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位于海拔3 000 m战士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训练组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训练,6周后比较安静心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以及3 000 m跑成绩。【结果】训练组在安静心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分别为(69.83±6.67)次/min、(4 138.58±488.96)ml、(49.78±4.76)ml·(kg·min)-1,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法仅改善了战士的肺活量(P〈0.05);训练组战士3 000 m跑成绩为(762.15±53.37)s,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高原战士的有氧能力有提高作用,可用于指导海拔3 000 m高原地区部队的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评价武警机动支队战士以60%~90%的心率储备(即训练心率)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10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10周训练后,对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0周训练后,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的胸围有明显增加(P〈0.01),肌力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肺活量、PWC170。、VO2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两组100m跑的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000m跑,两组与训练前相比及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肌体有氧耐力和肌耐力及肌爆发力方面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凯琳  王凌  张敏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1):862-863,867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HIIT)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对30名男性特战队员实施8周(3~5次/周)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测试指标分别为:安静脉搏(65.22±5.25)次/min、肺活量(4553.3±524.33)ml、VO2max(50.75±4.53)ml.(kg.min)-1、引体向上(16.55±5.27)次、俯卧撑(70.62±10.56)次/min、5 000 m跑(1230.16±77.21)s,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训练后测试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趋于优化,HIIT训练对提高特战队员的有氧能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设计针对提高特警快速机动能力的训练间歇模式和训练方案,为部队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男性特警队员40名分为实验组(20名),对照组(20名)。依据血乳酸浓度,筛选设计训练组合间歇模式和训练方案,实验组采用实验方案组织实施速度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训练,持续训练8周。【结果】极限强度30、60、100m反复跑及其它相应训练间歇时间2~6rain以上,可避免过量乳酸堆积;实验组训练后快速运动能力测试指标:30In、100m、立定跳远、十字跳显著好于对照组(P〈O.05)。【结论】应用血乳酸指标监控部队速度训练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可为部队快速机动能力训练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测定速度训练后血乳酸值可评价特警队员的ATP—CP供能能力。采用针对性方法对能量供应系统实施合理的刺激是提高部队快速机动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 ,评价武警机动分队以60%~90 %的心率储备 (即训练心率 )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 :10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经过10周训练后 ,对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10周训练后 ,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与训练前相比 ,实验组的胸围有明显增加 (P<0.01) ,肌力明显提高 (P<0.05)。两组的肺活量、PWC170、VO2max均有明显提高 (P<0.05)。训练后两组100m跑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000m跑 ,两组与训练前相比及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肌体有氧耐力和肌耐力及肌爆发力方面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在不同训练阶段体质变化情况。【方法】根据体质测试方法,对51名男医学救援队员体质情况分4个阶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有较好的发展趋势;生理机能在各个阶段均有所提高,毕业前相对下降;身体素质指标在专训后达到最好水平,毕业前有较大下降趋势。【结论】医学救援队员体质变化依赖不同阶段的训练安排,体质状况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原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对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淋巴细胞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30例世居平原青年男性随机分为无运动训练组(NT,n=15)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n=15)。HIT组受试者进行HIT训练,以90%~95%心率贮备强度快跑3 min,间歇以45%~50%心率贮备强度慢跑3 min,重复6个循环,7次/周,共2周。训练后所有受试者同批次急进高原,在移居高原24 h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中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eoxyguanosine,8-oxod G)含量、线粒体复合体活性、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OGG1)蛋白表达。【结果】与NT组比较,HIT组淋巴细胞OGG1蛋白表达、线粒体复合体I、II、IV和ATP合成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mt DNA中8-oxod G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平原阶段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高原低氧环境下淋巴细胞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础训练期不同训练负荷对武警新训战士肾脏功能的影响规律,为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某部100名新训战士,于训练日晨6:00空腹状态及在1、3、5 km耐力跑后10 min内取静脉血,分别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EA)、β2-微球蛋白(β2-MG)、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酸(UA)等指标。【结果】训练前分别与1、3、5 km耐力跑后比较,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酸等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科学合理的训练负荷对武警新训战士肾脏功能血液指标没有影响,但应避免对新训战士进行超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护生实习前综合技能强化训练中应用合作性小组训练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52人,采用合作性小组训练法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在训练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验报告及实践能力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合作性小组训练法在护生实习前综合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训练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我校护理108班、109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护理108班为实验组,用间歇训练法实施中长跑训练;护理109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中长跑训练。训练结束后,采用跑步测试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考核并分析成绩,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跑步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的满意度、耐受力、敏捷度、专注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训练法应用于中专学生跑步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跑步成绩,同时能改善其对体育训练的畏惧情绪和疲劳程度,提高耐受力、敏捷度和专注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在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肺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入院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心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心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外,于入院后予运动处方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相关运动处方(包括康复体操、医疗性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结果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后即刻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同时段运动后即刻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后2min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运动后2min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1~2周肺活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运动处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采用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NPQ)评分评价治疗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NP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01),且实验组NPQ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在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89例对照组进行全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分析对比。【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降低,LF、HF也降低,LF/HF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能较直观反映海洛因依赖患者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失衡,且稳定性、重复性及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用氟对碳酸饮料致离体牙釉质酸蚀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正畸减数前磨牙15颗,制备釉质样本30个,两两配对分为0.95%~1.05%氟化泡沫、0.615%氟凝胶、0.1%氟保护漆3个氟化物预处理实验组及其对照组,可口可乐碳酸饮料浸泡样本5 min,测量浸泡前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结果】0.95%~1.05%氟化泡沫组及其对照组、0.615%氟凝胶组及其对照组、0.1%氟保护漆组及其对照组的釉质显微硬度分别下降25.47%(42.88%)、28.91%(38.25%)、36.62%(41.13%),碳酸饮料浸泡后氟制剂预处理组与相应无氟对照组间釉质显微硬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氟化物处理组釉质硬度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用氟可部分抑制碳酸饮料所致釉质硬度下降,高浓度氟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IL-2-IFN-NKC)免疫调节网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大强度游泳训练法复制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选用43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加艾灸组。对后2组大鼠进行大强度为期8周的游泳训练,针灸组自第2周起每次训练后实施电针、艾灸干预,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r-IFN、IL-2、SIL-2R及血浆NK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IL-2、r-IFN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NK细胞水平也有下降趋势(P﹥0.05),尽管电针加艾灸组的3项指标均出现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r-IFN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电针加艾灸组SIL-2R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IL-2、r-IFN、NKC水平的下降,从而对运动性免疫抑制显示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运动针刺配合嗓音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评分中的总嘶哑度评分、最长发声时间(MPT)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嗓音声学分析指标和喉镜疗效。【结果】(1)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半年又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GRBAS评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GRBAS总嘶哑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半年治疗组又较治疗后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GRBAS总嘶哑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MPT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MP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而对照组的MPT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MP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4)嗓音声学分析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噪谐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5)喉镜疗效方面:治疗后和治疗后半年,治疗组喉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19/25)和84.0%(21/25),对照组分别为28.0%(7/25)和24.0%(6/2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喉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实施健康促进方案对战士体能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促进方案对新训期武警战士训练伤、运动能力和机能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将战士分为实验组(420例)和对照组(415例)。实验组按制定的干预方案实施体能训练期间的有关安排。对照组按照部队的常规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由军医按照统一诊断标准检查伤病情况,由本课题组人员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和机能检查。【结果】新训结束后,实验组训练伤的总发生率(15.5%)低于对照组(22.2%),P<0.01。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和身体机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健康促进方案对降低武警战士训练伤和提高运动能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符合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规律的大鼠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肝移植术后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观察60d,死后剖腹探查取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2.6±0.6)min,对照组为(22.1±0.7)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为(14.8±2.3)d,对照组为(40.9±5.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量(53.5±2.6)g,较对照组体质量减轻量(34.6±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5%(19/20),对照组为40%(8/20),实验组大鼠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理想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浅析瑜伽形体训练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心理稳定性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方法将6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实验组参与瑜伽形体练习6个月,对照组按正常学习生活。观察两组学生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心理指标以及排球测试成绩。结果实验组体重、腰围、大腿围、上臂围4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肺活量、心率、VO2、仰卧起坐、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6项指标以及心理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对女大学生进行瑜伽形体训练能明显提高其形体素质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其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六诊就诊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施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与不良临床事件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FEV1、MMEF与PEF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MWD水平组间比较显著性高于对照组,Borg分级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与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总体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影响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