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2.
学生怕写作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得到激发。社会生活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深广的,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此,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唤醒生活经历,激发直接体验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教学也是这样,认知与情感体验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体验在作文中起动力作用,承担着作文的定向、维持和  相似文献   

3.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界不争的事实,环顾时下学生作文,问题频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矫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口号连篇……作文教学拨乱反正、归回本质,这是作文教学发展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给予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新课改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尝试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易于形成情感积淀,以教学中的文化熏陶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因而,笔者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6.
刘茂荣 《考试周刊》2013,(99):62-62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学生才能够从自身挖掘出真情实感,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散漫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接触面窄,对写作文的抵触情绪等都加大了写作文的难度。如何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创设写作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写作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提炼出写作的素材,在生活灵感的运用下,写出更具特色、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的作文。"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的体验为依据,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本文根据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生活实际的探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获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本文针对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1.
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为先导,以校内外的生活体验为辅助,教师从课文感悟、生活体验、方法指导这几方面展开作文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感实,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的潜力。但是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又无法不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如何创设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马滨珺老师的这篇文章从生活与作文、做人与作文、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人性化作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倡导学生将作文创作回归生活,返璞归真,创作高质量的人文本质作文。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作文作为其灵魂更需关注人文性,人性化作文教学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并充分体现语文作文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语文作文的人性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方法传统守旧,二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忽视,使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起来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作文的积累、构思、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还把握不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一些看法。一、作文的积累方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只能放弃。材料不够,捉襟见肘,硬着头皮做下去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16.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一、概念定义"1+1"快乐体育作文教学就是以"体育"为载体,以"快乐"为主题,以"体验"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活动。"1+1"是指完成一个作文训练需要两天:第一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教师抓拍活动视频或照片;第二天,借助多媒体展示活动视频或照片,进行作文指导和写作活动。快乐体育作文教学的研  相似文献   

18.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文山水 《考试周刊》2014,(31):54-55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摆脱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要么觉得头脑空空、言之无物,要么东拼西凑、敷衍塞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