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我国劳保服装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劳保服装的设计因素,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陆必泰  冯慧军等 《印染》2001,27(6):9-11
阐述了血吸虫病的发生机制及其感染途径,以纯棉织物作为服装的基材,通过药物染色法整理制得特种防护服。经疲劳模拟试验及动物防护试验表明,当药物整理的浓度为5%时,其防护率可达100%。相同浓度下,在工厂批量生产的防护服面料的药载量比实验室样品高出约43%。现场试验的检查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防护血吸虫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国内外缺失有效评价服装热防护性能通用量化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织物热防护性能(简称TPP)测试的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该服装TPP评价方法是通过拓展织物空气层厚度的TPP测试,同时对着装形态特征提取衣下间隙,然后将着装衣下间隙分布与织物不同空气层厚度的热防护性能值进行匹配与集成,从而获得服装热防护性能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织物条件下服装规格设计越贴体服装,热防护性能越差;相同规格条件下织物性能越好,服装热防护性能越好;该服装TPP评价与燃烧假人烧伤评价所反映的服装热防护性能一致,可与织物TPP值、燃烧假人烧伤评估共同作为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热防护服装具有隔绝热源,减缓热传递的防护作用,合适的热防护性能测评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及用户对防护服的选择。分别从服用织物及服装整体2个层面,对织物的阻燃性能、热传递性能、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燃烧假人测试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根据当前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主要通过平板实验进行测试,并使用Stoll烧伤准则进行评价;而服装整体的热防护性能多采用燃烧假人进行测试,使用烧伤模型进行皮肤烧伤预测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加热暴露测试条件的种类,并进一步提高烧伤预测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度,同时建立完善的服装整体的的热防护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何佳臻  薛萧昱  王敏  李俊 《纺织学报》2020,41(6):112-117
为解决全尺度燃烧假人实验测试成本高、实验效率低,以及尚未与织物小样测试统一联合表征等难题,利用新型的热防护性能评估模型:二级烧伤最大衰减因子模型,对热防护服装的织物试样测试与燃烧假人实验进行同步研究,并建立基于织物试样测试的服装整体热防护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防护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与其服装整体的热防护性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将织物热防护性能值、服装平均衣下空气层厚度以及服装热暴露时间作为预测模型输入参数,可以实现服装热防护性能值以及人体皮肤烧伤百分比的预测;经模型验证发现,服装实测热防护性能值与其预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仅为5.1%。  相似文献   

6.
<正>医用服装是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实践中,医用服装不仅提供基本的防护功能,还在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感染风险等方面起关键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用服装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医用服装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也日益凸显。掌握医用服装英语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用服装,还能促进国际医疗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医疗行业的共同发展。然而,医用服装英语具有独特的特征,如专业术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五金科技》2011,39(3):8-8
·劳保防护产品:个人防护产品、坠落防护、水上救生用品、人体工程学产品、检测仪器、消防产品、紧急救援产品、安全设施、擦拭系列、洗涤用品、安防器具等。  相似文献   

8.
王敏  李俊  李小辉 《纺织学报》2013,34(3):154-160
热防护性是个体防护服装的重要功能。燃烧假人作为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估防护装备阻燃性能的专用设备,在服装热防护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介绍了燃烧假人的热防护测评原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首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燃烧假人-“东华火人”的创新特征,重点从不同火场状况的模拟、阻燃面料的评测与选择、服装款式结构对防护性能的影响以及阻燃防护服热传递机理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燃烧假人在服装热防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燃烧假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医疗环境下的医用防护服应用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一些防护要求不高的非医疗环境也对防护服装有着相应的需求。现通过对各国防护服装的标准体系的归纳总结、对非医疗环境下的防护服装功能分析及对其典型穿着群体的防护服装进行创新设计,为非医疗环境防护服装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常用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温和低温防护服是在具有较大温差的不同环境中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为此,对常用的高温和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异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及低温防护服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服装中热阻较大的区段均位于胸背、臀腹、手臂和大腿部.不同类型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面料、服装整体的隔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所使用的高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环境辐射热和传导热来达到热防护目的,防护的重点在于环境辐射热.低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人体内热传递来达到防护的目的.面料并不是决定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唯一因素,防护服结构设计亦会对其隔热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