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衰Ⅱ号方对于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法制备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从SD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4只为假手术组(A组),其余采用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西药组(氯沙坦钾+福辛普利)(C组)、中药组(肾衰Ⅱ号方)。给予相应干预,60 d后检测大鼠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常规(Hb)、左肾重/体重,HE病理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磷酸化Akt(p-Akt)、总Akt(pan Akt)蛋白表达。结果:(1)造模手术后,与A组比较,各手术组的BUN、Scr明显升高(P0.01),Ccr明显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2)与B组比较,C、D组Scr均明显下降(P0.01,P0.01)、BUN水平下降(P0.05,P0.01),Ccr、Hb均明显升高(P0.01,P0.01),左肾重/体重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在降低Scr和BUN,改善Ccr和Hb,两种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左肾重/体重比值方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比较,C组和D组治疗前后Scr、BUN、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衰Ⅱ号方在降低Scr、BUN,改善Ccr方面优于氯沙坦钾合蒙诺(P0.05)。(3)肾组织病理显示,两个治疗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优于模型组。(4)与B组比较,两治疗组皮质、髓质p-Akt/pan Akt比值明显降低(P0.01,P0.01);两组间降低p-Akt/pan Akt比值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衰Ⅱ号方在下调p-Akt/pan Akt比值方面优于氯沙坦钾合蒙诺。结论:肾衰Ⅱ号方可以改善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脏功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肾内科门诊确诊为CKD3-4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3次/周,2 h/次,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BUN、Scr、UA、Hcy、CRP、β2MG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UN、Scr、UA、Hcy、CRP、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UN、Scr、UA、Hcy、CRP、β2MG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Scr、UA、Hcy、CRP、β2MG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能够减轻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Hcy、CRP、β2MG水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祛瘀泄浊法对5/6(A/I)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蛋白尿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5/6(A/I)肾切除CRF模型法制作CRF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氯沙坦钾C组)、中药组(肾衰Ⅱ号方D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疗程60 d。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收缩压(SMP)、舒张压(DMP)等指标,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造模后,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24 h Up升高;Scr、BUN、UA、SMP、DMP升高(P0.05),Ccr、Hb、RBC降低(P0.05),表示造模成功。干预后,D组大鼠精神状态、毛发色泽、活动度等明显优于其他几组;与B组比较,C组、D组24 h Up降低(P0.05);两组Scr、BUN降低(P0.05),Ccr升高(P0.05);C组UA显著降低(P0.01),D组Hb、RBC水平升高。结论:肾衰Ⅱ号方可保护残余肾功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提高肌酐清除率,改善贫血,延缓肾衰竭;在降低尿蛋白排泄方面与西药组疗效相当,但肾衰Ⅱ号方在改善大鼠精神、活动状态等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Roux?鄄en?鄄Y消化道重建手术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行胃癌根治及Roux?鄄en?鄄Y吻合消化道重建术,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体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0、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鄄IR)等指标变化。结果〓术前31例患者中27例给予胰岛素治疗,2例给予口服药物治疗,2例给予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继续给予胰岛素治疗,6例口服药物治疗,11例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良好,术前与术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对象体重、BMI、FPG、2hPG、FINS、2hINS、HbA1c及HOMA?鄄IR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6个月患者FCP及2hCP水平高于术前(P<0.05)。结论〓Roux?鄄en?鄄Y胃肠道重建术能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慢性肾脏病(CKD) 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日间治疗室收治的DKD致CKD 3期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指导、适量运动、降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GSH-PX含量升高、SOD活力增加、MDA、IL-6及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pro、BUN含量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FPG、FINS、Hb A1c及HOMA-IR均降低(P 0.05)。结论:本观察提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DKD(CKD3期)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中应用分次输注和连续输注呋塞米对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的肝移植患者30例,根据术中输注呋塞米的方式不同均分为分次输注组(A组)和微泵输注组(B组)。记录术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量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无肝期后A组Scr、BUN显著升高(P<0.01),新肝期30min至术后24hCcr显著降低(P<0.01);B组Scr、BUN仅在新肝期30min显著升高(P<0.01),Ccr在无肝期30min和新肝期30min明显降低(P<0.01)。结论微泵输注呋塞米较分次输注更有利于术前肾功能受损患者肝移植术中的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康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TGF-β_1、miR-21的表达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应用肾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微小RNA-21(miR-21)的水平,评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血、尿TGF-β_1、miR-2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而Ccr水平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颗粒能有效治疗CKD患者,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_1、miR-21的表达,改善肾纤维化,抑制疾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益肾汤对CKD3~4期颈动脉钙化患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KD3~4期伴颈动脉钙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结肠透析与结肠透析+益肾汤两组,同时选择CKD3~4期伴颈动脉钙化未做结肠透析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结肠透析治疗时间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尿酸(UA)、血钙(Ca~(2+))、血磷(P3-)、血浆甲状旁腺素(PTH)、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同时用ELISA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CAM-1、VCAM-1水平的变化,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结肠透析组与结肠透析+益肾汤组BUN、Scr、UA、VCAM-1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结肠透析组ICAM-1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肠透析+益肾汤组ICAM-1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2)与结肠透析组相比,结肠透析+益肾汤组BUN、Scr、UA、ICAM-1及VCAM-1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肠透析配合益肾汤可降低CKD3~4期颈动脉钙化患者BUN、Scr、UA及血清ICAM-1、VCAM-1水平,推测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可以改善CKD3~4期患者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左心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肾衰方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肾功能及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cr、hs-CR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cr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CRP与Sc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32,P0.01),与Ccr呈明显负相关(r=-0.525,P0.01),与LVE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01,P0.05)。但两组患者LVDs、LVDd、IVST、LVPWT、LVMI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肾衰方治疗CK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尿毒清,它可有效降低CKD患者hs-CRP水平,保护肾功能,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减轻或延缓CVD的发生与发展,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各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各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这些指标在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78例入选患者共分6组,其中Ccr≥15 ml/min者按CKD临床1~4期分期标准分为4组; Ccr <15 ml/min者按是否行规律血液透析而分为2组。ELISA法测定骨保护素(OPG)。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旁腺素(iPTH)。6组患者中共47例行腰椎及股骨不同部位BMD测定。分析各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1)血清OPG、iPTH及磷分别从CKD 3、4、5期开始显著上升(P < 0.01),其中OPG在血液透析后达(5.10±1.34)ng/L,显著高于透析前的(3.35±0.7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CKD患者血清OC、CT、钙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液透析可使OC显著升高(P < 0.05)。股骨沃德三角BMD在 CKD 4期患者下降至0.77±0.09,显著低于CKD 1期患者的1.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血液透析不影响其水平。(2)血清OPG与Ccr、磷、iPTH、OC呈负或正相关(r分别为-0.70、0.51、0.39、0.36,均P < 0.01)。股骨沃德三角BMD与血清iPTH、O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0.51,均P < 0.01);与血清磷、OPG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0.48,均P < 0.05)。 结论 CKD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BMD均随Ccr下降而出现明显异常,这些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OPG改变早于iPTH及BMD,在ROD的早期诊断中意义最大。血液透析可使血清OPG、OC水平升高,但不影响BMD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67例(CKD1期~CKD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并比较各组肺动脉压(PASP)和血浆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素(PTH)及钙磷乘积的差异,探讨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从CKD1期起,肺动脉压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CKD3期开始其变化更加明显。CKD3期较CKD2期、CKD4期较CKD3期、CKD5期较CKD4期之肺动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96%(30/167)CK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T;PASP≥40mmHg);(2)与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PHT组患者BUN、Scr、PTH、钙磷乘积和ln(BNP)均显著增高(P〈0.05),而Hb却明显下降(P〈0.01)。肺动脉压与ln(BNP)、Scr、BUN、PTH、钙磷乘积呈正相关(P〈0.01),与Hb水平负相关(P〈0.01)。ln(BNP)和Hb进入以肺动脉压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y=20.404+3.556x1-0.103x2,其中y代表PASP(mmHg),x1为血浆ln(BNP)(pg/ml),x2为Hb(g/L)。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与CKD严重程度相关。血浆脑钠肽水平和贫血程度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1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凯时)治疗脾肾气虚、毒瘀互结型2-4期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川黄方加凯时组(治疗组)29例、凯时组(对照组)31例,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血尿酸( UA)、肾小球滤过率( eGFR),并统计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有效降低Scr、BUN、UA(P〈0.05或P〈0.01),提高eGFR(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在Scr、BUN、eGFR改善方面更为明显(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取得75.86%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5.48%,P〈0.01),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黄方联合凯时能有效减轻A on C患者肾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并改善中医证候群,优于单用凯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氯沙坦组,每组各10只。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益肾胶囊组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氯沙坦组每只灌胃氯沙坦钾片(30m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各组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Ccr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TGF-β1、MCP-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上调SOCS3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了TGF-β1、MCP-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DN大鼠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iAR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DFO+手术组,每组各12只。用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制成iARF动物模型,DFO+手术组:缺血前24h给予DFO(200mg/kg)腹腔注射,其余处理同手术组。于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进行肾组织光镜形态学观察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低氧诱导因子-la(HIF-la)及血红素加氧酶(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组BUN、Scr升高,SOD下降,MDA升高,HIF-1a、Ho-1中度提高,肾组织结构紊乱。DFO+手术组除HIF-1a、HO-1含量大幅提高外,尚能显著逆转上述改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FO预处理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和诱导HIF-1及下游基因HO-1过表达从而对iARF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氧诱导因子1α高表达对小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高表达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35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氯化钴(CoCl2)组和8%O2组,每组10只;预处理12 h后,以上3组各取5只,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CoCl2+IR组、8%O2+IR组;另设5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动物模型,观察CoCl2和8%O2预处理对小鼠IR 24 h后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和相关肾损伤指标的影响及与CoCl2和8%O2诱导HIF-1α及其保护性靶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 CoCl2+IR组小鼠的肾功能[BUN (35.2±12.2) mmol/L,Scr (34.0±9.7) μmol/L]和8%O2+IR组小鼠的肾功能[BUN (31.8±9.1) mmol/L,Scr (41.6±10.6) μmol/L]均较IR组[BUN (65.8±2.6) mmol/L,Scr (229.5±11.2) μmol/L]显著改善(P < 0.01);与此相一致,CoCl2+IR组和8%O2+IR组的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程度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IR组。另外,CoCl2组和8%O2组中HIF-1α及其靶基因HO-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 低氧预处理可上调体内HIF-1α表达,对小鼠IRI肾脏具有良好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KD3~5期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FGF-23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108例CKD3~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测定血清25(OH)D3、iPTH、血清肌酐(Scr)、血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等指标。观察各期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及其与FGF-23的关系。结果:(1)CKD各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D各期FGF-23水平逐步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校正血钙、血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0.01)和白蛋白(P〈0.05)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3)非透析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血磷、iPTH、肌酐清除率是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FGF-23)=1.700+0.106(P)+0.048(LogPTH)-0.003(Ccr)。透析组PTH、CRP是影响FGF-23的主要变量。结论:CKD患者血FGF-23明显升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可能是CKD患者血FGF-23水平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与造模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模型组(DM)与维甲酸治疗组(DM+atRA)。于模型成型后分别于第8、12周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al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Ⅳ、Ⅲ型胶原表达。结果:维甲酸组肾重/体重、Ualb、Ccr较同时期模型组下降(P<0.05),且12周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ColⅣ表达(5.75±0.41)、ColⅢ表达(4.98±1.37)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病理观察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外胶原基质积聚,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低蛋白饮食延缓CRF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蛋白为主的低蛋白饮食(LVPD)和动物蛋白为主的低蛋白饮食(LAPD)延缓CKD3~4期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CKD3~4期(eGFR15~59ml/min)患者分成LVPD(22例)和LAPD(20例)两组,其人口学、疾病程度、治疗状况、蛋白质与热量摄入均具可比性,但LAPD组要求动物蛋白摄入占总蛋白的50%,LVPD组要求动、植物蛋白之比30%和70%,且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占50%以上。研究周期为12个月。主要观察u-pro、eGFR、Scr、BUN、TC、TG、LDL、HDL、Alb、PA、TF、Ca2+、P3-及人体测量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能改善eGFR、减少u-pro,其中LVPD组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P〉0.05);LVPD组治后较治前血PA、TF、HDL、Ca2+增高,LDL、P3-降低(P〈0.05~P〈0.01),其中对HDL、Ca2+、P3-的疗效优于LAPD组(P〈0.01);两组血Alb、TC、TG以及人体测量指数基本稳定。结论:LVPD和LAPD对CKD3~4期患者均有一定的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但LVPD在调节脂质及钙磷代谢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甲素(TP)对ANGPTL2、VEGF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0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DM)、厄贝沙坦组(DI)、雷公藤甲素组(DT)及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甲素组(DIT).药物干预8周后,测体重、血压、肾重、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AL)的排泄量;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色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相比血糖、肌酐、BUN及UAL明显升高(P〈0.01),实时定量PCR示ANGPTL2、VEGF mRNA 明显上调(P〈0.01 );与DM组相比较,DT、DI及DIT组血糖、肌酐、BUN及UAL明显降低(P<0.01),DT、DI组中ANGPTL2、VEGF mRNA表达下调,DIT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ANGPTL2、VEGF在T2DM大鼠肾脏中的表达上调,厄贝沙坦及雷公藤甲素可降低ANGPTL2及VEGF在T2DM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