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省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建立和完善了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培育出核不育完全保持系 MB,揭示出一种由主基因与多基因系统共同控制不育性的遗传新模式 ,建立了利用 MB繁殖完全核不育系 MA,然后以MA作母本配制杂交一代生产用种的核雄性不育配套利用新方法 ,即核不育“二级法”。该方法以完全核不育系 MA作母本配制杂种一代生产用种 ,避免了制种过程中人工拔除可育株的繁琐环节 ,大幅度降低了种子生产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并且制种效率和制种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制种种子产量比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提高 2 5.6%以上。建立并完善了核不育“二级法”不育系繁殖、…  相似文献   

2.
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有两种方式,即利用不育系(两系法、三系法)人工授粉杂交制种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在当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中,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面积占制种总面积的85%以上。在整个棉花杂交制种期间,普遍存在早晨去雄和低温天气去雄现象,给种子纯度带来一定的隐患。各制种单位对控制早晨和低温天气人工去雄截止时间颇有争议。为增加制种产量,确保棉花杂交制种纯度,2008年在豫东南太康制种基地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产上杂交棉制种用工多、种子生产成本高的现状,从简化棉花采粉和授粉环节入手,分别设计了田间快速采粉器和低温贮能式授粉器,用于棉花杂交制种,可增加父本田产量,显著提高棉花制种工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杂交棉制种有不育系制种法、化学杀雄制种法和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等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 ,今后几年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仍以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占绝对优势。从 1 998年在河南省大面积制种到现在 ,全省年制种面积已达 2 0 0 0公顷 ,在南阳市和周口市曾创造了每公顷产种子 30 0 0 kg以上的高产记录 (纯度 97%以上 )。由于标杂 A1 和标杂 A2杂交棉 F1 代杂交种有独特的标记性状 ,杂交种纯度易于控制和保证 ,而杂交种没有标记性状的杂交棉大面积制种时容易产生种子质量问题 ,制种效率与杂交种纯度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 ,严格落实杂交棉制种…  相似文献   

5.
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管理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制种生产管理的体系及现状目前国内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生产大多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即棉种经营公司不直接建立和管理生产基地,而采用将制种生产委托给专门的制种生产公司的方式,由制种生产公司独立地建立和管理制种生产基地。制种公司的制种生产管理大致可分为直管和托管两种模式,其主要区别在片区管理责任方式的不同,前者采取质量和产量与管理报酬挂勾的方式,后者则采取片区管理费用包干的形式。1.1直管模式由制种生产公司直接管理制种生产基地和过程,直接对制种户的种子质量和产量实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由制种公司直接进…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于1976年8月上旬在商丘县召开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会议。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于生产,是河南省文化大革命以来农业战线上的一件新事。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去年全省有很多社队开始进行棉花杂交制种工作。去冬今春全省有五个地区、一个市的棉花杂交制种队前往海南岛进行杂交制种,得到较多的杂交种子。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大家对棉花杂种究竟有没有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杂交棉花的抗虫性、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在生产中得到了棉农的广泛认可,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全国每年需要杂交种子量在600万公斤以上。为了提高制种产量,保证制种质量,近年来各棉花制种公司已开始将制种基地向丘陵、山区的非植棉区扩展。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证明,丘陵山区非植棉区的光照、气温、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都适合棉花杂交制种,并且在产量与种子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 ,在从事杂交种生产的同时 ,作了一些高产技术探索 ,每公顷可产优质杂交种 2 2 5 0 kg,最高达 2 70 0 kg。本文就杂交制种优质高产操作技术谈一些体会。1制种田选择要求土质好 ,肥力高 ,排灌条件良好 ,无病害 ,交通方便 ,劳动力充沛 ,成方连片 ,一村 (户 )一种。制种田周围最少要有 5 0 m以上的隔离带 ,隔离带以内不能种植其它品种。2播前晒种选种由于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成本高 ,数量少 ,要实现一播全苗 ,就必须在播前把种子晒干 ,使种子内含水一致 ,发芽整齐 ,并将种子内混的瘪子、虫子、烂子、杂物等全部剔除干净 ,做到精量细播。3…  相似文献   

9.
湖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是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年推广杂交棉面积达16.7万公顷,占年植棉面积的95%以上。生产中主要应用F2代,增产幅度在7%左右。其制种方法为“徒手去雄,小瓶授粉,互为父母本,全株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种工序复杂,F1代种子生产用工多,而F2增产幅度小,且目前推广的品种棉纤维偏粗,不抗棉铃虫。对策是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生产中推广F1代,选育优势杂交抗虫棉。  相似文献   

10.
北疆地区棉花杂交制种技术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地区棉花杂交制种技术的应用效果闵耕李保成孔宪良赵海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8320001990~1997年对北疆地区的棉花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交制种1.01公顷生产F0种子1.55吨,开展了3年生产示范,示范面积74.1公顷。一代单产皮...  相似文献   

11.
棉花杂交制种是通过人工去雄授粉获得杂交种子,工作量大,制种成本高.详细介绍了棉花杂交种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的方法和步骤,按此技术实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制种质量和制种水平,收获高产优质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制种,在密度30 000株/hm2左右,父本∶母本为1∶4,放置15~22.5箱/hm2蜜蜂时,种子产量可达750 kg/hm2; 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传粉虽然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降低,但每个人工生产种子量较高,在以不育系制种生产中进行蜜蜂传粉制种或者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极其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制种主要依靠人工去雄授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种子成本居高不下;加之棉花制种技术环节多,比较效益降低,导致棉农积极性不高。另外,诸多因素致使制种基地不稳定,制种技术不规范,难以保证杂交种的质量。鉴于此,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探索了一套完善的棉花杂交种子规模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质量控制检测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有效地保证了杂交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技术制种,在密度2000株/667m2,父本:母本为1:4~1:6,每667m2放置1~1.5桶意蜂时,种子产量可达50kg/hm2;与人工授粉相比,昆虫传粉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较低,而铃重与每铃种子数有很高的正相关,每铃种子数实际又是由杂交花粉量决定,所以提高昆虫传粉的杂交花粉量,从而增加每铃种子数是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蜜蜂传粉虽然每个工种子产量较高,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尚存在困难。在不育系少量保纯繁殖时,或者在成片的棉花制种生产中,蜜蜂传粉制种或者以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生产棉花杂交种子的方法很多,有三系法、二系法,化学杀雄、人工制种等,上述方法各有所长,又各有其不完善之处,目前以人工制种和二系法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棉花杂交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河南省目前已经审定了一些棉花杂交新品种,如:豫杂35、豫杂37、中棉所29、中棉所46等。本单位自2001年以来在生产上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进行杂交制种,积累了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选好制种基地,建立制种技术组织体系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地点,技术人员认真负责且技术过硬,并成立一个由技术人员参加的制种组织体系,对制种工作实行定点、定面积的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度。2选好制种户、制种田,建立五户联保约束机制2.1选好制种户、制种田。制种户应选择自觉听从技术员指导且…  相似文献   

17.
豫东南地区从事棉花杂交制种始于1997年,由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周边2个村安排杂交制种5hm2,由于第1年技术不熟练等因素,最终成功制种面积为4 hm2,平均生产杂交种子产量2 100 kg/hm2,最高单产2 700 kg/hm2.制种成功的棉农获得90 000元/hm2以上的收入,是种普通棉花经济收入的4~6倍.1998年再安排棉花杂交制种66.7 hm2,制种成功率90%以上,且产量高,纯度好,棉农因收入高而制种积极性高.随着杂交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内棉花科研及种子经营单位陆续进行棉花杂交制种生产,2003~2007年规模化棉花杂交制种面积达2 000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河南周口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杂种优势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随着种子产业化的不断壮大发展,F1杂交种子供不应求,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田间管理措施繁杂等因素,限制了制种规模的扩大,而利用不育系配组容易,简化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制种效率高,是棉花杂交优势利用F1代、市场竞争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之一。根据近几年来湖南利用核不育系生产杂交种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一整套高效制种技术措施:以提高制种产量为宗旨,在亲本栽培技术上采用双株留苗以1∶2∶1移栽方式,取得初步成效。1增加不育系移栽密度,改单苗为双苗间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种业的发展.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种子生产基地呈现面积锐减、恶性竞争加剧、生产模式多样化、技术和管理力量过弱、区域化态势明朗等特点,种子基地锐减已严重影响到当前农业生产。制种基地发展需要政企共建.建议通过建立制种农户补贴政策、制种技术培训基金、种子生产保险制度。设立基地设施专项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企业和基地联姻.加大对企业办基地的投入等综合措施来推进制种基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十多年 ,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应用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使得栽培、种子生产技术不断完善。众所周知 ,杂交稻种子的生产需经繁殖与制种 ,要有严格操作技术 ,从父母本差期制订 ,丰产群体营造 ,到去杂保纯技术的实施 ,都关系到种子生产成败。杂交稻制种 ,从最初的人工剥苞 ,喷洒“九二○”解除包颈 ,到调花灵 ,叶面宝等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而生 ,都使得制种产量大幅度提高 ,现在每公顷获得 3 0 0 0kg产量已成平常之事。要达到高产 ,挖掘制种高产潜力 ,是种子企业、制种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