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创意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对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评析,指出知识经济是创意产业的价值根本,创意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后在创意城市的类型、要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创意城市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2.
创意城市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意城市是创意经济时代的产物,日益受到规划师和决策者的关注.笔者就创意城市概念、创意城市基本理论、创意城市评价和创意城市形成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并对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解读了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指出创意空间是城市复兴的新模式。选取了中国比较典型的创意城市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创意空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理念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关注我国构建创意城市过程中片面的概念理解、空洞趋同的目标定位和单一的建设模式三方面的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城市创意氛围、创意特质为视角重新诠释创意城市的本质,并将其在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创意理念的产生直至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渗入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法规层面,以此指导创意城市的合理定位和多样化模式的建设,从而使其拥有更健康美好且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其中一种最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创意城市。将创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重新界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创意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文化创意产业的系统化;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创意城市中包括文化特区和创意集群两种空间形态。从多伦多文化计划和加拿大圣凯瑟琳斯创新总体规划两个案例来看,创意城市规划应在战略或规划目标中突出体现"创意",以挖掘城市空间的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提出城市观概念,对其组成及演进规律进行梳理与诠释;阐述创意经济对城市物质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新兴空间的影响,提出了创意空间,并阐明其形成机理:进而结合城市现演进趋势构架了创意城市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并论证了创意城市的空间观念与创意城市空间的系统框架及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兴起,西方城市面临新一轮转型。为继续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创意城市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而文化政策则成为营造创意城市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巴塞罗那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营造创意城市的几种文化政策,并引申出若干启示,希望能给中国城市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毕尔巴鄂已经成为一座创意城市,并在过去20年里成功地从一座工业港口城市转型为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做法并不独特,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实现.然而,为了发展创意城市,1997年开馆的世界闻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MB)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和触发效应,将毕尔巴鄂转变成了一座“秀场”,乃至成为有效的城市创意开发的标志.但是,这座博物馆并不是毕尔巴鄂发展为创意城市的唯一动因.本文描述了地方和区域的公共和私营行为如何将毕尔巴鄂变为一座创意场所.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上,也体现在城市规划和战略性的城市营销上.  相似文献   

9.
正创意城市再思考:城市创意经济中复杂性、网络和互动的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开始重视文化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并对城市文化设施进行投资以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纽卡斯尔和盖茨黑德两个城市通过联合共同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作者借鉴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将纽卡斯尔/盖茨黑德的创意文化发展看作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分析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驱动力和互动影响机制,并为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意城市是新兴起的城市学概念.它以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和基点.在此基础上寻求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城市发展观点对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的老工业城市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以我国老工业城市淄博市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利用城市再生和创意城市的理念将旧城工业区改造成为文化创意园区的可能性.并对老工业城市的创意城市发展战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ims to rethink creative city theory by analyzing urban regeneration processes in Japan through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social inclusion. The impact of Florida’s theory has led to the common misperception that cities prosper as people of the creative class, such as artists and gays, gather. However, attracting people of the creative class does not automatically make a creative city. Empirical analyses of Kanazawa City, clarify that the creative city needs a ‘culture-based production system’, a well-balanced syste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accumulated cultural capital.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Osaka City, where creative city policies failed to produce adequate results because they did not take root as a comprehensive urban strategy. However, in spite of these failures, a lively and inclusive grassroots movement has emerged around the creative city. This movement brings Osaka towards being a socially-inclusive creative city.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角度入手,论文总结和归纳了创意城市汉堡通过弘扬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区、吸引创意人群等途径推进城市发展的具体策略,如港城建设、传统工人街区改造、IBA项目、创意公司等,并综合评述了这些策略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3.
迁入者与创意街区的社会建构——基于一种绅士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2019,(6):90-96
面向新经济时代,大城市的经济复兴、都市更新和城市转型表现出与创意产业的紧密关联。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传统空间被重新利用,形成一种空间转换。在创意街区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迁入者引发内城的社会分化与文化重塑,导致文化价值的生产和消费转换创造出新的社会空间意义。城市绅士化使得迁入者通过对内城空间的再发现,一方面提升了传统空间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使得空间增值,另一方面更多经济资源的导入,使得市场与商业力量最终驱逐了创意与艺术,导致创意人群的疏离、创意街区的异化和创意城市的发展悖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了文化产业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统计口径调整以确立新的城市支柱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城市创新环境的培育等.然后,文章在分析北京未来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应对途径,提出要重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布,以及自下而上文化发展途径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着重研究柏林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特征及其空间结构。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分析柏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特点,尤其关注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选择,总结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与文化设施之间的关系。基于文化产业异质化、小型化和集聚性的产业特征,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和工具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柏林的实例旨在厘清文化产业、创意空间、城市规划三者的联系,明确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塑造创意空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Urban amenities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concern in recent scholarly discussion for their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rapid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However, due to the Anglophone dominance in current discourse on this issue, the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in the particular context of China remain under-explor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cation drivers for a specific sector of creative industries, photography studios, based at city level in Nanjing, China. It is suggested that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present great power to explain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hotography studios in the old downtown area of Nanjing. In general, photography entrepreneurship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andscape amenities, leisure and networking amenities, and accessibility, whereas it is only slightl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meniti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for photography in Nanjing refer in particular to city gardens, cultural heritage, catering places, subway stations, locations which are rel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attractions for creativity that are highlighted by the studies based in West. We therefore propose a contextualized and categorized approach for the urban policy of creative cities.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的创意城市需要一种可以使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城市结构。文章着重介绍旧金山的演变与发展,并提出两条重要经验:城市的多样化可以并必须体现在城市环境的各个尺度上;建筑形态不能和城市的创意文化割裂开来——建筑创造了城市。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