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是转变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和建设煤炭强国的需要.面对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技术及经济性亟待提升、技术标准和市场体系不完善、投资过热及生态环境约束等挑战,必须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强创新、深化示范.提出建设新疆、内蒙、陕西、宁夏及山西等五大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新型煤化工产业.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2010,(1)
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分别对近期应重点抓好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及煤化工产业政策导向等进行了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0,(1):51-51
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分别对近期应重点抓好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及“煤化工产业政策导向”等进行了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化工行业可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的煤化工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未来必将会遭到淘汰。现代煤化工行业,特别是煤制油和煤制烯烃正处于示范和蓬勃发展时期,其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目前趋于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甘肃省储煤量丰富,煤化工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煤化工人才、技术和装备,发展现代煤化工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建平 《煤化工》2013,(6):8-11
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目前存在的整体盈利能力不强、产能过剩等主要问题,阐述了解决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产能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指出结构调整是区别于投资拉动模式来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辽宁化工》2015,(3):311
<正>低油价时代的到来,虽然使得石化行业获得了更便宜的原料,但却加剧了我国低端化工产能过剩的尴尬。专家认为,我国化工企业亟需推动技术创新,谋求转型发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眼下与去年高点相比,油价已跌至"腰斩"水平。低油价对化工行业影响不一:石化行业原材料价格下降,但煤化工、生物质化工等其他原料的化工产业则面临着冲击。以煤化工为例,德勤中国企业管理咨询总监李佳明说,以前有观点认为只要国际油价不低于每桶50美元,煤制烯烃项  相似文献   

7.
煤制烯烃是近几年来盈利状况最好的现代煤化工产品,其发展动向引发石化行业关注。本文介绍了煤制烯烃尤其是经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煤制烯烃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煤制烯烃和外购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煤制烯烃技术总体上成熟,已在我国得到大规模工业推广,但仍需加强技术创新,早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全流程一体化成套技术。随着我国煤制烯烃产能快速增长,未来石油烯烃与煤制烯烃的竞争不断加剧,为此应立足行业实际,充分发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自身优势,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高端化,促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优势互补,推动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全球性咨询公司——德勤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探寻煤化工的下一座金山》的市场分析报告。该报告称,自“十一五”规划起,煤制烯烃就被确立为中国优先发展的新型煤化工方向之一,而烯烃原料多样化的发展方针,则进一步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增长。但是,在追求业务机遇的同时,市场新进入的企业不应忽视诸如油价下跌、产能过剩和征收碳税等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几种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资源消耗、CO2排放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能增长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需要深入研究、稳步试点、慎重推广。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能不断释放,其与石油化工的竞争逐渐凸显,石化企业应注重创新驱动,发挥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技术是重要的能源战略需求之一。我国现已形成以煤焦化、合成氨等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和以煤气化、煤液化为核心的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完善的煤化工标准化体系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全面综述了煤化工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情况,统计了我国煤化工领域现行和即将实施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重点从煤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9个主要领域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标准的制定情况并对新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我国煤化工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4大类构成。截至2019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化工领域已颁布实施国标、行标229项,其中,基础标准5项;传统煤化工领域标准154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3项;现代煤化工领域标准70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12项。传统煤化工标准类别覆盖较为全面,但应加快标准的修订更新工作以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助力化解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标准工作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主要问题在于已颁布实施的标准多偏重检验检测方法类,而煤基产品类标准偏少且仅覆盖产业链少数主要产品,另外针对煤化工行业的环保、操作规程、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等标准空白较多。现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仍以新标准的研发为主,应以煤化工产业的总体发展及相关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快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取水定额、三废排放及治理、清洁生产等节能环保类标准以及装备技术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引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相关标准建立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煤化工产业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的联系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未来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团体协调配合的新型标准体系的支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先进、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将更好地助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煤制烯烃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辉 《化工技术经济》2006,24(1):17-20,24
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以煤为原料替代石油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在经济上日益显示出明显的竞争力。这一新兴产业有望成为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对煤制烯烃工艺的产业化发展予以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闫国春  温亮  张华 《化工进展》2022,41(12):6201-6212
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拓宽石化原料渠道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原料特性、工艺技术及产品特性、成本竞争力、项目布局和规模、水耗、能耗、“三废”排放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指出与炼油和石化产业相比,现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仍以单项技术示范为主,多数产品存在交叉和重叠,且同类产品的水耗、能耗、碳排放更高,但在生产特种燃料、高碳低氢化学品、高碳高氧化学品等更符合煤炭原料组成结构和煤化学反应特性产品方面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双碳”目标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加快从“替代石化产品”的高碳排放产业向“发挥煤炭原料特性”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体系,坚持清洁低碳化生产,推进与清洁低碳能源、石油化工等多产业的耦合协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基地,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定一 《化工进展》2013,32(3):481-500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2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石化产业全年运行缓中趋稳,产值、产量和效益均有增长,但增幅同比下落。二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化学品生产总量可与美国比伯仲,合成树脂生产位列前茅,合成橡胶生产位列世界之首。三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石化介入生物质化工成功试产生物航空煤油,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四是石化技术进步,采用自主产权的技术建成一批工业化装置,包括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欧Ⅴ汽油的新一代S-Zorb装置、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S-MTO装置、FCC再生烟气SCR脱硝装置等;自主开发的超重油轻质化技术、百万吨级芳烃联合装置技术、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沸腾床重质渣油加氢等技术进入工业验证阶段,一批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在内的石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技术正在加紧攻关。文章总结了高油价和低增速条件下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所起的作用,包括炼油高油价下坚持降本增效,资源分配“保、压”得当;化工把控在役石化产能与调节产品结构,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应对市场需求不振和同质化竞争。同时,也对2012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2013年情况,进入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宏观经济预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化工市场需求总体回暖,我国炼油产业预计仍处于景气周期。对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体运行提出了趋稳向好的较乐观展望,同时预期在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推进化工原料的煤炭替代、创建“煤油化”一体化新模式、加速向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和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目前煤经甲醇制烯烃的几种主要工艺技术路线,包括MTP、MTO、DMTO、SMTO、FMTP等;分析了丙烯主要下游产品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晴的用途、市场情况及生产工艺;石油价格高启的情况下,煤经甲醇制烯烃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力 《辽宁化工》2007,36(1):32-33,37
煤化工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从煤化工到石油天然气化工又返回到煤化工的历史循环,经过这一历史循环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使能量消费结构适应能源贮量结构;采取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原化战略,才能使化学工业源远流长。从煤气化技术、煤化工产业化重点、煤化工碳一化学产业链的化工多联产集合和本世纪煤化工将朝着煤电化三位一体的方向发展4个方面,浅谈了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化工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已由短缺转向了相对过剩,化工的发展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对2010年主要化工产品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洪定一 《化工进展》2014,33(7):1633-1658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 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 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 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煤化工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符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分析了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政策,综述了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甲醇、甲醇制烯烃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尽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来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现代煤化工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炼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集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现代化工》2006,26(9):7-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凸显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剖析了传统观念和机制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资源配置问题:宝贵的氢气、轻烃资源用作燃料、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并且在以石油为唯一原料的传统的“炼化一体化”的概念上提出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资源和能源的新的“油气化一体化”概念,指出要继续加深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的深度,重视发展LNG产业链、碳一化工和煤炭多联产技术,实现炼化产业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