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监测和诊断意义。方法对5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监测与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3.4%(71/76),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76.3%(58/76),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均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检验各类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为理想,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前区不适儿童简易动态心电图结果。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108例胸闷、气短、心慌或心悸、胸痛患儿进行24h心电图检查并记录,并分析其改变。结果:98.7%的患儿存在1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其中有临床意义的频发室上性早搏12例,频发室性早搏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8例,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经过治疗,患儿心前区不适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对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心前区不适儿童应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简易动态心电图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效能展开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纳入观察主体,分别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普通心电图检查,组间数据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等方面病情的检出率与普通心电图检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短阵室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优于普通心电图检查,两组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普通心电图检查而言,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提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阳性检出率,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44~56岁有心脏症状无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135例为更年期组,另外选取更年期合并冠心病女性9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和复合型异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更年期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以心脏症状为主的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8岁有心脏症状无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102例为更年期组,另选取合并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9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和复合型异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显著(P0.01)。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更年期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分别为97.8%和51.5%(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自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在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同时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 检查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心肌缺血阳性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性阳性率86.25%,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属于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简便易操作,费用较低,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电图(EK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KG 异常占74.69%.其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T 波低平或倒置、ST 段下移、左室高电压及室性早搏等.心电图改变与中毒程度有关.即病情愈重,异常率愈高.但 EKG 异常改变可随病情恢复而转为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室性早搏及左室高电压的病例,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单纯频发室性早搏患儿及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为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结果频发室性早搏≥10次/min患儿的EF、CI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部分惠儿频发室性早搏可影响心功能,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22例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18例。常规心电图显示单源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查出严重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尚能发现一过性的心电信息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7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予以检查和诊断。结果:73例受检对象通过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57.53%,其中单支阳性率为31.07%、双支阳性率为17.81%、三支及以上阳性率为8.22%;此外,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66.67%。结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较高,同时对于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也具有较高检出率,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结合活动平板试验(TMT)对室性早搏儿童的运动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78例室性早搏儿童行DCG结合TMT以评估运动风险,观察对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并分析。结果 DCG检出率为92.7%,运动前、中、后TMT室早检出率为89.9%,两种检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CG检查发现室早的频率、性质、起源部位与TMT检查结果无明显关系,但早搏高发时间与TMT阳性率有关。结论对室性早搏儿童行DCG联合TMT检查,有助于为医师进行心律失常监测,并进行运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63.3%,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80.0%,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查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问我今年53岁,2000年体检做心电图有偶发室性早搏,县医院医生建议我吃药,可我没有明显不适感,也就没在意。2003年因心慌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为陈旧性心梗,室性早搏。之后开始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至现在。我戒烟已3年,很少喝酒。请问:什么病可引起室性早搏,室性早搏能否彻底治愈,吃什么药最好?(新疆李先生)李先生:您好。室性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两类。功能性室性早搏主要见于植物神经不稳定的人,常常在过量饮酒和抽烟后加剧;也可因迷走神经紧张度过高而发生室性早搏。此类患者的早搏常发生在饭后或安静时,而在运动后或注射阿托品…  相似文献   

15.
室性早搏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多数内科医生所重视,本文就健康人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其一些新近看法作一概述。最近,采用Holter监测心电图研究普通人群的室性早搏,发现健康人出现室性早搏是极为常见的;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发生频率增高,Hinkle等采用Holter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并准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律失常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分别为53.75%,51.25%,33.75%以及31.25%,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相比,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测,采用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LownⅠ级及Ⅱ级比例低于对照组,Ⅲ级、Ⅳ-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A型、 D型、 F型比例高于对照组,B型、 C型、 E型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缺血性ST段改变发生率为4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P <0.05)。结论运动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诊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郑翔  彭乐芳 《工企医刊》2013,(6):447-449
目的 探讨Lorenz散点图的B线斜率与长程动态心电图数据中单源频发性室性早搏起源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单源频发性室性早搏病例的24h动态心电图数据做成Lorenz散点图,计算B线斜率,对比不同起源室性早搏组的B线斜率差异.结果 90例单源频发性室性早搏不同起源组间Lorenz散点图B线斜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Lorenz散点图可用于初步诊断心律失常类型,其B线斜率特征与室性早搏起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 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阳性,阳性率为62.5%,高于对照组(42例阳性,阳性率为52.5%)(P0.05);实验组40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29例室性早搏成对、38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32例房性早搏成对、28例短阵室上速,多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0.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 ,其检出率低 ,而 2 4h动态心电图 (Hoeter)对早搏检出率高 ,我们通过Hoeter对 50 1例频发室性早搏病人分析早搏的数量、性质和轻重程度 ,早搏与情绪活动、休息、睡眠的昼夜变化规律 ,并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1~ 1999年我们用美国博利屋公司生产的 880 0型号 3通道动态心电图机 2 4h监测了592 4例病人 ,检测出室性早搏 3 62 0例 ,占 61% ,并从中筛选出频发室性早搏 50 1例 ,平均年龄 58 2± 18 8,男 2 62例 ,女 2 3 9例。 60岁以上 194例 ,4 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