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社区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社区呼吸康复干预,治疗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及营养指导、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每4周电话随访1次。于入选时及干预1年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及Borg量表、焦虑及抑郁测评、6min步行试验(6MWT)、营养状况等。 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入选COPD患者康复前FEV1%为(48.11±14.54)%,康复后为(47.82±14.94)%,康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min步行距离从康复前[(416.10±99.84)m]增加至[(437.51±116.17)m],康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评分较康复前平均降低4.8分;急性加重次数由康复前[(1.07±1.27)次]减至[(0.39±0.69)次](P<0.01)。根据疾病严重度分级,中度及重度以上COPD患者SGRQ评分均较康复前分别降低4.84分和5.73分。体重指数正常COPD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幅度[由(409.52±98.31)m增加至(433.53±118.46)m]较低体重指数患者改善情况[由(440.07±105.4)m增加至(452.0±110.32)m]更显著;低体重指数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9.46分,体重指数正常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3.33分。抑郁及焦虑在本研究入选对象中较少见。 结论社区呼吸康复可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均可通过社区呼吸康复干预受益,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肺康复综合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结合氧疗,观察组给予门诊综合康复训练(运动、呼吸肌、长期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干预),训练前测定COPD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及St George呼吸问卷(SGRQ)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最大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分别与训练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6个月、1年、2年后生存质量评分、SGRQ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6个月、1年、2年患者FEV1/FVC与训练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行门诊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呈现一定时间累积效应,长期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方莉 《当代护士》2006,(6):27-28
总结了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协助患者戒烟,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并指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增强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术后加强拍背、雾化吸入等协助患者咳嗽排痰,能有效预防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激励式肺量仪对呼吸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缩唇呼吸+激励式肺量仪进行训练;对照组33例,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进行训练。居家训练6个月后,将2组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的呼吸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吸气量和SpO2的提高,呼吸频率(RR)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病人训练的频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励式肺量仪能增加COPD病人呼吸康复的依从性,提高呼吸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传统中医气功组;C组为现代呼吸康复组;D组为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及训练后1月、3月、6月、1年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并行运动后Borg评分。结果 A组训练前后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无明显改善;B、C、D组训练后3月、6月及1年评定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D组改善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及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均能很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但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表面肌电图(RMS)的影响。 方法 将67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上肢上举训练等,治疗组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肺功能训练仪进行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COPD评估测试(CAT)、BODE指数评分、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及表面肌电图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肺功能及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的RMS。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呼吸肌表面肌电图的RMS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的RMS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VC和FEV1较治疗前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VC和FEV1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呼吸肌表面肌电图的RM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按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选择60例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8周,每日3次,每次15 min.B组给予缩唇呼吸康复锻炼8周,每日3次,每次15 min.C组不给予呼吸康复锻炼.分别测定锻炼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评分(M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最大呼气口腔压(MEP)、最大吸气口腔压(MIP)及生存质量(QOL)评分.结果 A、B、C组在呼吸康复锻炼中分别有3、5、5例退出试验.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MRC评分较锻炼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6MWD、ADL评分、MEP、MIP均较锻炼前显著增加,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身体状况、呼吸短促、社会活动、家务工作以及A组不安评分均较锻炼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锻炼前后心情、头痛和食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呼吸康复锻炼后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缩唇呼吸锻炼和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均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ADL和QOL评分,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而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可认为是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秀云  胡伟  张正华  尚波 《中国康复》2014,29(2):123-124
目的:观察肺康复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药物及肺灌洗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及健康教育等综合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实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 )、生活质量评分(SGRQ)、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测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Borg及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6MWT康复组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Borg评分、6MWT及SGRQ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50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25例)接受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症状[COPD疾病评估测试(CAT)]、呼吸情况[呼吸困难问卷(m MRC)]、睡眠质量(PSQI评分)及生活质量(SGRQ各项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72.00%)高(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m MRC、CAT、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干预后m MRC、CAT、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干预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肺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强化康复护理,即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长期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干预等。分别于训练前,训练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6 min行走试验(6MWT)、Borg指数评分及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6MWT距离在不断提高,3个月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org指数评分在不断下降,3个月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在不断下降,6个月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行强化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呼吸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强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说明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版式呼吸圳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缩唇膈式呼吸对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由护士指导进行缩唇膈式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干预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膈式呼吸对促进COPD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桂敏 《当代护士》2017,(12):49-51
目的探讨肺康复锻炼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COPD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锻炼联合呼吸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血气分析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SGRQ问卷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SGRQ问卷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康复锻炼联合呼吸操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将30例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成综合呼吸康复组(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康复组采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服药指导及营养指导等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前、后2组均评定呼吸困难(采用Borg评分)、生存质量(QOL)、日常生活活动(ADL)、运动耐力(应用6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并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Borg评分、QOL、ADL、6MWD及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的Borg评分明显降低,6MWD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和ADL也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虽不能使老年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但能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及ADL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远程康复指导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COPD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远程指导中西医康复方案。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基础的有氧训练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咳嗽和呼吸训练。5次/周,20~30 min/次。由治疗师远程指导实施,治疗持续12周。第4、12周各评估1次。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改良Ba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心理异常患者数量、圣·乔治呼吸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远程指导为方式,以八段锦结合有氧、咳嗽和呼吸训练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稳定型COPD患者在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八段锦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价值及对血气指标、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老年COPD患者,依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64例接受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65例应用八段锦进行锻炼,观察两组康复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WMD)(453.41±13.85)m高于对照组(421.32±12.96)m,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21.24±1.11)分低于对照组(27.52±1.13)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干预,便于通气功能改善,调控血气指标,调节呼吸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某院12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有氧-抗阻训练,研究组采用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SGR Q)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6MWT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 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应用于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61例,根据患者早期开始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一组(20例)、治疗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依据2018年COPD全球倡议(GOLD)治疗方案进行临床COPD的相关治疗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肺康复治疗时间计算均从入院第1天算起。治疗一组患者于入院后第6天开始行肺康复训练,治疗二组患者于入院后第14天开始行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于入院4周后择期进行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的措施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上肢上举训练、排痰训练,康复治疗一组持续23 d,治疗二组持续治疗15 d。分别于入院第6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检测各组患者肺功能中的主要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量表和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各组患者的自主症状评分和运动耐力。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FVC、FEV1、CAT评分和6MW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的FVC和FEV1分别为(1776.7±360.19)ml和(985.50±317.64)ml,与对照组[(1546.5±328.21)ml和(795.50±220.2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二组患者的FVC[(1785.7±349.81)ml]和FEV1[(971.90±196.94)ml]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的CAT评分[(16.25±2.36)分和(16.81±2.29)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19.30±4.21)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一组治疗后的6MWD[(194.45±47.71)m]较对照组6MWD[(166.35±48.47)m]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二组的6MWD[(189.14±52.73)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肺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中文版在我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一科就诊的89例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分别进行CAT评分及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将急性期和稳定期CAT 评分及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SGRQ评分进行配对 t检验,评价CAT量表对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敏感性,再进行相关性检验,评价其有效性。【结果】配对 t检验显示CAT评分在稳定期较急性期有明显改善( P<0.01),与临床症状、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改善一致,CAT评分分值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指数、SGRQ评分相关性较好(r=0.541,P <0.000)。【结论】CAT评分是评价我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敏感、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