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本文对289例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一期梅毒,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学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初诊时皮疹出现后2周内的TRUST阳性率为67.4%,TPHA为98.9%,2周后的TRUST阳性率为90.2%,TPHA为100%-一期梅素血清学反应,TPHA呈现阳性比TRUST早,初诊时皮疹病程时间与TRUST滴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378,P&;lt;0.05,TRUST半年阴转率为88.9%(56/63),治疗后的TRUST滴度与阴转的时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17.R&;lt;0.05,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载久,TRUST滴度就越高,阴转时间就越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规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Tp)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正规治疗后非Tp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法检测可用于预测神经梅毒的临床指标。 结果 248例患者中25例(10.1%)诊断为神经梅毒。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下降程度(χ2 = 20.663,P < 0.05)、血TRUST持续阳性滴度(Z = -7.021,P < 0.05)与神经梅毒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梅毒分期、治疗方案、初次就诊时血TRUST滴度、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神经梅毒无显著相关性(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TRUST持续阳性滴度是神经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OR = 4.685,95% CI = 2.552 ~ 8.601,P < 0.05)。绘制血TRUST持续阳性滴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最佳临界滴度为1 ∶ 8。 结论 正规治疗后,血清TRUST滴度对于预测神经梅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患者开始治疗时间及血清反应素初始滴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性病门诊244例确诊为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开始治疗时间及血清反应素初始滴度与平均阴转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滴度与阴转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874,P<0.01;开始治疗时问与阴转时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771,P<0.01;开始治疗时间与初始血清滴度亦呈线性相关关系,r=0.574,P<0.05。结论:早期梅毒病人的血清抗体滴度阴转时间与其病程、损害程度及开始治疗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四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效果。方法对20例梅毒患者血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四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TPHA与G ICA比较,TPHA与ELIS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PHA,ELISA对梅毒检测结果呈正相关,ELISA的S/CO随TPHA滴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用G ICA对梅毒进行筛选,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梅毒进行确诊,并用ELISA结合TRUST进行疗效判断,是较为理想的血清学实验组合。  相似文献   

5.
梅毒血清学五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评价各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做非特异性抗体半定量检测。结果ELISA,SYP,TPHA,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RUST对二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最高,其余各期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①使用SYP对临床上疑诊梅毒的患者进行筛选,结合TRUST的实验结果可对梅毒进行诊断。②综合考虑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变化水平才能真实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5,(10):55-57
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检测方法用于妊娠期女性梅毒筛查的临床价值,寻找最为适合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妊娠期女性15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判断孕妇是否感染梅毒,并据此分为感染梅毒的观察组(n=14)和未感染梅毒的对照组(n=1515)。分别采用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TRUST、ELISA、TPPA敏感性分别为64.29%、85.71%、10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25%、85.71%和100.00%,TPPA>ELISA>TRUST,三种检测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PP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100%,其阳性患者14例标本滴度为1∶16~1∶128,其余患者标本滴度均≤1:4。通过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TRUST法滴度与ELISA法A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391,P>0.05);TRUSR法与TPPA法滴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27,P<0.05)。结论:与TRUST相比ELISA的敏感性更高,可用于妊娠期梅毒筛查,而TRUST滴度可用于梅毒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7.
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了102例早期梅毒,对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总量1200万u与1600万u疗效无差别,建议二期梅毒采用PG每日30万u肌注的治疗方法;治疗前USR与TPHA呈正相关关系,TPHA滴度的高低对治疗效果无影响。二期梅毒患者TPHA与USR两项滴度均高于一期梅毒及潜伏梅毒(P<0.01和P<005)。  相似文献   

8.
以面部孤立性斑块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以面部孤立性斑块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 31岁。右侧颌下肿物3月,右面颊部斑块2月。梅毒血清学检查:RPR( +)滴度1∶32, TPHA( +), FTA ABS( +)。诊断:二期梅毒。经长效青霉素连续3周治疗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呈阳性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ANA,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ACA。患者血清同时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200例梅毒患者样本中,有45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22.5%;有54例ACA-IgM阳性(27.0%)和25例ACA-IgG阳性(12.5%)。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ACA-IgM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762;ACA-IgG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17。结论梅毒患者ANA阳性率较高,ACA-IgM的阳性率与TRUST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临床将ANA和ACA作为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转归和治疗对未感染梅毒婴儿血清阴转时间的影响。 方法 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15例,出生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9S IgM-TPPA检测。在1、3、6、9、12、18、24月龄时进行TRUST和TPPA血清学监测和随访。当TRUST和TPPA均阴性时,终止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Kaplan-Meiter生存分析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15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97例TRUST阳性,滴度从1 ∶ 1到1 ∶ 256不等;3例19S IgM-TPPA阳性。出生时确诊胎传梅毒3例,TRUST均在12 ~ 18月龄内转阴,2例24月龄时TPPA仍阳性,另1例20月龄时TPPA阳性,仍在随访中。112例疑似病例随访后均排除梅毒感染,90例TRUST在0 ~ 3、4 ~ 6、7 ~ 9月龄时的累计阴转率分别为82.2%、98.9%、100%。96例TPPA在0 ~ 3、4 ~ 6、7 ~ 9、10 ~ 12月龄时的累计阴转率分别为3.1%、30.2%、85.4%、100%。余16例缺部分复查,TRUST和TPPA在15月龄时均转阴。血清阳性未感染梅毒婴儿,出生后苄星青霉素G治疗组与未治疗组TRUST阴转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4,P > 0.05),TPPA阴转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1,P > 0.05)。TRUST阴转时间显著早于TPPA阴转时间(Z = 10.45,P < 0.01)。 结论 梅毒孕妇分娩的未感染梅毒婴儿,大多数婴儿TRUST在6月龄内转阴,TPPA在12月龄内转阴;TRUST阴转时间早于TPPA,治疗对TRUST和TPPA阴转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2岁。躯干、四肢皮疹伴头痛、发热1个月。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多发性丘疹、结节,伴触痛,部分皮疹中心结痂。梅毒血清学检查:TPPA阳性, TRUST滴度1∶64。患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TRUST滴度下降及皮损消退均非常缓慢。治疗18个月后,皮损呈淡褐色萎缩性瘢痕。TRUST滴度1∶2。  相似文献   

12.
以视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二期梅毒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女, 60岁,因感双眼前有亮点,即到当地省医院眼科初诊为玻璃体浑浊。未治疗 1周后,双眼下部视野缺失,该院以视乳头水肿收入院。给予静脉滴注林可霉素 (量不详 )20 d,眼部症状无明显改善,双手掌开始出现红丘疹,无痒痛感,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皮疹。即到皮肤科检查梅毒血清试验 TRUST 1∶ 128(+ ), TPHA(+ ),脑脊液 TRUST原倍 (+ ), TPHA(+ ),未再治疗而来我院皮肤科就诊。询问病史,夫妻均否认有婚外性交史及外阴破溃史。丈夫在其入院时,出现无明显原因包皮肿胀, 无破溃和痒痛, 20 d后包皮不能向上翻起,查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 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法和19S-IgM-TP 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 (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 (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 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 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妇梅毒感染治疗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对血清学检查异常的孕妇治疗情况及新生儿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检查异常孕妇共16例,占同期孕产妇0.66%,其中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10例,占62.5%。14例新生儿接受TRUST检查,占应检查数的87.5%,其中TRUST阳性5例(35.7%),但滴度均未高过母亲滴度。结论:孕妇梅毒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但正规治疗率低,应在产前门诊加强梅毒的筛查及治疗,同时加强对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的湿疹皮炎表现及其治疗。方法:选取南京454医院皮肤科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以湿疹皮炎表现的梅毒患者40例,确诊后给予所有患者肌肉注射240万U苄星青霉素,1次/周,3周为1个疗程,然后对其瘙痒消失时间、疹消退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前后的TRUST滴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瘙痒消失时间3~12d,平均(7.4±1.3)d;皮疹消退时间2~3周,平均(2.5±0.5)周。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治疗后的TRUST滴度1∶8、1∶16的比例为50.0%、37.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7.5%、25.0%(P0.05),1∶32、1∶64、1∶128、1∶256比例分别为7.5%、5.0%、0、0,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7.5%、12.5%、5.0%、2.5%(P0.05)。结论:以湿疹皮炎为表现的梅毒患者苄星青霉素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瘙痒消失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降低患者的TRUST滴度,且不会引发患者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追踪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一期梅毒 (PS)治疗后血清学追踪检测结果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87例P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期内进行血清学TRUST和TPPA定量检测。结果 PS患者治疗后TRUST转阴时间为 9.1± 1.2个月 ;不同病程组患者TRUST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血清滴度不同组及不同治疗方法组患者TRUST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 ;2 4.7%PS患者治疗后TPPA转阴。结论 PS患者治疗后TRUST转阴时间为 9个月左右 ,影响因素有病程、治疗前血清滴度及治疗方法等 ;部分PS患者治疗后TPPA可转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15,(11):65-68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孕期治疗梅毒对妊娠分娩的预后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发现及治疗时间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30例。A组为早孕期<12周,B组为中孕期12至27周,C组为晚孕期>27周,三组患者均给予足量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观察与对比三组不同孕期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TRUST低度比较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结果:A组、B组及C组治疗后足月分娩率分别为86.67%、53.33%、46.67%,早产率分别为10.00%、30.00%、53.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妊娠梅毒患者行1个疗程治疗后母体TRUST滴度<1∶8者12例(60.00%),母体TRUST滴度≥1∶8者8例(40.00%),妊娠梅毒患者行2个疗程治疗后母体TRUST滴度<1∶8者57例(85.07%),母体TRUST滴度≥1∶8者6例(8.90%),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妊娠梅毒患者行1个疗程治疗后新生儿TRUST滴度<1∶8者15例(75.00%),新生儿TRUST滴度≥1∶8者5例(25.00%);妊娠梅毒患者行2个疗程治疗后新生儿TRUST滴度<1∶8者61例(91.04%),无1例新生儿TRUST滴度≥1∶8,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A组、B组、C组治疗后先天儿发生率分别为0、6.67%、46.67%,组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梅毒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预后情况,在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患者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血清梅毒固定患者作为梅毒血清固定组,以早期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对比组间白细胞介素水平差异;对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早期梅毒组血清IL-17[(25.43±4.58) pg/mL]、IL-21[(36.14±6.54) pg/mL]水平最高,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梅毒血清固定组血清IL-17[(8.84±1.46) pg/mL]、IL-21[(16.52±5.84) pg/m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TRUST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对照组[IL-17:(11.52±2.51) pg/mL;IL-21:(21.56±5.38) pg/mL]和治疗后TRUST转阴组[IL-17:(11.64±2.49) pg/mL;IL-21:(21.05±5.16) p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梅毒组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62,P值均<0.05);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0.15,P值均>0.05)。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体内的IL-17、IL-21参与了梅毒免疫过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中IL-17、IL-21水平异常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相关,但与TRUST滴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可出现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和血清学特点,为试剂改进和结果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21 560例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对于TRUST假阳性患者所患疾病进行总结,并与梅毒患者进行对比。结果TRUST生物学假阳性病例共计152例,平均滴度(1∶1.22)±(1∶1.69),以脑部病变及肿瘤为主。门诊梅毒患者190例,TRUST平均滴度(1∶14.45)±(1∶4.85)。结论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以脑部病变和肿瘤为主,且滴度明显低于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孕妇梅毒感染治疗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对血清学检查异常的孕妇治疗情况及新生儿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检查异常孕妇共18例,占同期孕产妇的2.8%,其中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10例,占66.6%。16例新生儿接受TRUST检查,占应检查数的88.9%,其中TRUST阳性4例,但滴度均未高过母亲滴度。结论:孕妇梅毒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但正规治疗率低,应在产前门诊加强梅毒的筛查及治疗,同时加强对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