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加麒 《建筑师》2019,(5):7-13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概念是现代主义"空间"概念在1960年代中国的延续,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中包含"空间"一词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在与《中国住宅概说》《江南园林志》等书中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提炼出《苏州古典园林》在使用"空间"概念讨论园林时的所指与所为,并将其与现代主义"空间"概念进行比较,提出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空间"概念其实是转译园林"诗情画意"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典园林融合了诗、书、画、雕刻、建筑等艺术门类,按地域可将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大类。北方园林对称严整,江南园林自然迂回,岭南园林实用包容。从计成的《园冶》到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国对古典园林的研究中,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占据很大的篇幅,但岭南园林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占据着一席之地。桂林的雁山园文化底蕴深厚却低调,犹如一首低婉的古曲,波澜不惊中,诉说着丝丝缕缕的旧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历经十年之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此次再版弥补了第一版由于考虑到篇幅而精简内容,以至于许多(欲购上述书籍,请见本期第94页书讯)内容有骨少肉,论述不够透彻之缺陷,同时还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是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好书。《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周维权先生的新著:《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的研究和论述体系是按园林本身发展、演进的过程,把园林的发展分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熱前期和成熟后期。作者的这一研究体系、角度,具有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之势,有其新颖、独到之见地。第二,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作者从先秦到清末这三千余年的历史中,选  相似文献   

5.
以《园冶》为研究主体,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造园的基本思想、相地择木、景因木显、花木续景、情景交融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园冶》一书中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则、思想与运用。而后以扬州影园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计成在实际园林中运用的植物配置理念,同时在影园的一花一木的种植中印证《园冶》中提及的植物造景手法,最后概述了其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中国文学影响着园林景致,从解读文学园林《红楼梦》大观园入手,通过空间序列描绘大观园的整个物境布局,归纳大观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成就,了解《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以及曹雪芹的造园思想,并从中领悟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望本文对当代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建筑书架     
《中国古典园林大观》 天津大学出版社 蓝先琳 著 2003年1月 第一版 560元(上下册) 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发展、中外比照及其基本体系。全书围绕园林的建筑、理水、叠石和花木四大基本要素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基本内容、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与成景规律。本书尝试从园林设计的角度来组织文字和图片,全书图片均为国内100座古典园林实地拍摄,专业性强,内容详尽,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11处苏州明清时期古典园林,从《园冶》六大篇章中提炼出园林理水与水景营造文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量化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书中优秀传统理水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实例应用,引发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水景营造如何更好兼顾生态观念和科技创新两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以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从未停止,关于园林与当代设计的关系也有各种尝试。在笔者比较熟识的当代建筑师中,王澍、董豫赣、童明、葛明等,都既对江南古典园林有着持续和深层的研究,又不断将对园林的理解尝试用于当代建筑的实践中。早在2007年,童明、葛明、董豫赣创立"与会",首次会议即于东南大学讨论园林,并在2009年出版《园林与建筑》一书。在他们四人中,董豫赣应该算是最执着于园林情趣的一位,他发表在《时代建筑》杂志  相似文献   

10.
饶三春  龚瑛 《山西建筑》2008,34(6):343-344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依托,对中国园林古亭的发展、古亭的类型及造型作了介绍,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及选址,同时也从文化层面对亭作了简要论述,以期引起园林景观设计师及园林环境工作者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过去的存在 ,今天从昨天走来。中国古代悠久的造园史和精湛的造园艺术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占鳌头。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东方神奇古国 ,历来被世人誉为“花园之母”。而古典园林又是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杰出见证 ,正因为如此 ,这一独特的艺术成就、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在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近读我国著名古建筑保护研究专家罗哲文先生的新著《中国古园林》 ,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有关古典园林沿革、分部、特征、比较、技巧和手法等研究方面的力作。该书历史事实准确 ,研究题目深刻 ,笔触大气洒脱。这一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现实意义的挖掘,介绍了古典园林的思想特点和造园手法,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中的应用,解决了当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撷取各园之长,展园林之风采,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上所占的地位与声誉,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的解析,可以展示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魅力。叠山理石,造园之根所谓七分山三分田,山石向来是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根本,古典园林善用"师法自然,巧于因借"来借用自然形成的高山流水。北方皇家园林常以自然的高山峻岭来形成巍峨的气派之色,江南园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来达到小巧与婉约的效果。在《红楼梦》中的山石本事静态之物,经过人工的处理,才构成  相似文献   

14.
胡晓春 《山西建筑》2010,36(23):349-350
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及其特点,介绍了中国的诗词在古典园林意境美创造中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过程中用来体现画意的各种手法,以期指导当代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5.
邵丹锦 《中国园林》2012,28(6):99-102
从古至今,人们与植物为友,借植物释理抒情,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念。从《广群芳谱》中古人对花木种植的审美观入手,通过对书中所总结诗句的意韵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种植关系的论述,试觑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审美的3种类型,并结合前文所述,对当代园林种植设计中"意"的缺失及如何在当代种植设计中创作意境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统一,她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造园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以她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组成部分,以民间和私家园林为主流,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17.
袁粤 《山西建筑》2006,32(14):349-35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中文学介入的差异性及意境两种特征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美过程中文学介入的三个阶段,体现了文学在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园林论著,现在常见的有计成的《园冶》、李笠翁的《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以及明人程荩臣的《清闲供》书中的《小蓬莱》共三种,其余零星散见于古人笔记的不计。《清闲供》一书,计有不同内容的短篇十四篇,《小蓬莱》谈造园艺术,只是书中的一项内容,全文短。《清闲供》毫无现实的积极意义,经过时代的淘汰更失去其效用,成为了糟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正>《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撷取各园之长,展园林之风采,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上所占的地位与声誉,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的解析,可以展示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魅力。叠山理石,造园之根所谓七分山三分田,山石向来是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根本,古典园林善用"师法自然,巧于因借"来借用自然形成的高山流水。北方皇家园林常以自然的高山峻岭来形成巍峨的气派之色,江南园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来达到小巧与婉约的效果。在《红楼梦》中的山石本事静态之物,经过人工的处理,才构成  相似文献   

20.
贾珺 《建筑师》2022,(4):79-84
乐嘉藻先生于1933 年出版《中国建筑史》,书中包含若干关于古典园林的论述,附有多幅插图。作者在研究过 程中搜集了较多的历史文献,并对北京旧园作了实地考察,书中探讨古代造园思想、设计手法、遗产保护等内容,很有 自己的见解,但同时也在体例、文献、制图、细节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对《中国建筑史》一书中 的园林论述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观点,以期重新探寻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