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每一个不同的艺术都会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形式法则。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现代陶艺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文化的日趋深入,陶瓷造型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表现,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其他内容。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与绘画相结合的特殊艺术门类,陶瓷绘画艺术美一定程度表现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而形式美是陶瓷绘画艺术通过陶瓷绘画语言以形式法则与形式规律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陶瓷绘画艺术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陶瓷绘画的创作过程来探析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法则及其形式美。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紫砂壶形态美的构成要素,阐述了形式美原则在紫砂壶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详细论证了紫砂壶形态美创作中,摹古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以形式美原则为审美法则、以个人艺术趣味为审美基准、以“古拙素雅”为审美要旨的紫砂壶形态美鉴赏理念,并以例举证之。  相似文献   

5.
宁楠 《景德镇陶瓷》2014,(3):110-111
正艺术家在创作时预先总有个概念,这种概念在思维形式上是美的创造,这种创造从形式上它是遵循一种法则,也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使其形式上产生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而这种形式恰恰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去创造、更自觉地去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使美的事物、美的内容都达到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形式与审美     
孙百春 《中国陶瓷》2006,42(1):71-72
主要从形式的载体展开,阐述美的创造、美的发现,离不开艺术形式,要以形式美激发出人们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共鸣,说明了艺术形式不断发展使得人类审美意识不停的扩展与流动,并呈现再现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强调了传统审美的形式与精神,主张在新意美的形式中视觉艺术要涉及多种美感形式,把握审美语言,量度审美标准,不断的将美之形式倾注到艺术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商亚敏 《山东陶瓷》2012,35(1):33-36
宋瓷茶盏装饰是一种陶瓷胎装饰语言,它首先是一种装饰艺术,同样具有装饰艺术的普遍性特点。它作为宋瓷茶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感,但更重要的是其依据形式美法则巧妙地结合造型和釉色,因形生势、由意生发、恰如其分地对表现主题精神和整体气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了宋瓷茶盏之美,体现了宋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宋人的审美趣味,是一种深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徐顺琴 《江苏陶瓷》2012,45(3):70-70
紫砂艺术,直至整个工艺美术里的诸多美感首先都是通过形式显示出来的,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一一传递给观众。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壶从陶艺家手中脱胎而出,也就成为使观众获得视觉享受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9.
综合材料介入陶瓷艺术并不是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材料随意堆积放置,而是要将这些材料通过艺术创作与陶瓷材料有机的结合构成艺术作品。本文运用形式美法则结合综合材料介入陶瓷艺术的创作进行分析研究,揭示综合材料介入陶瓷艺术的艺术规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节奏与韵律、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小亦 《江苏陶瓷》2012,45(1):70-70
紫砂陶的造型艺术之美、式样形式之多、题材内容之广是任何别类陶瓷产品所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去分析和研究紫砂陶的造型规律,学习和汲取造型美的语言。紫砂壶的造型艺术要求陶艺人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的融合,达到理念与表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陶艺之概念 中国向来以“瓷国”著称,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对全世界的陶瓷艺术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正是由于这种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根植于国人心中的陶瓷审美模式拖延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萌芽,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现代陶艺审美观念,而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艺的起步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蒂 《江苏陶瓷》2006,39(6):16-18
从陶瓷艺术独特的稳定性,独特的装饰特点和广泛的装饰功能等方面入手,并从日用陶瓷与室内环境艺术的完美结合,陶瓷壁饰与环境艺术的结合,建筑陶瓷在环境中的装饰地位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陶瓷艺术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化学与工业》2014,78(7):47-47
  相似文献   

14.
偏爱艺术玻璃的艺术大师 欣赏过“玉美人“、”南荷天香”、”岭南风采”等一大批益友鸣艺术玻璃产品的人无不赞叹其艺术风格之大气、表现手法之细腻,将国画风格及其他多种风格巧妙融入艺术玻璃.这些还不足以表现一位艺术大师的全部.更为人惊奇的当属益友呜展厅内展示的大批玻璃雕塑作品,制作雕塑多数都是手工完成,其难度可以想象.通过这些玻璃艺术品,让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思维敏捷.艺术功底非常深厚的艺术大师——陈加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漆》2019,(4):13-16
随着"大漆"这一媒介在当代艺术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漆画在绘画界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历程,研究世界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利用"大漆"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笔者的漆艺创作,利用波普艺术的手法,试图探索一条漆艺创作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喻安 《景德镇陶瓷》2004,14(3):33-34
时代文化往往如一缕清风,轻轻地飘过你身旁,似一袭春雨,悄悄地渗入泥土,时代的节奏之快,常让人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中感觉不到这些,然而这如春风、似春雨般的现代文化、艺术向我们袭来之后,对我们这些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人员是否应该有所停留呢?  相似文献   

17.
18.
孙琳 《江苏陶瓷》2006,39(1):17-18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 ̄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1127 ̄1279年),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够鲜…  相似文献   

19.
20.
江文 《中国生漆》2011,30(1):41-43,5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