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都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成都市第六水厂的工艺出水和管网水为测试对象,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分析了消毒副产物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市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卤乙酸;②常规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和卤乙酸前体物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50%左右),但对卤乙酸(HAAs)和三卤甲烷(THMs)却无去除作用;③预氯化产生的THMs、HAAs分别占管网中此类物质最高浓度的22%和50%;④应该以管网入口处三氯甲烷、卤乙酸的浓度作为整个管网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如卤乙腈(HANs)、卤代硝基甲烷(HNMs)和亚硝胺(NAs)等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由于其高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以及“三致毒性”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简述了卤乙腈(HANs)、卤代硝基甲烷(HNMs)和亚硝胺(Nas)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分布分类、毒性危害、检测方法、生成控制和去除方法,为保障我国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个中心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大多数水厂日常监测指标中无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只对三氯甲烷进行一些分析。因此,我国饮用水中有关消毒副产物的信息较少。对两个水质相当好的中心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展开分析调查的结果表明,消毒副产物浓度满足国际上最先进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建议对更多地区进行水质调查,争取早日将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列入国家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氯消毒对饮用水中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氧化氯消毒对饮用水中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①饮用水液氯消毒产生的氯仿等有机卤代物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各国学者和专家纷纷致力于饮用水安全氯化消毒技术的研究。美国环保局推荐ClO2消毒做为控制水中三卤甲烷(THM)最适宜的措施,并将它列为取...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气消毒是国内饮用水最主要的消毒方式,但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很多消毒副产物对人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消毒副产物中的卤乙酸已经被证实对嗫齿类动物有致癌、致畸变、致突变作用,其致癌风险占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90%以上,已经被美国EPA定义为人类潜在的致癌物.氯乙酸,即指β一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乙酸,是卤乙酸的主要形式.其中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含量最高,致癌风险最大,其致癌风险分别是三氯甲烷的50倍和100倍.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长期饮用加氯消毒的饮用水,会加大死于消化和泌尿系统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卤代乙酸和卤素含氧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饮用水中的3种卤代乙酸、3种卤素含氧酸和F^-、Cl^-、NO3^-、SO4^2-进行了检测,该方法对饮用水中6种消毒副产物的最低检测限为2.96~26.26μg/L,加标回收率为87.57%~105.09%.  相似文献   

7.
絮凝-吸附去除微污染水中THMF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浓度,采用絮凝沉淀与粉末活性炭(PAC)吸附联用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只投加少量的PAC即可在保证混凝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从而在加氯消毒后大大降低三卤甲烷的浓度,提高了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能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昆山市在水厂清水池加氯消毒后,将氯胺用作维持管网水质的辅助消毒剂,使管网水质监测点的消毒剂余量和细菌总数合格率从92.8%上升到99.5%,管网消毒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在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与氯消毒相比,采用氯胺辅助消毒可降低饮用水中可吸附有机卤素(AOX)含量达48%,因而在保证清水池和出厂水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清水池的投氯量,以使氯消毒副产物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对三卤甲烷、氯苯和卤乙酸等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的测定分析,证实氯胺消毒可大幅降低饮用水中的有机卤化物含量,这与对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氯化消毒的饮用水中发现了大量的氯仿类有机卤代物,并有实验证明这些有机卤代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而这些卤代物的形成是由于氯化消毒机与饮用水源中的天然有机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为了减少饮用水中的氯仿类卤代物,降低其对人体危害,本文从饮用水源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角度进行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作为饮用水中一类新兴的消毒副产物,因其与含碳消毒副产物(C-DBPs)相比具有更强的“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且由于国内标准法规未对其浓度含量进行限定及监测,因此其危害更加隐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卤乙腈(HANs)、卤乙酰胺(HAcAms)、卤代硝基甲烷(HNMs)、亚硝胺(NMs)等新型N-DBPs的毒理性质、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现有不同N-DBPs的前处理技术及其原理。对新材料在前处理富集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饮用水N-DBPs的痕量检测及有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孙超  崔燕 《供水技术》2009,3(5):40-42
选取济南市主要的三个地表水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消毒副产物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主要是三卤甲烷,温度和余氯是管网中控制消毒副产物和TOC浓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重要单元,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也会威胁人体健康。以南方某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比较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 H值、溴离子及天然有机物(NOM)均对卤乙酸的生成量有影响。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除了能显著降低卤乙酸的生成量,还可以抑制溴代乙酸的生成;随着氯消毒或氯胺接触时间的增加,卤乙酸含量逐渐提高,主要卤乙酸为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和一溴二氯乙酸(BDCAA),各种卤乙酸含量均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多。氯化消毒24 h时,生成的卤乙酸总量为32.4μg/L,其中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45.4%,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1.2%,B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4.1%;氯胺消毒24 h时的卤乙酸生成总量为3.8μg/L,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72.0%,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11.9%,一溴一氯乙酸(BCAA)的比例为16.0%。氯胺消毒时卤乙酸生成的种类和量均比氯化消毒时有显著降低;当p H值升高时,无论是氯化消毒还是氯胺消毒,卤乙酸生成总量均呈降低趋势;氯和氯胺消毒时,随着溴离子浓度的增加,卤乙酸总量均明显增加,溴结合因子(BIF)也随之提高,但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的溴结合因子要低;对氯化消毒和氯胺消毒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消毒过程中均是疏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多,其次是中性有机物,亲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东太湖水源水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口恶唑(SMX)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MX经氯化反应后可生成三卤甲烷、卤乙腈、卤乙酸、卤乙醛、卤代丙酮等多种DBPs,且加氯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均会影响其DBPs生成势。当溶液中存在溴离子时,SMX氯化生成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的组分及生成量有较大变化,且随着溴离子浓度的增大,一些氯代消毒副产物(Cl-DBPs)会转化为具有更高毒性的溴代消毒副产物(Br-DBPs)。  相似文献   

14.
O3/BAC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臭氧化—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质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质,可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其中主臭氧化对三卤甲烷前质和卤乙酸前质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对卤乙酸前质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三卤甲烷前质的去除效果有限;藻类、有机物等在滤层的累积使得砂滤池在同一工作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对水中三卤甲烷前质的去除效果有所不同,因而需要合理设置砂滤池的反冲洗周期。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充分发挥了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两种技术的优点,并相互促进和补充,能够充分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小水厂供水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消毒副产物及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评价我国中小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选取位于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4家中小水厂(A、B、C和D),于2016年6月、7月、8月、12月和2017年1月、2月采集出厂水水样共48份,检测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和卤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含量,并结合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以经口摄入为暴露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4家中小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的含量为12.06~47.79μg/L,卤乙酸含量为10.38~47.26μg/L,各水厂出厂水的经口致癌健康风险分别为7.47×10~(-5)、6.88×10~(-5)、6.27×10~(-5)和8.70×10~(-5),非致癌健康风险分别为0.179、0.157、0.177、0.207。4家水厂出厂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浓度没有超过国标限值,经口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在USEPA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甘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甲胺等6种典型有机氮化物对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生成量和耗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化物的存在会强化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且卤乙酸生成量的增值与有机氮化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同时与有机氮化物的性质和水体的pH有关;有机氮化物的存在还会使耗氯量增加,增值与有机氮化物含量成正比。有机氮化物强化卤乙酸生成的原因可能是:耗氯量的升高使得水中天然有机物与氯反应而生成的卤乙酸量增加;有机氮化物自身在氯化过程中生成了卤乙酸。  相似文献   

17.
氯化消毒条件及污水水质对生成THMs、HAAs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研究了消毒务件和水质在城市污水氯化消毒过程中对生成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氯量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量的影响最大,投氯量为40mg/L时的生成量分别约是投氯量为5mg/L时的30倍和70倍。三卤甲烷浓度随反应时间和温度无明显变化,而卤乙酸浓度在反应2h后达到峰值并在之后逐渐降低,且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pH对两类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几乎相反,近中性条件下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最多而卤乙酸生成量最少。水中氨氮浓度的增加会导致三卤甲烷生成量略有下降,而卤乙酸浓度却大幅上升。溴离子浓度升高将导致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量显著增加,其中三氯甲烷浓度下降,三溴甲烷浓度显著上升,混合取代的三卤甲烷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与此类似,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浓度随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含溴卤乙酸浓度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和氨氮对污水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与已报道的饮用水消毒中的作用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为有针对性地选取消毒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波兰华沙水厂提供了卤乙酸形成的研究结果。在夏季、来自Zegrzynskie湖的水中腐殖质的含量上升,藻类增多,水被臭氧化和氯化。这项研究在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之间进行。对不同处理阶段的水进行分析,对下列参数进行测定:HAAS、THMs,DOC,COD,腐殖质、UV(紫外吸收)色度和温度。氯化后、卤乙酸浓度大量增加,达120μg/L,其中44%为TCAA。值得注意的是卤乙酸浓度在5、6月最高,此时水温最高并且有机质浓度也最高。卤乙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类似于THMs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室实验表明对水进行臭氧经和氯化,对卤乙酸的形成影响很小。当水沸腾时,对卤乙酸的挥发性进行研究表明其减少量相当小。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七十年代人们发现了氯化法消毒可导致饮用水中含有三卤甲烷。动物实验证明,饮用水在含有三卤甲烷时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因此寻求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饮用水中含三卤甲烷的方法,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能应用的  相似文献   

20.
三卤甲烷是饮用水中加氯消毒的主要副产物,长期饮用含三卤甲烷的水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三卤甲烷生成势是指某一水质在一定的加氯量和反应时间下,能生成三卤甲烷的最大量。针对原有三卤甲烷生成势测定方法步骤复杂,培养周期长,加氯量公式不够通用的问题,建立了简便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缩短培养周期为72小时,取消4小时培养的步骤,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加氯量及补氯时间,完善了测定方法,经过多次实验尝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