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的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2.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组织定位和表达;探讨EGFR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发生的关系,寻求经调控EGF/EGFR治疗子宫腺疾病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10份和子宫腺肌病组织30份标本的EGFR定位和表达以及月经周期中内膜组织的EGFR表达强度变化。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病灶均存在EGFR表达;EGFR位于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及平滑肌细胞上;表达强度:腺体>间质>平滑肌;子宫内膜>异位内膜,但无统计学差异;EGFR表达无周期性变化,异位内膜侵入程度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结论: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存在EGFR共同表达;提示两者具有组织同源性;异位内膜中EGFR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发生机制有关。经降调节EGF/EGFR表达可望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选择子宫腺肌病住院手术病人45例,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石蜡固定包埋的深肌层异位内膜标本中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另取17份增生期原位内膜作对照,分析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子宫深肌层异位内膜有E2、P、T、ER、PR、AR阳性细胞存在,其中ER、A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原位内膜。但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病程和子宫体积无明显关系。提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除了与雌激素有关外,还与孕激素、雄激素有关,同时应用抑制多种受体的药物可能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间隙接基因connexin(cx)43及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从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cx43基因及其蛋白、ER、PR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中的关系。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37份子宫平滑肌瘤、20份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cx-43mRNA及其蛋白、ER、PR的表达规律。结果:子宫平滑肌瘤中cx43mRNA及其蛋白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ABC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AS),定量分析39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1i-67)的含量;对其中2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E_2)、孕酮(P)、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含量;以及对其中8例应用立体学方法进行细胞核体定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的ER、PR、Ki-67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1);子宫肌瘤的细胞核体数密度和体密度也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对应值(P<0.05,P<0.01);子宫肌瘤的ER、PR与血浆的E_2、P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LH、FSH含量呈负相关(P<0.05);Ki-67与P呈正相关(P<0.05);子宫肌瘤的ER与其细胞核体数密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LH、FSH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期妊娠胎盘等部位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激素结合法,分别对30例过期妊娠(过期妊娠组)和27例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有关的靶组织(胎盘、胎膜、子宫胎盘床和子宫下段肌层)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子宫胎盘床及胎膜E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PR却无明显差异;过期妊娠组各靶组织内ER与PR的比值(ER/PR)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靶组织ER与PR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有宫缩者子这吕下段  相似文献   

8.
张丽凤  苏应宽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6):357-359,I009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细胞分化及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58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增生期,26例分泌期)与26例早孕蜕期。结果 EGFR存在于正常子人膜、早孕蜕膜腺体及间南细胞的细胞膜、核膜及胞浆内,分布均匀。EGFR还位于早剖解体及间质细胞核内。正常子宫内膜EGFR的表达,腺体部分高于间质部分,EGFR在增生期及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葡聚糖活性碳吸附法,对27例正常生育妇女(对照组)及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组),测定了宫腔内膜雌激素胞浆受体(ERc)、孕激素胞浆受体(PRc)浓度。并测定Em组中15例口服醋酸棉酚2个月后,月经周期同日测定ERc及PRc浓度;同时对16例手术切除的子宫、附件标本的原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ERc、PRc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ERc、PRc浓度呈周期性变化,以卵泡晚期最高,黄体中期显著下降(P<0.05),黄体晚期进一步降低。Em组原位内膜ERc、PRc浓度及周期性波动与对照组无差异,但异位内膜ERc、PRc浓度显著低于原位内膜(P各=0.0036及<0.0001),且失去周期性变化。口服棉酚2个月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浓度无显著下降,4例(26.7%)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相显示腺体分泌减少,但原位内膜ERc、PRc浓度却已显著降低(P=0.0217及0.01)。本研究提示:异位内膜与原位内膜对内源性性激素反应的不同步现象与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浓度低下有关;棉酚对原位内膜ERc、PRc浓度的早期抑制现象,并不依赖于对卵巢功能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途径应对异位内膜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葡聚糖-活性碳吸附法(DCC法)对70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病灶组织进行ER及PR测定,同时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的石蜡标本进行了ER及PR的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及PR的阳性率均为77.1%,免疫组化法均为83.3%。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3.3%和86.7%。而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及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及PR水平高于其它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及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及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kt和NF-κB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病灶(30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标本中Akt、P-Akt及NF-κB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Akt、P-Akt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其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间质细胞中Akt、P-Akt蛋白的表达,异位和在位内膜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两者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NF-κB蛋白表达于胞核和胞浆中,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异位内膜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间质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NF-κB与P-Akt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6,P<0.01)。结论:NF-κB与Akt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并比较70例因子宫腺肌病切除子宫的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24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切除子宫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阳性率。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与CINⅢ患者子宫内膜组织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7%、70.0%和20.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弥漫型与局限型hTERT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增殖期与分泌期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5%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ET阳性表达率在研究组子宫体积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月经改变组和无月经改变组hTERT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T的高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及病变进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何清  张怡  赵延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6):372-376,387
目的:探讨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A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OXL1、TGF-β1的表达,并对其蛋白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OXL1在AM异位内膜组、AM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分别为:0.22±0.10、0.15±0.09、0.15±0.06。AM异位内膜组LOXL1的表达高于AM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而AM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LOXL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TGFβ1在AM异位内膜组、AM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2、0.16±0.03、0.15±0.02,AM异位内膜组TGFβ1的表达高于AM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AM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间TGF-β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AM异位内膜组LOXL1蛋白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2,P<0.05)。AM在位内膜组LOXL1蛋白与TGFβ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24,P>0.05)。LOXL1在子宫大小>孕12周及腺肌瘤>5 cm的AM异位内膜组表达强于子宫大小≤孕12周和腺肌瘤≤5 cm的AM异位内膜组(P<0.05),LOXL1的表达量与患者痛经与否、月经量差异亦无明显关系(P>0.05)。TGFβ1在AM异位内膜中表达与患者痛经、月经量、AM病灶大小的差异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OXL1、TGFβ1在子宫腺肌病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表达,探讨免疫细胞在EMs中的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45RO,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特点并计数其密度,并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照。结果:EM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存在CD45RO,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5RO,CD8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阳性细胞较对照组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CD8的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之间比较CD4阳性细胞、CD4/CD8的比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的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表现为由增殖期到分泌期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CD45RO,CD4及CD8阳性细胞无明显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改变(P>0.05);对照组中CD45RO及CD4阳性细胞从增殖期到分泌期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异位和在位内膜Ⅰ~Ⅱ期病例和Ⅲ~Ⅳ期病例之间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未发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EMs的发生提供条件,并对EMs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1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非瘤区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内膜组)中ER、PR、SRC-1和NCoR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ER、PR在异位内膜组中的IOD值显著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SRC-1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组(P<0.05);NCoR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和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低表达的ER存在时,SRC-1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低表达的PR可能降低NCoR的表达,SRC和NCoR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活性增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种植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PTTG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b-FGF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凤  尹福波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4):300-303,I000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PTTG、b-FGF的表达以及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35例)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TTG、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CD34标记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以非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内膜(18例)作为对照。结果PTTG在对照组正常内膜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实验组在位内膜中弱阳性表达或阳性表达,异位内膜组织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P<0.05);b-FGF在正常内膜、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强(P<0.05),MVD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内膜,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P<0.05);等级相关分析表明,PTTG、b-F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PT-TG、b-FGF和MVD高表达,三者呈正相关,因此推断,PTTG通过激活b-FGF的转录,在子宫腺肌病组织血管生成过程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芳香酶P450和雌激素受体 (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在位内膜与不同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 40例根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分期为Ⅲ、Ⅳ期的内异症患者经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 83份,按内异症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 5组: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 25份 (Ⅰ组 );内异症患者位于卵巢的异位子宫内膜 23份(Ⅱ组);取自阴道直肠隔的异位内膜 11份(Ⅲ组);取自腹壁切口的异位内膜 8份 (Ⅳ组);取自子宫浆膜层的异位内膜 16份(V组)。对照组为正常子宫内膜 20份,取自同期门诊 20例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正常育龄妇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内膜组织腺细胞中芳香酶P450和ER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组织化学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Ⅰ组腺细胞芳香酶P450和ER的表达 [分别为 ( 2.6±1.0 )分、( 3.8±0.5 )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0.8±1.1)分、(1 3±1 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Ⅱ组腺细胞芳香酶P450和ER的表达[分别为(1 4±1.0)分、(1.9±1.6)分]显著低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3)Ⅲ组腺细胞芳香酶P450和ER的表达 [分别为 (1.2±0.9)分、(1.8±1.6)分]均低于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凋亡及Bcl-2的调控作用。方法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27例,对照组(肌瘤组)3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Bcl-2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测定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数(凋亡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结果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凋亡数较其在位内膜均显著降低(腺体细胞P〈0.001,间质细胞P=0.001)。两组在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中Bcl-2表达均呈周期性变化,其染色强度增生期均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腺肌病组异位腺体和间质细胞中Bcl-2染色强度均高于其同期在位内膜,(P=0.035,P=0.016)。腺肌病组内膜细胞凋亡数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与在位内膜相比,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细胞凋亡显著减少。Bcl-2可能是抑制腺肌病内膜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Ras/Raf/P-C-Ra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阻断Ras表达后病灶细胞抑制率的变化,探讨Ras/Raf/P-C-Raf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灶组织或石蜡切片,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Ras、Raf及P-C-Ra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CCK-8法检测FTS组(Ras抑制剂)及FTS+E2组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Ras、Raf主要表达定位于胞浆与胞膜。与对照组子宫肌层及内膜相比,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中Ras、Ra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P-C-Raf水平较异位病灶及正常子宫内膜组高(P0.05)。FTS组、FTS+E2组均能抑制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增殖,其中FTS+E2组的细胞抑制率较FT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抑制Ras表达证实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及在位内膜过高表达的Ras/Raf及在位内膜P-C-Raf过表达促进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增殖,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其中E2促进病灶细胞增殖效应的途径之一可能通过R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