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祖国医学的急救方法丰富多彩,本人在临床上运用搐鼻取嚏法于一些危证患者,疗效尚称满意,现不揣浅陋,公诸于众,以就正于同道。搐鼻取嚏法器材简便,随用随取,易学易用,奏效迅速,无副作用。本法祛邪为主,兼以调气,以急救为目的,以物理器材刺激鼻腔取嚏为手段,故有“搐法”之称。最早的取嚏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吹于鼻腔,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疾患,并能治疗急性病,称之“(口畜)法”,本文所谈搐鼻取嚏法是在(口畜)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沦骄文》说:“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为细未,(口畜)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  相似文献   

2.
取嚏疗法是通过刺激鼻腔或使药物在鼻内吸收,使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方法:探物取嚏、搐鼻取嚏、吹鼻取嚏、塞鼻取嚏、嗅鼻取嚏、灌鼻取嚏。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取嚏法主要是采用外用中药或非药物刺激鼻腔黏膜引发喷嚏,以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目的的疗法。它隶属于中医鼻疗法,与后者一样,它也包含了探鼻法、吹鼻法、搐(■)鼻法、滴鼻法、灌鼻法、熏鼻法、嗅鼻法、塞鼻法、涂鼻法;所不同的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激发喷嚏而振奋阳气,宣通气机,增强祛病能力。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中医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中医学对喷嚏的认识、取嚏法的产生与发展、取嚏法的理论基础、取嚏法在防治上感中的运用以及使用注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取嚏法的作用机制。认为鼻交通肺与外界,在外感病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取嚏法能通过发汗和催吐痰涎达到畅达气机、解肌祛邪、通关开窍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鼻黏膜内血管丰富、渗透性高,所以经鼻腔给药的药物能有效地作用于全身且吸收程度、速度与静脉注射相当。以滴鼻法为代表的取嚏法在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中相对于一般药物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鼻渊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名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此病发病率较高,病程常迁延不愈,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内服中药虽然可以取效,但往往收效缓慢,易于复发,且难以根治。许多医家对此病在治疗方法上,结合古人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总结出简便而有效的鼻药疗法。现就1980年以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给药方法鼻药疗法即运用中医药理论,从鼻部给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鼻部给药的方法有塞、纳、注、嗅、搐、嚏、吹、熏、蒸、涂、贴等。李氏杞吹、塞、熏法归属于搐鼻法。  相似文献   

6.
蟾酥闻鼻祛除小儿鼻腔异物蟾酥闻鼻可取嚏,即取蟾酥1小块捻碎,以少量涂在患儿鼻孔边,片刻后患儿作嚏不止,随后将其另一鼻孔堵上,接连几个喷嚏可将异物喷出,经治多例。[阁摘自《山西中医》1995;(4):21]蟾酥闻鼻祛除小儿鼻腔异物...  相似文献   

7.
答:鼻腔给药一般有塞(纳)、吹、灌(注)、滴、搐、嗅、闻、涂、取嚏等方法。塞鼻法古称“纳鼻”,是用布或绢包药末,或做成药  相似文献   

8.
十四、产后胞衣不下取牙皂角适量烘干碾细研成粉末备用。用小管沾药少许吹入产妇鼻孔内(也可用简便取嚏法)引其作嚏,一般嚏后胞衣即下。吹鼻取嚏,能迅速增加腹压,有助于胎盘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王辉  郭勇 《福建中医药》2011,42(5):48-50
大肠癌泛指在盲肠、全部结肠和直肠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古籍有关大肠癌的论述散见于“肠风”、“脏毒”、“肠积”、“积聚”等病证中。  相似文献   

10.
蟾酥闻鼻祛除小儿鼻腔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闻鼻祛除小儿鼻腔异物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030400)赵学毅关键词鼻腔异物,蟾酥张某某,男,2岁,1981年9月10日就诊。患儿玩耍将1粒花生米塞入鼻腔,无法取出,而来我院就诊。因患儿不能配合,数次探取均未成功。笔者因思中药蟾酥闻鼻可取嚏,即取...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贴敷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实用,特色鲜明,治疗效果肯定。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较为系统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发展沿革、剂型制作、特点和优劣及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状况,以期让贴敷疗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中药敷脐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脐疗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粉、糊、丸、膏、饼等)敷贴脐部,通过对其施以物理刺激,如艾灸、热熨、拔罐、推拿、针刺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常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火郁发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五行之郁的治则之一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将所治病案举述如下。1 头痛 (乙脑后遗症 )刘某 ,男 ,1 4岁。 1 998年 8月初诊。2月前因“剧烈头痛 ,高热不退”,在某医院检查诊为“乙脑”,经中西药物治疗 ,病情好转 ,但仍头痛 ,特邀余诊治。头痛以头顶及前额为著 ,呈持续性 ,不能正常上课 ,无汗。舌质红、苔白腻 ,脉濡数。追问其病史 ,住院期间因高热难退 ,曾持续应用冰帽行物理降温。此属湿热郁积 ,冰伏于外 ,逆壅而冲于脑之证。治宜化湿解郁 ,透泄郁火。处方 :柴胡 5 g,葛根 1 0 g,香…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并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近5年来国内主要期刊对几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综述如下。 1 活血化瘀类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 它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保护肝脏、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彭氏[1]总结100例,均为配制后静脉滴注,其不良反应表现为寒战伴高热者20例;寒战伴呕吐者15例;寒战伴头痛发热者25例;皮肤过敏者19例;心动过速者5例…  相似文献   

15.
鬼针草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玲 《河南中医》2007,27(1):70-71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一把草、盲肠草等,性味苦、平,无毒,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因为草成熟后长满像针一样的刺,民间称它为婆婆针、鬼蒺藜、粘身草、钢叉针等。鬼针草始见于《本草拾遗》,书载该品可主治“蛇及蜘蛛咬”。另外《泉州本草》也有“消瘀、镇痛,敛金疮”的记载。《本草推除》:“为解热、解毒药,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下痢、反胃、贲门痉挛和食道扩张等症。”经现代研究发现鬼针草含生物碱,皂甙、黄酮甙、鞣质,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胆碱等。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良…  相似文献   

16.
纳日史称“摩梭”、“摩些”、“摩沙”,自称“纳”、“纳日”。在中国西南川滇交界的泸沽湖畔,居住着勤劳智慧的纳日族人,他们在与自然界和毒蛇猛兽的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和生产生活方式,也积累了大量有别于其它民族医药的实践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俞海峰 《西部中医药》2011,24(10):63-64
从临床验案入手,论述四逆汤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药物绝大部分来源于海洋生物。我国利用海洋生物做为治疗药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史料记载,自公元1世纪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后,海洋生物便做为药物被正式记载在历代本草学的著作中。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海洋药物不仅品种增加,药用部分亦随之增加。如乌贼鱼,在汉代仅用其“骨”(即海螵蛸),到南北朝进而用其“肉”,到唐代则将其“腹中墨”亦作为药用。中医用海洋药物防治疾病,从开始便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即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应用于临床。故综合文献所载及中医传统认识,海洋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补中五味汤由补中益气汤和五味消毒饮组合而成。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橘皮、甘草组成,具有补益脾胃、升举阳气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少气懒言、体倦脚软及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下陷诸证;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疗疮方功,主治火毒结聚的痛疮疖肿。笔者将两方组合,随症加减,治疗产后尿潴留、念珠菌性阴道炎、直肠粘膜脱垂等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小柴胡汤治疗疾病的疗效,分析患者资料,采用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