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鞭延伸生长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鞭笋生产潜力。为评价高节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 以毛竹鞭笋为对照, 比较两者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毛竹鞭笋相比, 高节竹鞭笋略长, 个体质量、基径和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单宁、草酸、总酸含量明显较低, 而可食率、糖酸比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较高。高节竹、毛竹鞭笋除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外, 高节竹鞭笋的氨基酸总量及其它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毛竹鞭笋, 但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毛竹鞭笋, 苦味氨基酸组分比例明显低于毛竹鞭笋。研究表明, 高节竹鞭笋较为粗大、可食率高、粗糙度低、适口性好, 质量总体优于毛竹鞭笋。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探讨鞭龄对竹鞭根生理特征的影响,丰富竹鞭根生长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方面的理论基础,为指导金佛山方竹笋用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同一母竹发育成林的金佛山方竹竹鞭为研究对象,通过追鞭采集的方法采集不同年龄鞭段(1 a生、2 a生、3 a生、4 a生)不同部位(前段、中段、后端)的竹鞭鞭根,测定其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指标,分析生理整合和非生理整合下所测定指标随鞭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非生理整合下,鞭段中ABA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而增大,GA、IAA、和ZR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无显著变化;SOD、MDA和CAT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D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加无显著性差异;根系活力随鞭龄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抗氧化系统存在显著性差异;根系活力与内源激素及其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仅有3 a生竹鞭根系活力与SOD含量呈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生理整合下,鞭龄对鞭段不同部位中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有显著性影响,而对鞭段无显著影响;生理整合下,鞭龄对鞭段中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因生理整合鞭段的不同而不同;根系活力受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 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 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相似文献   

5.
铺地竹竹鞭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南京、山东潍坊、北京3个地区对铺地竹的竹鞭及鞭侧芽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铺地竹表现出明显的混生特性;且是一种典型的浅鞭系竹种,其竹鞭、竹鞭上的侧芽大都集中于10 cm以上深的土层中;2~3 a鞭是铺地竹发笋的主要竹鞭,5 a鞭开始老化.据此,移栽该竹种时要选择2~3 a的竹鞭,埋鞭不易过深,对于5 a以上的竹林要及时挖掉老鞭和竹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产量类型雷竹林植株及竹笋激素的分析,认为GA3和ABA调控着雷竹鞭侧芽的萌发,也就是影响着竹林的产量,而IAA和CTK对雷竹鞭侧芽的萌发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但影响着竹笋的生长发育;通过对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认为高、中、低雷竹林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但覆盖雷竹林的春季竹笋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通过对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蛋白质、N、P、K含量从高、中、低产林呈下降趋势,并还认为竹林中适当增施N肥有利于笋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秆竹竹鞭绝大部分分布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着鞭龄加大而增多,然后又迅速减少。笋芽多长在2-3龄竹鞭上。竹鞭划分应以1龄为幼龄鞭,2-3为壮龄鞭,4龄为中龄鞭,4龄以上为老龄鞭。  相似文献   

8.
以"谷壳、稻草"为主要材料,对毛竹林地面进行覆盖,研究地面覆盖对毛竹林竹鞭生长及出笋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林地覆盖后,土壤的p H值有所升高;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期延长,春笋产量大大提高;与未覆盖林地相比,在0~20 cm浅土层中分布的竹鞭鞭长比例明显增大,竹鞭的分布有上移趋势,鞭径有所减小,鞭侧芽的总数减少,但休眠芽中的活芽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毛金竹鞭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竹鞭年龄、竹鞭长度、育苗时间、育苗方式以及施肥等因素对鞭段成活率、竹苗高度、鞭段侧芽萌发率等的影响,以期为毛金竹鞭段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鞭段年龄增加,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随鞭段长度增加,鞭段成活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侧芽萌发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12月下旬鞭段育苗效果总体好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12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87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30%和20.79%;3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35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1.74%和9.45%;4月中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20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8.58%和9.56%。竹苗高度和育苗系数也表现为12月下旬育苗显著高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育苗。采用施肥处理的鞭段进行育苗,鞭段成活率和竹苗高度明显优于未施肥处理的鞭段。在毛金竹鞭段育苗初期,新生竹苗表现出混生竹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0.
雷竹笋期鞭侧芽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竹笋期鞭侧芽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测定分析表明,竹鞭侧芽的萌发受营养、水分等构成组织物质供给的限制,芽体间产生营养争夺,通过刚哚乙酸的氧化酶活性变化,调节吲哚乙酸含量,达到了影响侧芽生长的目的,在萌发芽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和芽体活跃生长区的出现相关;从竹鞭和竹鞭侧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系统不仅在生长素的氧化降解中起作用,而且可能在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或其它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经济竹种红竹为对象,通过对新造竹林年际地下鞭系结构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鞭长和鞭径是反映新造竹林成林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子,鞭长与造林后年度呈线性增长趋势,鞭径和单位面积侧芽数随造林年份增加而增大,造林后第4年鞭长、鞭径、侧芽数分别为579.7 cm/m2、1.75 cm、79个/m2,地下鞭系结构状况达到成林水平.幼林和成林鞭系集中分布于上层20 cm土壤空间,应加强该区段土壤水肥管理.母竹径级对鞭长、鞭径生长影响显著,差异性随造林后年度增加而增大,建议造林母竹胸径以2.5~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13.
矿质元素在保护地栽培促进早竹开花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兴萃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10-14,38
采用查阅历史档案、走访竹农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德清市早竹高产培育现代示范园区选择正常生长、生长势减弱、叶片变小和开花竹子等5种不同花芽分化阶段竹林,同时通过田间挂牌观察确认不同花芽分化期的竹株,测定其不同花芽分化期竹叶、竹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来研究竹子开花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对竹子花芽分化的影响分为3类:①促进竹子前期花芽分化元素:Ca、Mg、Cu、P、Zn;②促进竹子后期花芽分化元素:Al、Co、Mn;③与竹子开花无直接关系元素:K、Se、Ni。  相似文献   

14.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change of endogenous hormone Zr, iPA, GA3, IAA and ABA during different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stages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which is identified through both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 analysis, and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bamboo flowering, the flowering mechanism assumption of Phyto-Hormone Regulation and Gene Activation of Ph. praecox is induced in this article: Bamboo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i.e. flower bud induction,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flower bud development; Bamboo leaves sense and receive flowering signals from environments to change its hormone level, esp. ratios of iPA/ABA and iPA/GA3; Flowering gene is activated once the ratios of iPA/ABA and iPA/GA3 reach a proper threshold, and it produces DNA and RNA carrying flowering code and transports them to top or side buds nearby, and then protein necessary for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comes out,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flower bud induction is trigged and started, followed by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nduction stage, ratio of C/N is nearly constant, but increases in the initiation stage. Therefore it clarifies that the rising of C/N ratio does not bring about bamboo flowering initially, and it is a follow-up reactions of process initiation of bamboo flowering. It proves that bamboo rhizome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This assumption can well explain mysterious phenomena of bamboo flowering, and by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several assumptions, answer the difficult and perplexing questions regarding bamboo flowering which have not been answered by the present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5.
雷竹鞭侧芽从潜伏芽、饱满芽发育为萌发芽、强萌发芽,核酸含量有规律地显著上升,潜伏芽与饱满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变化有相同的规律,总体活性较强,笋期后活性急剧上升,而和萌发芽、强萌发芽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侧芽,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明显不同,存在遗传信息顺序表达的规律,这种表达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核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和淀粉同工酶变化看,从潜伏芽、饱满芽到(强)萌发芽,从萌发芽萌发到笋是两个较为独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降低,而DNA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用林覆盖对竹鞭生长及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地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及竹鞭和竹笋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覆盖使土壤温度得到明显提高,其土深20、40和60cm处的土壤温度分别比未覆盖林地相应提高12.5、12.8和11.3℃,而各土层间温度差异不显著;覆盖和未覆盖的平均鞭芽数量分别为5.00万个/667m2和3.86万个/667m2;鞭芽的萌发率随鞭龄的增加而提高,1~2年生、3~4年生、5~6年生鞭的鞭芽萌发率分别为10.4%、51.4%和64.6%;覆盖后对毛竹笋用林大小年现象影响明显,出笋小年竹笋产量可达1000 kg/667m2以上,大小年春笋产量比为1:0.61~1: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