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对5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术后7 d即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平均18 d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出院时均可扶拐独立行走,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结论:术前完善检验、检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可促进静脉回流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与康复训练.[方法]总结25例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康复指导;充分做好术前宣教、术前评估、重视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和出院康复指导.[结果]25例病人在术后14 d~22 d出院.康复锻炼期间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出院时均能自行坐立,扶拐行走.[结论]做好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22例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功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术后康复锻炼是决定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近年来,我科对4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244-1245
目的:总结3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行股骨头置换26例,全髋置换术12例,其中男11例,女27例。结果:出院时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应激性溃疡、全髋半脱位、泌尿系感染各1例,纠正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与B组3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2周同期局部疼痛VAS得分均明显低于A组,P0.O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9%)明显低于A组(15.63%),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例)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4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比较两组患者自护知识及行为、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拄拐行走及脱拐行走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疾病认识、治疗信心、自护意识、护理知识掌握、主动参与护理、心理压力减轻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拄拐行走及脱拐行走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Orem自理理论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自理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手术方法是切除病患的组织,置换成金属股骨头和金属或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从而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和活动,并解除髋关节疼痛[1]。本文将2000年4月~200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收治并成功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术后的特殊康复护理体会的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4岁。其中股骨颈陈旧性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退行性骨关节炎2例,髋关节结核1例,股骨头恶性肿瘤1例。除1例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外,其余的均无明显并发症,并在术后3个月后均可脱拐下地活动,随访1年,11例均无人工股骨头脱位。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过敏史,药物史,术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等。2.1.2术前心理指导与患者真诚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讲述成功病例,使患者增加信心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讲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9-2760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髋关节置换组37例和股骨头置换组35例。髋关节置换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观比较察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与股骨头置换组相比,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19%(33/37)高于股骨头置换组71.43%(25/3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何永芳 《全科护理》2013,11(12):1072-107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充分准备及术后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28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人均手术后顺利进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病人住院最短时间14d,最长36d,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有3例需扶拐行走,其余都能自行活动。[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2):1434-1436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假体材料、假体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新一代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应运而生,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是年轻、活动度要求高患者的最佳选择。手术方法是利用大直径股骨头稳定性增加的特点,手术后患侧肢体均可以自由摆放,不强求于外展中立位,不必穿丁字鞋,患髋屈曲没有不能超过90°的限制,可自由侧卧,即术后不像普通小头髋关节置换那样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脱位,强调早期下地功能锻炼。本组总结了57例(62髋)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进行针对性的整体评估,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伤口护理、预防并发症、特别是指导正确有效的早期康复锻炼等,通过上述积极的护理措施,除了1例术中髋臼裂纹骨折于术后6周下地,其余均术后3—5d可扶拐下地早期活动,无一例术后发生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步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应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半髋置换术2例。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约10 cm,术中出血量为350-400 mL,手术时间95-100 min。术后第2天下地扶拐行走,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摄片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5°。术后患髋疼痛消失,步态正常,髋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跛行,术后14 d康复出院。6例患者均获1-5个月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运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不仅是手术入路与操作技巧的微创,更应与具有微创理念的假体设计相结合,才能体现微创真正意义。因微创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开展时间不长,其配套手术系统尚不完善,手术技巧还需进一步完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的38例老年股骨头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头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肢康复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肢功能恢复快,经手术治疗均能扶拐出院。结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全面掌握健康教育内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将9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要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与对策.方法 12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基本预防护理,只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和心理支持;于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实施如下预见性术后DVT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为2例明显减少,DVT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施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对87 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5 min,无术中骨折,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行髋关节活动,扶双拐负重行走.术后6个月,80例获得随访,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其中发生髋关节后脱位1例,无感染、关节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认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菌技术要求高,护士术中与麻醉、手术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近3年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全身疾病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老年患者采取持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并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术后康复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护理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下地行走后术前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有计划、有系统的康复指导,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对一个体化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或半髋关节置换术(AFHR)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7例行THR或AFH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例和观察组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依从性通用量表(GSAN)评分及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个体化护理能提高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行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