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水底隧道工程的大量涌现,城市隧道防火灾是当前城市隧道设计和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消防对策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水底隧道车流、人流复杂,深度深,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U型几何特点,发生火灾时烟气向两端蔓延,人员、车辆疏散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目前城市水底隧道常用的疏散方式为双孔隧道横向联络通道疏散,水平辅助隧道疏散和内部纵向通道疏散.通过对3种疏散方式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得出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应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疏散方式和不同的疏散通道间距.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水底隧道工程的大量涌现,城市隧道防火灾是当前城市隧道设计和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消防对策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水底隧道车流、人流复杂,深度深,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u型几何特点,发生火灾时烟气向两端蔓延,人员、车辆疏散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目前城市水底隧道常用的疏散方式为双孔隧道横向联络通道疏散,水平辅助隧道疏散和内部纵向通道疏散。通过对3种疏散方式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得出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应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疏散方式和不同的疏散通道问距。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山岭隧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实际工程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山岭隧道的特点,对其消防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从不同消防模式的优缺点、可行性入手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山岭隧道消防设计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结论为城轨山岭隧道宜采用隧道外灭火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市域大客流走廊上,通道资源有限且土地资源紧张,因而快速路和市域线共通道的情况难以避免.目前国内已有的工程案例均为1条快速路与1条城市轨道交通共建,尚无快速路与2条市域线共通道的案例.以温州市域S2线和S3线与温瑞大道快速路工程为背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建设时序合理性和土地集约利用等因素,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一体化布局方案研究.推荐的总体布局方案既能满足快速路本身的交通功能需求,又能协调市域线和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5.
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具有软弱且固结沉降未完成的特点,在此类地层建设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地层。为研究该地层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结合深圳前海湾填海区鲤鱼门站-前海湾站区间隧道设计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地层盾构隧道的一般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以城市快速路及快速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快速交通迅猛发展,满足了大中型城市人员、货物快速流动的需求,实现了城市交通整体水平的提升,也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快速路线位的选择应本着"环保选线、地质选线、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关系;对于立交节点方案的确定应以满足交通功能需求为基本原则,尽量节约用地,有效利用空间。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一条位于丘陵区地形的快速路-刺桐路北拓~洛江、惠安西片区快速通道作为设计实例,对于城市快速路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如路线的比选、立交节点方案的确定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水底隧道作为铁路、公路等交通通道跨越大江、大河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本文以温州市域铁路S2线瓯江北口水底隧道工程为例,对影响隧道选址的地质条件、沿线控制点、两岸接线条件、隧道运营安全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合理选取隧址方案,同时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合理选取隧道结构断面和防灾救援方案,可为类似水底隧道工程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结论:(1)研究比选了上、下游线位方案在工程地质、施工难度、运营期安全、沿线控制点及接线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推荐地质条件较好、施工难度较小、运营期沉降较小、对周边规划影响小的下游线位方案,其避开了隧底淤泥层、防洪堤基桩、岸上重要建筑物;(2)分析了国内外水底铁路隧道疏散通道布置方式,结合本工程特点,研究采用专用纵向疏散通道+增设中墙设置横向联络通道的组合方式;(3)分析了隧底软硬不均地层和深厚软土厚度变化大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推荐盾构隧道采用双层衬砌结构;(4)根据运营与现场条件,盾构隧道内设置排烟道,并结合疏散通道布置,比选"单洞双线无中隔墙+底部疏散通道"、"单洞双线+中隔墙"和"双洞双线"等隧道断面方案,推荐采用"单洞双线+中隔墙"断面方案,其运营安全性高;(5)重点分析了隧道防灾通风排烟,采用纵向通风烟道排烟方式,火灾救援时保证安全通道正压值30 Pa,并控制隧道内烟雾排放方向,确保人员疏散;(6)本研究成果对修建深厚软土地层水底隧道工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先伟  杜孔泽 《科技交流》2007,37(4):139-145
本文以广州鱼珠至长洲岛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多方面比较、论证,并重点介绍了沉管法隧道和盾构法隧道修建水底隧道的不同特点,供业内人士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低速磁悬浮具有噪声低、振动小、无污染、转弯半径小等优点,适用于城市市区交通连接。结合小曲线半径框架墩连续梁体系的设计和研究,分析了此类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设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论修建琼州海峡隧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海南省对外交通建设的需要和琼州海峡气象、水文等情况出发,提出修建琼州海峡隧道的建议,并提出了隧道的初步设想方案。回顾和展望世界各国和我国修建水底隧道情况和规划前景,以我国的隧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用为依据,论证修建琼州海峡隧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建设工程日渐增多.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山岭隧道的特点,从不同消防模式的优缺点、可行性入手,逐次深化分析,得出外部条件允许时采用隧道外灭火模式更为经济可行的结论.对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山岭隧道消防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石雷 《铁道建设》2006,(1):35-40
文章概括的介绍了深圳市快速路下松散土层中暗挖大跨度平顶直墙隧道工程的特点、地质地貌条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和辅助施工技术,同时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型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结合成都市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下穿隧道示范段工程,采用构件预制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式施工新型建造方式,以接缝强度、刚度、耐久性指标达到等同现浇整体结构为目标,提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下穿隧道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首先调研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下穿隧道的应用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仙台预制地铁隧道和厦门疏港路预制下穿隧道案例;其次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结构拆分、连接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并用这些理论方法指导装配式下穿隧道设计;最后以等同现浇整体结构原理,进行了具体工程实例设计,以期为此类城市大断面下穿隧道的预制装配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师晓权  何川 《铁道学报》2011,33(1):108-11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用于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山岭隧道断面形式做了不少研究,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研究结论应用于水底隧道是否同样能满足衬砌结构受力合理的要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矿山法修建大断面铁路和公路水底隧道,其断面形式主要采用马蹄形断面,并设置仰拱来控制围岩位移及改善衬砌结构受力。本文以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仰拱曲率半径及仰拱部位的防排水措施对围岩位移及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优化水底隧道断面形式,以指导大型跨江海的水底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长轨枕和短轨枕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存在不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断面狭小、轨道结构高度受限、施工运输不便等特点,设计了新型连块式轨枕。结合连块式轨枕特点及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标准,对隧道内、路基上及桥上整体道床进行配筋设计:隧道地段道床板混凝土在荷载组合作用下不会开裂,则根据构造配置钢筋;桥梁和路基地段在荷载组合作用下,道床混凝土会开裂,则其道床配筋由裂缝限值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快速路与地铁合建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快速路和地铁满足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由于两者在建设上的相似性,故考虑将两者合建,根据不同的交通量,提出了城市地下快速路与地铁合建的三种横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某水底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形式设计复杂,分别由大跨隧道、小净距隧道、分离式隧道和明挖隧道组成。其中大跨段隧道覆土浅,围岩整体性差。对该段全断面注浆加固围岩的设计施工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全强风化软弱地层最初注浆以普通水泥单液浆,随后采用超细水泥浆注浆效果更好;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处理全强风化软弱地层的注浆长度不宜超过23~24 m;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透水性及掌子面稳定性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长沙地区水底隧道工程提供了典型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8.
5月28日,经过中国铁建3000多名建设者4年零9个月的努力,长江流域工程技术难度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挑战风险最大的越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实现了通车试运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长江三桥之间,连接南京市浦口区一江心洲口河西新城区,设计为双向6车道、80km/h的城市快速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形式设计复杂,分别由小净距隧道、分离式隧道和明挖隧道组成。根据暗挖段隧道现场监测成果,结合施工措施和开挖工序进行全面分析,为长沙地区水底隧道工程提供了典型参考案例。研究结论:核心土开挖后布设测点造成的总损失量较大;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拱顶沉降取得较好的效果;临时支护的拆除对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的影响较小,采用三台阶和CD法施工浅覆土Ⅴ级围岩水底隧道,能有效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北部新区金童路南段道路工程中火风山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该隧道下穿城市快速路过程中地形、地质、周边环境等方面限制因素,并进行了施工重难点分析。针对性地研究并制定了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安全、有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