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嵩县石盘沟金矿区位于嵩县西北部,在本区金矿床的形成受到断裂的控制,与燕山晚期酸性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隐爆角砾岩体是区内主要的含金构造地质体,目前发现的角砾岩体40多个,呈带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三个带。祁雨沟金矿床位于主要的王庄一陶村角砾岩带上。在角砾岩体中发现的矿床类型主要为金矿床,其次为钼矿床,已控制含金矿筒有9个。  相似文献   

2.
周庆日  方学志  曹月斌 《硅谷》2015,(4):274+276
成矿构造控制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空间产出相关。我国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多位于大陆内部的凿山构造环境中,以及大陆板块间碰撞和大陆内部俯冲所造成的断块隆起凹陷过渡带。以下就成岩成矿机制、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分类、成矿构造控制与矿化类型以及矿床规模及富矿部位评价指标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可以给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研究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全传顺  姚罡 《硅谷》2014,(18):183-184
358高地岩金矿位于位于完达山地体东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强硅化、褐铁矿化的花岗斑岩中,其围岩主要为晚白垩世花岗斑岩。目前为止,矿区内共发现3条矿化带,5条矿体,其分布形态与区内物化探研究成果吻合。笔者结合物探相关资料,对矿区内岩石、构造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本矿区的成矿类型是与隐爆角砾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且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北衙碱性斑岩型金矿床为“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喜山期富碱斑岩带中的金多金属矿床。碱性斑岩、复式穹隆构造与金矿床呈现构造-岩浆-矿化三位一体,金矿化集中于成矿晚期热液活动阶段。矿床遥感地质方法与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获取了丰富的成岩成矿影像———构造地球化学(地质信息组成的矿床定位预测网络结构“隐信息”。据此构建了影像线环结构-构造地球化学集成成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胶辽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宁地区主要的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已知金属矿床多处,金属种类有铜矿床,金矿床,钼矿床,铜钼矿床,铅锌矿床,锌矿床,构成工业意义的有万宝中大型斑岩钼矿,沙窝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松树卯钼矿床是辽西杨家杖子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受南北向的断裂控制,断裂的东南部有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充填,南部有燕山中期中细粒花岗岩岩株产出,花岗斑岩与辉钼矿化关系密切,是矿物的主要来源。矿床包括多条矿体,主矿体赋存于断裂上盘的矽卡岩和花岗斑孝体的上帮。  相似文献   

7.
昆仑气铅锌矿床位于伊春-延寿铁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与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大理岩接触带及其内外带的矽卡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矽卡岩型.矽卡岩、围岩蚀变、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徐文儒  王道海 《硅谷》2011,(9):114-115
根据物、化探成果及地质资料,成功预测原探矿权东侧为"斑岩型钼矿"成矿区。后经地表及深部工程验证,得到证实。首次提出控矿构造为"隐爆角砾岩带"的观点。并根据一年来的找矿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特征,做出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义县红石金矿赋存于中生界侏罗系义县组次火山岩中,是辽宁省首次发现的典型火山岩型金矿床。矿区内有3条金矿体,走向近南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成矿阶段。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物角砾岩和流纹斑岩、蚀变岩型。矿床受NEE、NNw向两组断裂控制,构造、次火山岩的侵入及热液活动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矿石中S、Pb、H、O同位素及成矿温度表明,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和地壳深部,成矿热液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混合部分岩浆水,成矿温度110℃~245℃,属火山岩型超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兴城市灰山屯钼矿区沿北东向断裂呈带状分布隐爆角砾岩体。岩体下部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质隐爆角砾岩组成,其硅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伊利石~水云母化等蚀变较强烈,控制钼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果洛龙洼金矿床是近年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该矿床由早期形成的热水沉积建造提供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在后期动力挤压、变形、变质作用下,成矿物质富集,形成含金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具有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特点。  相似文献   

12.
紫金山金铜矿靠帮高陡边坡爆破减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晓明  赖红源  唐小军 《爆破》2011,28(2):56-59
为确保紫金山露天矿高陡靠帮边坡的稳定性,对临近边帮的上部1012北平台爆破进行了爆破减振研究.根据紫金山露天矿实际情况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首先提出了减振控爆设计方案.然后,根据孔壁初始冲击压力与岩石强度关系及爆生气体形成的静态应力场,得出了预裂爆破不耦合系数和炮孔间距关系式,并分析了炮孔直径等其它预裂孔及主炮孔和缓冲孔...  相似文献   

13.
南澜沧江火山岩成矿带位于特提斯亚构造域(东段)之澜沧江晚古生代-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带。成矿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和类型多,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带内铜矿类型有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型铜矿床;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脉状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以及复合成因的脉状铜矿床。介绍了区带内相继发现的一批以海相火山岩型(大平掌、三达山等)、热(卤)水沉积-改造型和斑岩-火山岩型(民乐铜矿)为主的大、中型铜矿床;展望了澜沧江火山岩成矿带具有寻找火山岩型铜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石门铜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北山裂谷西段,区域上分布有多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石门铜金矿自2002年发现至今的近十年内,仅于普查阶段发现一条含铜金蚀变带之后一直没有突破。笔者结合石门铜金矿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体特征,对石门铜金矿中的成因矿物学进行了研究,分析矿体赋存部位的地球化学条件,明确了区内有利于金元素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的位置,并提出找矿方向及工程布设建议,以期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5.
孙鹏慧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277-280,281
辽宁省成矿区带划分,是“辽宁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I—III级成矿区带主要参考“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和《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1V级成矿区带是以m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沉积、变质、岩浆及构造成矿作用、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各矿种综合预测成果进行圈定的:本文对Ⅳ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案进行了阐述,最终划分Ⅳ成矿区带13并对每个成矿区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微细粒包裹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载金矿物及其组成元素进行二次电子(SE)和特征X射线线扫描及面扫描图像分析,研究了几种微细粒包裹型金矿中金的微区分布和金含量与载体矿物的关系。解决了金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问题,对于研究微细粒包裹型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沉积盆地内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大面积分布,烃源岩与火山岩伴生,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东部盆地以中酸性岩为主,主要发育原生型火山岩储层;西部盆地以中基性岩为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好于原生型储层物性,各种岩性、岩相均能形成有效储层。东部盆地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西部盆地主要发育地层型、构造—地层型、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松辽盆地深层持续沉降型断陷控制天然气区域分布,生烃断槽控制断陷内天然气分布,近邻生烃断槽的断裂构造带是天然气富集区带,优质火山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新疆北部石炭系残留生烃凹陷控制油气平面分布,风化壳规模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和规模,风化壳地层型有效圈闭控制油气成藏,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聚。指出中国火山岩有利勘探面积36万km2,预测火山岩中总资源量60亿t油当量以上,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小岩体岩浆矿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没有发现与巨型层状岩体有关的岩浆矿床,但是在许多小岩体中,却发现了超大型和大型的岩浆矿床;提出了小岩体岩浆矿床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煤矿用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带式输送机驱动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本文介绍的驱动装置的优缺点。此驱动方式的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大大延长了输送机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矿井输送机持续性生产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Two-segmented gold-copper nanorods were electrodeposited inside the pores of polycarbonate track-etched membranes from two separate solutions. The PCT membranes were dissolved in dichloromethane (CH(2)Cl(2)) and the solvent was replaced by methanol solution.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of two-segmented Au-Cu nanorods dispersed in methanol showed two peaks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transverse mode of copper and the longitudinal mode of gold. By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gold segment, when the total length of both metals was fixed at 1?μm, the copper and gold peaks shifted to the blue and red wavelengths,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s of the extinction peaks are not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cted value obtained from calculations using the nominal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medium. Therefore, we suggest the effective medium dielectric constant (ε(m)(eff)) for Cu and Au segments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values of ε(m)(eff) decrease by increasing the gold l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