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简要回顾了文学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表明文学文体学虽然在研究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中心主义。与当代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变化相关,文学文体学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框架模式到立体的多维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文学文体学必将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的文体学研究采纳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语法是文体分析的工具之一.无论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都不可一概而论,语法偏离是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时值得研究的文体特征,各体非文学文本亦有各自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别考察了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各自发展的轨迹,然后就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考察了语言学研究对文学研究方法的启示,最后指出,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不但理论起源于现代语言学,而且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还直接地大量运用了语言学的方法,沿用语言学术语、概念和范畴对文学进行语言学分析,使文学批评具有浓厚的语言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语言学研究方法从实用批评主义到新批评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篇章语言学等不同流派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语言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综合性、外在性等优势,指出传统的文学批评与异军突起的语言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具有相辅和互补关系,能为文学研究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试论文体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述、分析语言变体 (variety)和语言风格 (style)的学科 ,它可用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 ,因而有助于英美文学教学。本文概述文体学的基本学理及其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关系 ,阐明如何将文体分析的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文学文体学,普通文体学发展的势头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缓慢.普通文体学是应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方式或风格的一门学科.它与语言学是一种寄生关系,与修辞学、文学批评、美学、符号学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它们那儿不断地获取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本文从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的基本阐释、文学批评与公共领域的建构、美学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公共性四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研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理查德·利罕在《文学中的城市》中提出的研究范式有别于传统的城市文学研究,后者侧重的是反映论,而前者侧重的是再现论,其既关注城市的发展变迁对文学文类、叙事和修辞等方面的影响,也关注文学对城市的想象性构建。这一视角更适合于去阐释城市和文学的复杂性关联,对目前的城市文学研究有诸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文体学的定义与内涵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的学问。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文体学的范围包括语体学、文学文体学和理论文体学三个方面。语体学研究语言的各种变体。例如,按交际媒介论,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因交际双方的关系不同,有正式、非正式和亲密语体之分;因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而有法律、科技、新闻、广告、体育报道、商业、医学、文学和日常用语之分;按信息的传递特点论,有电报、电话、信函用语之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文学文体学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情况。它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文学文体学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了文学文体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在今天外语教学中淡化的原因。指出文学文体学从其理论特征上讲,为外语教学找到了语言与文学教学的结合点,但文学文体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边缘学科理论,要求研究者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更广的知识面,加上教材建设滞后及文体学理论演变的影响,它在外语教学中由于文学课程的冷落而风光不再。  相似文献   

12.
文体学被认为是解读文学文本的利器,然而在20世纪语言学转向后的解构主义时代,文体学所倡导的"客观解读"原则是否可行值得怀疑。同时,文体学自身多次转移立足点,最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历史、文化的维度上,与文体学得以独立存在的基本研究出发点产生本体性矛盾。基于上述考虑,批评者能否通过对文体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归纳,用揭示矛盾的逻辑手段,常识性地指出文体学所自称的"客观的解释力"及文体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都是有待讨论的。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原生态的文学史本体 ,唯有经过带有特定价值目标和取向原则的文学史主体 ,亦即文学史家的选择 ,并被置于某种思想规范和文学史构架之中 ,才能显示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文学史研究首先要求文学史家们德识兼备 ,实事求是 ,纪史以实 ,同时还应具备跨学科、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学史建构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研究途径和解释系统 ,进而推动文学史研究和著述范型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4.
文体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古代文体学存在于批评与创作两个领域之中,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在传统体用思想尤其是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体学又具有很明晰的体系性。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文体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建构方法及其在文学批评与创作实践上的意义,对推进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揭示文学作品主题与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将其应用于英语诗歌赏析,可以使读者对原诗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科学,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审美价值。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观点探索英语诗歌StoppingbyWoodsonnSnowyEvening(《雪夜林边驻脚》)在诗歌用词、语音、语义及句法等各层次反复呈现的二元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进而揭示诗人通过这些语言手段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社会文化文体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阐释翻译中导致原文文体变形扭曲的一些目的语文化语境因素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一文体体现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反过来影响文体形成;Andre Lefevere的“翻译改写论”也揭示了意识形态和诗学是文学翻译中一股巨大的影响力量,左右着翻译思想、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过程,从而会影响原文本在翻译中的命运。文章探讨了译入语文化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原文文体风格传译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认知文体学是从认知角度进行文体研究的新学科,对文体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文体,能为读者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方便读者感知与体验的认知过程,有深远的理论创新意义。将认知科学的三大理论应用分析具体语料,能够充分展示文体的心理构建和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全球化推动了学科间的交叉与重组,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快速发展;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又引发了地方性知识和个体经验的崛起,这成为原本分属不同学科的文学与人类学不断融汇的社会根源。在中国和西方的双重语境下,采用宏观与微观、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构拟了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走向:审美情感与田野实证是文学和人类学的属性差异;人学与生存经验是文学和人类学共同的精神向度;诗性思维与民族志互渗表征文学与人类学的相互转向;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与人类学构建的新型研究范式。通过对文学与人类学的差异性、共通性、相互转向及学科共建的分析、阐释和论证,旨在厘清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走向,为文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