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是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的大国之一,存在着多种尺度的区域发展差异。从中小尺工区域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有其影响,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相对落后的低谷地区。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于香港--珠江三角洲、上海-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三个经济隆起带之间,处于省际交界处。按照类型可以分为黄泛平原区、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东部经济低谷地区区位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交通可达性较差,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水平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崛起机制和途径,低谷地区发展呵以分为资源转换型、非国有经济推动型和外资推动型。建议国家修筑贯穿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降低沿海经济低谷地区设定标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特殊贫困地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化趋势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本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水资源严重缺乏条件下西北农村地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小城镇社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建立农村地区新型生态能源结构,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湖北省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差异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分析清楚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比较了湖北省主要经济部门与人口的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然后通过设计综合经济指数、文化水平综合均值,计算出湖北省综合经济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关系。从经济部门的内部组成与外部综合经济实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经济与人口分布以及综合经济水平与综合人口素质的空间关系,为湖北省的经济布局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健的能源战略政策。本文采用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上,对广东省未来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广东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基本政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破坏后代人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模式,任何一个地区,均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走出一条适合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取决于区域的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政策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长江流域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经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消费观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消费观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享乐主义消费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只有摒弃这种消极落后的消费观,并树立一种适度的、健康的、绿色的节俭型消费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不同流派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评析,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经济发展成本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理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要把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以及政策的引导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研究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8.
如何协调经济发达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系统描述了苏南地区江阴市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结构转换的动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土地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从目前江阴市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城镇用地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即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协调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制定城镇生产环境发展规划,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评介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矿产资源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区域矿产资源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选择和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选择.褥出了实现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在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条件下精益战略选择和临界战略选择的循环往复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复合产韭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然而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造成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协调.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学术上对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现有评价多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但是存在无法科学确立隶属函数的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的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并以大连市为案例研究区,从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做了综合评价.从结果来看,大连市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二级,即良好.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节能减排,以提高系统的总体绩效,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地理分布特点,决定了它在我国农业生态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大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理论及其模式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生态工业是一种全球新兴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生态工业的缘起、生态工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并就其实现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设想,进一步指出西部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经济策略,才能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破坏了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机理,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对此,文章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永恒、宁静、和平。香格里拉具有以下特点 :(1)以大自然为背景 ;(2 )强调人与人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3)以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4)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旅游地。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认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和人文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积极保护香格里拉的有效手段。最后 ,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按照保护为主、科技引导、适度开发、保护与开发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旅游区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制定适当的地方性旅游政策法规等开发本区生态旅游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者统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理想途径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指出了目前广泛的生态旅游者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辨析了生态旅游者内涵,进而对生态旅游者统计口径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旨在寻找一种合理的生态旅游者统计途径,以便使统计数据更真实地反映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从而有利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其特有的时空分异规律与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山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瑟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探讨农业资源的时空性及其开发利用模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聚集区,随着城市发展主流趋势--生态城市的日益兴起,区内各城市相继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不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程度难以定量以及片面定量的问题。试从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入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中,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程度较好,而南通则略差;(2)只有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状况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群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武汉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状况诊断指标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建立了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状况诊断模型,利用1997~2006年武汉城市群9市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数据,系统分析了武汉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研究认为:1997~2006年武汉城市群生态状况诊断的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伴随城镇用地扩张和土地利用转化,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除仙桃市外,城市群内其余各市生态状况诊断的综合评价指数均缓慢下降,说明各市空间扩展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这种影响在9个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