA组和DLA组切口长度分别为(9.65±0.39)cm和(12.63±0.37)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75±11.36)ml和(220.55±12.44)m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假体角度、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DLA组患者1例(2.18%)发生髋关节脱位,在麻醉辅助下牵引复位获得成功;DAA组有3例(6.98%)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5例(11.63%)输血;DLA组有2例(4.35%)出现大转子处疼痛,1例(2.17%)发生皮下血肿,15例(32.61%)输血。[结论]侧卧位DAA与DLA全髋关节置换比较,有出血少、脱位发生率低、下床行走时间短及术后快速康复等优势,同时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缩短了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59-1764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 12例(17髋),后外侧入路(PLA) 14例(20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中DAA组中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无不良后果。PLA组中,2例由于前方软组织松解困难,术中加用前入路切口暴露关节囊。DA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LA组,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而PLA组有2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在麻醉辅助下手法复位,之后未再发生脱位。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相应活动方向,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假体松动和肢体长度不等等并发症。[结论]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可以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且创伤更小,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脱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DDA)、直接外侧入路(DLA)、后外侧入路(PLA)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86例患者在本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依据所采用的手术入路,22例采用DDA,31例采用DLA,33例采用PLA。对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为DDA组(79.33±1.84)min、DLA组(72.65±1.47)min、PLA组(72.12±1.36)min,DD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为DDA组(8.16±0.22)cm、DLA组(12.85±0.11)cm和PLA组(13.30±0.15)cm,DD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为DDA组(264.17±13.00)ml、DLA组(464.84±10.09)ml和PLA组(467.58±9.08)ml,DD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为DDA组(10.19±0.42)d、DLA组(19.52±0.23)d和PLA组(18.97±0.60)d,DD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Harris评分DAA组为(62.25±1.53),与DLA组(37.65±1.02)和PLA组(37.24±0.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2周的Harris评分,DAA组(85.50±2.09)、DLA组(80.84±1.37)与PLA组(78.97±1.4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对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损伤少,术后快速康复和髋关节稳定性好,是髋关节置换较理想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26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DAA组(采用DAA行THA治疗,13例)和PLA组(采用PLA行THA治疗,13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步态及步数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DAA组明显短(少)于PLA组(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30 d疼痛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DAA组均明显优于PLA组(P<0.05)。术后1个月,DAA组患者步态均正常,PLA组患者步态稍蹒跚,但每分钟步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LA与DAA行THA,假体均能获得良好的位置,可有效预防假体脱位。与PLA相比,DAA行THA具有切口小、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拟行单侧THA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5例采用DAA入路行THA,其余62例采用PLA入路行THA。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除DAA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术中给予钢丝捆扎。DAA组切口长度、术后第1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显著优于PLA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DA组的VAS评分均小于PLA组,术后24 h和36 h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时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WOMAC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DAA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PLA组,其中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DAA组的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PLA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两组患者的髋臼假体外翻角、前倾角和股骨偏心距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比较,直接前入路具有切口短、术后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其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前方直接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32例(40髋)股骨头坏死晚期、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前方直接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为DAA组,共14例20髋,男11例16髋,女3例4髋;年龄17~83岁,平均72岁;骨关节炎10例13髋,股骨头坏死4例7髋;术前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34±5.63)kg/m2。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为PLA组,共18例20髋,男14例15髋,女4例5髋;年龄22~86岁,平均75岁;骨关节炎9例9髋,股骨头坏死9例11髋;术前患者BMI指数(27.34±5.30)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BM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术前BMI指数:DAA组(23.34±5.63)kg/m2,PLA组(27.34±5.30)kg/m2,DAA组BMI指数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DAA组(124±29.21)min,PLA组(53±1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前方直接入路可比后外侧入路获得较快的术后康复,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方法 9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行THA治疗,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A组(46例,采用DAA)和PLA组(46例,采用PLA)。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切口长度、术中髋臼杯前倾角、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时间PLA组短于DAA组,但术中出血量PLA组多于DAA组,两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两种入路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PLA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而DAA术中出血量更少。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6—2016-05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2例髋关节疾患,其中采用DAA 32例(DA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40例(后外侧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DAA组手术时间较后外侧组长,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较后外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DAA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A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AA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但手术要求高,学习曲线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病例,共有128例,分为DAA组(57例)和PA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Harris评分;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出血量(232.4±28.6)mL低于PA组出血量(382.3±37.5)mL,DAA组下地时间(1.8±0.7)d低于PA组下地时间(4.3±2.1)d,DAA组住院时间(7.4±1.9)d低于PA组住院时间(9.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A组的手术时间(112.2±12.6)min长于PA组(98.4±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3±0.9)分,Harris评分(84.3±4.2)分;P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9±1.3)分,Harris评分(80.6±6.5)分;DAA组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时DAA组的VAS评分为(1.5±0.8)分,Harris评分(92.2±5.3)分;PA组VAS评分为(1.3±1.1)分,Harris评分为(90.5±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1.3±3.3)°,外展角(39.8±5.4)°;P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0.6±4.3)°,外展角(41.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量小、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假体位置良好等优点,短期临床疗效与后外侧入路均较为满意,长期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DAA T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下肢牵引架和弧度较大扩髓器辅助的DAA单侧THA手术(DAA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并与同期47例行标准外侧入路THA手术(标准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DAA组和标准组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1.5)cm和(12.3±1.6)cm、(110±14)min和(133±12)min、(219±105)m L和(260±62)m L、(7.8±1.9)d和(9.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8个月)。DAA组术后6周,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5),但术后1年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骨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与标准外侧入路相比,DAA THA手术可减轻软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该术式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学习曲线长,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DLA组(48例)和PLA组(48例),DAA组采用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DLA组采用D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PLA组采用PL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大于DLA组和PLA组(P<0.05),而三组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别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DAA入路具有更好的髋臼假体外展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对解剖柄位置的影响及对股骨前倾角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纳入自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由同一名医师使用解剖柄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08例共114个髋关节。患髋屈曲活动范围60°,下肢需延长2 cm,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患者要求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者采用PLA手术入路,其余采用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DAA组共44髋,男性24髋,女性20髋;平均年龄(60.1±12.1)岁;PLA组共70髋,男性38髋,女性32髋;平均年龄(59.8±11.4)岁。患者仰卧位,CT扫描患侧(髂前上棘至胫骨结节),重建股骨三维图形,测量股骨假体柄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位置、前倾角,距小转子截骨距离及股骨头前后距离。结果术前DAA组股骨前倾角(23.2±10.4)°,PLA组股骨前倾角(27.7±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两组股骨前倾角分别为(28.5±11.5)°、(30.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术后两组前倾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假体柄矢状面夹角和矢状面夹角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3)。术前前倾角与术后前倾角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A入路屈曲植入假体柄个数与PLA入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股骨头前后距离变化在两种入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结论术前股骨前倾角是影响术后前倾角变化的因素,手术入路不影响术后前倾角及股骨头前后距离的变化,而手术入路对假体柄在矢状面的位置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postero 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单侧THA的2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DAA组117例,PLA组99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双下肢长度差、髋臼位置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DAA组与PLA组相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术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更好,双下肢长度差更小,髋臼外展角位置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A组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5例脱位,9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DAA组出现4例假体周围骨折,21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34例大腿外侧麻木,21例股前区疼痛。结论与PLA入路相比,DAA入路在术后早期恢复、早期康复锻炼、髋关节功能改善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手术损伤小,更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传统后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CBM、CNKI、VIP、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中心等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各自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偏移风险评估后,提取相关临床结局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研究,总病例数411例,其中DAA组210例,PLA组201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相比,DAA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第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中骨折发生率、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术后第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第1 d 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出血、术后康复和住院时间方面较后外侧入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0月本科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前侧入路63例(DAA组),前外侧入路65例(AL组)。比较两组临床与检验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DAA组出现1例大转子骨折,术中给予钢丝固定,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AL组出现3例出现臀中肌无力。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及下床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AL组(P0.05);DAA组术后第1 d VAS评分显著低于AL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个月,DAA组的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大于AL组(P0.05);之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方面,术后3、7 d,DDA组的ES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AL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股骨颈干角、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直接前侧入路比前外侧入路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经直接前(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经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DAA入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31±1.23)cm、手术时间为(110.64±14.6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8.13±101.54)ml,术后引流量为(86.25±1.36)ml,下床行走时间为(2.65±1.02)天,住院时间为(7.22±1.85)天,均优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且DAA入路组患者术后6周的Harris评分为(75.97±5.63)分,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7.97±3.24)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为(92.97±2.24)分均较经后外侧入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与经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DAA入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经DAA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经后外侧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脱位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及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7年5月,行PA或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PA(PA组),35例采用DAA(DA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30.2个月。DAA组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DAA组手术时间较PA组明显延长(P0.05),但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及首次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优于PA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个月,DA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A组(P0.05),但3、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4 d、1周及2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选择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该手术入路具有学习曲线较长、适应证较窄、需要特殊手术器械等不足,需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总结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110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达5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AA手术55例(DAA组),后外侧入路手术55例(PL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髋关节基础疾病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P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P=0.876;t=1.305,P=0.093);但术中出血量较PL组明显减少(t=2.314,P=0.03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年,平均5.97年。DAA组5例(9.1%)、PL组3例(5.5%)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9,P=0.463)。术后6个月DA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L组(t=2.296,P=0.014),1年及5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75,P=0.130;t=0.905,P=0.087)。进一步分析术后6个月DAA组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PL组(t=1.087,P=0.034),而疼痛和活动范围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760;t=1.059,P=0.091)。结论 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更快的优点,其早期疗效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但中期疗效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直接前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3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 AL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以及临床影像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AA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小于ALA组(P0.05)。DAA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ALA组(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和髋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评分和髋伸屈ROM方面均显著优于ALA组(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和髋伸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股骨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及双侧股骨长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直接前入路手术切口短,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早,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62~85岁。分为OCM入路组(20例)、常规前外侧入路组(20例),两组均为首次单侧关节置换。统计两组的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5.0±67.9)mL和(625.0±82.3)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96.0±93.9)mL和(399.0±162.7)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5),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