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以云母冰凉纤维和竹浆纤维的混纺纱、Coolmax纱线和云母冰凉纱线为原料,以织物热舒适理论和纤维导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设计开发具有凉爽、吸湿排汗功能的平纹组织、斜纹组织、麦粒组织和透孔组织的轻薄织物,并对这4种织物的基本性能、吸湿排汗性能及凉爽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4种织物均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并优选出麦粒组织为综合性能最佳的织物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锦纶织物吸湿排汗的机理,影响织物吸湿排汗的主要因素,高导湿锦纶织物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提高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主要方法。针对双层织物,作者建议尽量用细纤维,并加大内外层纤维的直径差,使织物里层的纱线和纤维都要比外层粗。  相似文献   

3.
陈丽华 《纺织学报》2007,28(7):25-28
为了解十字形涤纶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利用不同结构的十字形涤纶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干燥性等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十字形涤纶机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云母/竹浆纤维的混纺纱作为原料,以织物热舒适性和纤维导湿理论为依据,设计并开发了平纹、花式透孔、斜纹和麦粒4种组织结构的吸湿快干型凉爽织物。同时对这4种组织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和吸湿快干凉爽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开发的4种织物均具有吸湿快干的凉爽性能,其中麦粒组织为吸湿快干凉爽性能最佳的织物。  相似文献   

5.
以吸湿排汗纱线凉爽纱和散热降温纱线云母纱为原料,在针织大圆机上编织出蜂巢组织(3种纱线配置)、横条组织(1种纱线配置)及双罗纹组织(3种纱线配置),共7种织物。分别测试了它们的透气性、透湿性、吸湿速干性及热传递性能等,结果表明:凉爽纱优良的吸湿排汗效果和云母纱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结合,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散热功能;集圈网眼组织的织物综合热湿舒适性能较罗纹组织织物的好,该类面料可用于开发运动休闲类服装。  相似文献   

6.
吸湿排汗纺织品利用其吸湿及导湿作用能满足人们对夏季服装及运动服装舒适性的要求。本文基于织物吸湿排汗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多种最新研究并已广泛应用的吸湿排汗纤维,包括涤纶类吸湿排汗纤维和非涤纶类吸湿排汗纤维,以及吸湿排汗纱线,包括短纤纱、长丝纱和复合纱等。同时阐述吸湿排汗型针织面料、梭织面料和非织造产品的设计思路,指出目前吸湿排汗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面料档次不高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  相似文献   

7.
为使夏季织物具有良好的热湿传递性能,穿着者拥有凉爽的感觉,以云母冰凉纱、CoolMax纱和纯棉纱为原料,设计并开发出云母、CoolMax、棉的纤维含量比分别为50/40/10、50/30/20、50/20/30,织物组织为小提花组织和透孔组织的吸湿速干型凉爽织物,并对3种不同纤维含量比、2种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吸湿导湿性能和凉爽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纤维含量比对吸湿速干型凉爽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含量方面,这3种不同纤维含量比的织物均具有优良的吸湿速干凉爽性能;在组织结构方面,透孔组织的吸湿速干凉爽性优于小提花组织。  相似文献   

8.
以COOLBST纤维为原料生产的高支凉爽类织物具有吸湿排汗性能优越、抗皱性能良好、易洗快干、免烫性好、弹性好、舒适性好等特点.介绍高支凉爽类织物的织造各工序的工艺配置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纱为纯棉股线,纬纱依次为纯棉股线、汉麻/棉混纺纱股线、锦纶丝股线的原料,织造两组规格相同的织物,每组各含3类织物,探讨了纱线捻度、纬纱纤维种类及纬纱线密度不同对其表面性能和凉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的吸湿、导湿、透湿等湿性能优异会促进织物导热性能的提高,增大纱线捻度是提高织物导热性能的重要手段,纬纱为汉麻/棉混纺纱股线的织物具有很好的"凉"和"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防紫外与凉爽性精纺毛织物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夏季轻薄毛精纺面料开发的一些方法,着重介绍了羊毛与竹炭纤维混纺、与抗紫外线纤维混纺的复合纺纱方法,形成的新型复合纱线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等特殊性能,适于夏季服用的凉爽保健毛精纺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目前制革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制革污泥直接处理、材料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制革污泥中有机质和铬的资源化处理研究,并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成本等问题对不同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显示:焚烧法和生物淋滤法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能否解决烟气和飞灰中重金属等二次污染问题是今后研究制革污泥焚烧的重点,此外,生物淋滤技术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2个关键性问题:淋滤不彻底导致残留的铬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富集问题和处理成本(包括能耗和建设成本)问题。提出制革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思路:首先对制革污泥中铬等有毒但有价值的金属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然后对脱毒后的制革污泥进行堆肥或直接农用,可以完全实现制革污泥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制得了新型无机一有机配合物絮凝剂,并运用其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优化皮革综合废水出水水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再对其进行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并分别探讨了不同絮凝剂加入量、pH、絮凝时间、温度对染色加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新合成的絮凝剂在絮疑剂加入2.20g/L、pH=4.0、絮凝时间2.0h、温度25~35℃条件下对COD、悬浮物、色度、总固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7%、96.56%、99.30%、98.06%,此絮凝剂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甲基丙烯酸酐改性胶原蛋白,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所得的胶原蛋白乙烯基化改性条件为:温度50℃,反应时间2h,甲基丙烯酸酐的用量为1.5mL。通过核磁(^1H-NMR)和红外光谱(FT-IR)对乙烯基化改性前后的胶原蛋白进行表征,证明胶原蛋白被成功改性并在其分子链上引入C—C双键。并对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胶原蛋白G1、G2和G3进行乙烯基化改性,发现小分子质量的胶原蛋白改性得到的乙烯基胶原蛋白的取代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1m3环境舱模拟真实生活环境,通过改变温度、相对湿度、换气速率、承载率及释放部位等因素,考察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相对湿度的增加会促进毛皮中的甲醛释放,且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温度从18℃增加到35℃.甲醛的最大释放量增加了102.51%。相对湿度从40%增加到60%.甲醛的最大释放量仅增加了15.52%。(2)随承载率的增加,释放源增多,甲醛释放量随之增加。通风换气,可以有效降低甲醛平衡浓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3)毛皮的两面均为甲醛释放部位,肉面的甲醛释放量要略低于毛面。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毛皮的释放部位做适当封闭处理(加内衬、涂饰等)可以有效降低甲醛释放。  相似文献   

15.
以前期研究中获得的扁平足儿童及正常足儿童的足部数据为基础,通过Ortho Model及Ortho Mill软件设计支撑垫模型.并利用VS0907型三轴雕刻机制作出3种不同弓高的足弓支撑垫;采用Novel Pedar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仪,就3种足弓支撑垫对轻度扁平足儿童足弓处的干预情况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3种足弓支撑垫对轻度扁平足均有干预作用,并且随着足弓支撑垫弓高的增加,足弓处受到的支撑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制革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革企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型的动因,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制约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改善技术获取方式、塑造软实力竞争优势和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4个方面,为制革企业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皮革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对氨氮降解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结果显示.氨氮的去除包括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过程。对于初始氨氮浓度5000mg/L的高浓度氨氮废水,使用DSA阳极、石墨阴极,在电流2.5A,初始pH=10,氯离子浓度30000mg/L,极板间距2.5cm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在180min内可以达到100%。较低浓度氨氮废水更适合电化学氧化,但是能耗相对较高。综合考虑降解效果及能耗.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很好的氨氮去除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夕佳山民居厅堂和卧室的家具布局,通过对比指出室内空间家具使用情况的不同反映了同类房间使用功能的区分。此外,本文列举民居内家具的不同种类,着重分析了特色家具的造型装饰特征及使用情况,凸显蜀南当地民俗文化对家具造型及装饰的影响。夕佳山民居家具布局及特色家具的造型装饰特征充分体现了蜀南民俗与家具的相互融合,反映了民居主人的审美追求,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家具代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西安面条粉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找出面条粉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原粮品质、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昆  李美奇  张诚  郭溪 《纺织学报》2019,40(6):27-31
为研究经编光纤传感织物在纵向拉伸状态下织物结构变化对光纤弯曲损耗的影响,编织了一种以经平绒织物为地组织、聚合物光纤为衬纬纱的经编光纤传感织物。将光纤以半径为10 mm的半圆反向相接的形式织入地组织中间位置,形成传感单元。同时,测量了传感织物在拉伸条件下的线圈高度、线圈宽度和织物厚度;并测试了在织物拉伸回复状态下光纤信号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光纤可通过衬纬的形式与经编织物相结合;在拉伸过程中织物纱段发生转移,织物厚度随拉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纱线对光纤的挤压作用使光纤产生微弯损耗,且在拉伸过程中微弯和宏弯损耗相互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