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 具有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发展有效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十余年,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性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液体制剂局部注射治疗和局部间质热疗两大部分。本文分析了临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旨在探讨有效的肝癌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介入性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病的广泛应用,介入性治疗技术也得到很快发展。我科自198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术(8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5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木(16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5例)以及经皮肺动静脉瘘栓塞术(2例),现综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急性心肌梗塞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0~67岁。发病至开始冠状动脉内溶栓时间210~330分。6例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均显示左冠脉前降支血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学如异军突起,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心脏病的防治从最原始的药疗进展到开胸手术是一次重大突破,如今用非开胸术部分替代开胸手术可谓是又一次新的飞跃。介入性心脏病学建立在心导管和现代科技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迄今为止这门新兴学科已经历了数十个春秋,目前在以下几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实践。一、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977年 Grüntzig 首先应用双腔球囊扩张导管实施 PTCA 获得成功。现在它已成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在B超普通探头动态观察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技术,将穿刺细针刺入病变抽吸标本进行检查分析。结果:137例病变针吸细胞学检查,73例恶性肿瘤,良性病变64例,其诊断的灵敏性是90.4%,特异性是91.2%,准确率为91.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B超普通探头动态观察引导经皮穿刺针吸技术诊断率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并且能够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容易,治疗方面较难.即使治疗及时,也常留有一些后遗症,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不便.我们采用尿激酶溶栓剂介入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韦力  周军 《广西医学》2007,29(12):1904-1906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公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仅为10%~40%,且术后复发率高,3年复发率达 30%~50%,5年复发率高达85%~95%[1,2].因此,非手术治疗肝癌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李秀君 《黑龙江医学》2002,26(5):381-381
介入性超声 (interventionuitrasound) ,是 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正式统一命名并确定的。它是利用超声导向技术将所需器械导入人体 ,获取细胞学、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学等资料。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其相关学科一一介入超声术护理的重要性亦日显突出。我院自 1999年起相继对 18例卵巢囊肿、肾囊肿、肝囊肿、甲状腺囊肿等施行超声介入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就一肾囊肿病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1.1 一般器械和药品的准备穿刺活检包 1个 ,穿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6例宫颈癌患者 (Ⅰb2 期 4例、Ⅱa期 7例、Ⅱb期15例 )行术前介入性化疗 ,其中 2 3例行化疗栓塞 ,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 73 .1%。肿瘤直径≤ 5cm、>5cm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 88.2 %、44 .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期别间、鳞癌与腺癌间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经 1~ 3个疗程后 ,18例顺利行宫颈癌根治术 ,断端均无癌细胞 ,其中 2例组织学完全缓解 ,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结论 :术前介入性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 ,降低淋巴结转移 ,提高手术切除率 ,是综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林洁 《中国厂矿医学》1996,9(6):416-417
介入性超声临床价值的研究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电诊科(130011)林洁介入性超声是影像学新近开展的一种新技术。我院自1990年始对6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肝、肾实性占位的穿刺细胞学检查,肾囊肿的穿刺抽液硬化治疗,肾盂穿刺造影,肝脓肿、腹腔积液或积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造影,栓塞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子宫肌瘤患施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分别行两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先作血管造影,进行DSA诊断和分型,再用直径为250-355μm的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ochol foam,PVA)100-250mg作两侧子宫肌瘤病理血管栓塞治疗。结果:34例中血管造影呈富血管型32例,占94..1%,少血管型2例,占5.9%,富血管型肌瘤动脉期期呈毛线圈征,实质期呈棉球征或重叠棉球征。子宫动脉栓塞总有效率达97%,其中显疗效20例,占58.8%;一般效果13例,占38.2%,无效1例,占3.0%,穿刺点血肿、子宫动脉内膜夹层及术后闭经各1例,占3.0%,结论:子宫肌瘤绝大部分为富血管型肿瘤,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为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大一 《吉林医学》1991,12(1):13-15
<正> 介入性心脏病学是一种以经皮心导管技术为基础手段的非药物、非手术的诊断治疗手段。它可用于解决某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又可部分取代手术治疗,使病人免受手术治疗之苦,也可节约医疗开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益补充。过去的10年是介入性心脏病学迅速发展的年代。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吕梁地区人民医院从 1992年将介入性超声应用到妇产科临床以来 ,对 43例患者行 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 ,对 2 8例患者行腹壁 B超监视下经阴道的宫腔手术 ,均取得成功。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的方法 :先在病人腹部做超声探查 ,以确定手术的靶器官 ,确定穿刺点 ,然后换消毒探头 ,在 B超监视下将穿刺针进入靶器官适当的部位。43例病人中 ,中期妊娠羊膜腔给药引产 2 8例 ,注入地塞米松促肺成熟 3例。注入氨基酸治疗胎儿发育迟缓 1例。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入治疗羊水过少 4例 ,胎膜早破取羊水做细菌培养 1例 ,穿刺胎儿积水引流术 6例…  相似文献   

17.
赵玉兰 《当代医学》2009,15(23):489-490
针对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经常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惧怕和痛苦,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介入性超声是指应用超声引导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项新技术。自1990年元月至1994年10月我们共对110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9.5岁。使用仪器为ADR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介绍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方法应用介入性超声对87例患者进行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结果 87例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的成功率达98.9%。结论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羊膜腔穿刺,盆腔包块穿刺,B超引导下取节育环、人流或清官等一系列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