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及其合金表面的彩色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化学浸蚀和电化学处理方法,在金属铜及其合金表面获取红、蓝、绿、黑等多种色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美化装饰表面处理工艺.本文试对近几年铜及其合金表面着色的研究,包括工艺配方、工作条件、着色理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黄铜镀层着色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铜镀层化学着色和电化学着色2种方法。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黄铜镀层着色工艺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色膜的色相、着色时间、着色剂的稳定性及其氧化能力等方面。分别提出了2种着色方法的工艺规范、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要点,以列表的形式汇总了着色工艺的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同时,介绍了着色膜的质量验收和不合格品的返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然铜绿化学着色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工艺流程、配方、质量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一种在铜及其合金表面着自然铜绿的化学着色新工艺。工业实践证明:该工艺全面实现了室温化、无渣化、着色液可连续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色彩自然稳定,成品率高达98%以上的特点,尤其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着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不锈钢彩色化工艺的研究现状和着色方法,分析了化学着色法和电化学着色方法的机理,并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实例,讨论了各工艺配方的特点,提出了不含铬的配方是当今不锈钢彩色化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应用材料及纳米材料等学科的飞速发展,铜及铜合金的表面着色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铜拉链着黑古铜色,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总结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归纳了铜拉链化学着色的工艺流程及黑古铜色着色体系,着重讨论了不同着色体系的着色机理、优缺点,并提出了工艺维护的措施,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彩色不锈钢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针对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难以处理这一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通过实验研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处理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可实现铬的循环利用和其他离子的回收利用,达到了零排放,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铝及其合金着色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染色法、整体染色法和电解着色法,新型的铝及其合金着色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转化膜技术、电泳技术、微弧氧化陶瓷成膜技术、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针对着色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简述了铝及其合金着色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电解着色机理,耐久性染料、新型稳定剂、特殊电源、多色化工艺的开发等,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基于电解液中的含铬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铬、低铬和无铬电化学着色,其中高铬着色工艺比较成熟,但由于六价铬存在对环境污染而限制了其发展,低铬和无铬着色工艺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发展方向。本文为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紫铜的化学氧化着古铜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SEM、EDS和电化学方法对着色后紫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120g/LNaOH,17g/L过一硫酸氢钾复盐(2KHSO5·KHSO4·K2SO4),6g/LK2S2O8,10g/LNa2SO4,室温,着色时间15min。经氧化着色后,铜表面的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完好,其阳极溶解性能和耐蚀性均得到改善。该工艺所用的着色液维护方便,操作安全,无有害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10.
黄铜合金及电镀黄铜合金的化学着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黄铜合金及铁件镀黄铜合金后的化学着色工艺,包括:生产过程的控制及常见故障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铜及其合金电解仿金着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电镀与涂饰》2003,22(2):20-21
详细介绍了一种铜及铜合金阴极还原着仿金色工艺及其配方。探讨了该工艺的着色原理、电流密度的影响及所得着色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得的膜层呈金黄色,结晶致密,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铜及铜合金着色的原理.总结了铜及铜合金着黑色、褐色、绿色、蓝色的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介绍了手工点涂铜绿(铜锈)、双色点蚀(先着黑色再点蚀铜绿)、套色、着土黄铜绿色等多种特殊的着色工艺.  相似文献   

13.
奚兵 《电镀与涂饰》2007,26(11):17-18
对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膜层常见的着色故障进行了总结:膜层不着色,局部不着色,颜色浅而易褪,着色膜上出现白点,着色膜发花或黯淡以及着色不牢固等。分析了产生各种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转统着色工艺的改进,摸索出了一种以硫酸镍为着色液中的主体盐,添加适量的氯化铜及添加剂,在适当的工艺规范下,可以得到赭红色膜的着色工艺,研究了着色液中CuCl2含量,着色时间等因素对铸造铝使ZL105表面着赭红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耐腐蚀性能,得出了铸造铝合金电解着赭红色的最佳着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郑润芬  梁成浩  于楠 《电镀与精饰》2004,26(5):24-26,31
探讨了黄铜和锡表面着黑色膜的化学着色方法,筛选出黄铜和锡共同着黑色的最佳配方,实现了黄铜、锡共同着黑色的工艺流程。化学着黑色膜层完整、致密、均匀,且着色方法简单、易行。通过电子能谱分析着色层表面,推断出黄铜的着色膜主要组成为氧化铜,锡的着色膜主要由硒化铜和硒化锡构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钢铁件的耐蚀、耐热及装饰等性能,用电沉积法研究了钢铁表面在硫酸铜溶液中的着色工艺,研究了pH值、电流密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着色效果的,利用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着色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钢铁表面在铜盐着色液中能获得多种颜色,着色膜主要成分为铜元素,其发色机理为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化学着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锈钢在H2SO4-CrO3体系中化学着色,探讨了除油、抛光、活化、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解着色法,按其发色特点主要分为一步电解着色法、二步电解着色法和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等,其中,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是当前最先进的电解着色技术。并对铝阳极化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