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般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国内外已经作过一些深入的探讨,但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特殊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考察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并探讨了几种评价方法,以此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于一般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国内外已经作过一些深入的探讨,但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特殊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考察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并探讨了几种评价方法,以此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北省黄石市的2000—2012年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阶段内,黄石城市发展经历了迅速恶化—调整优化—震荡调整优化—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但整体上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说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因素的束缚,而当这些限制因素解除后,又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据此,提出黄石市亟须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备受学术界和政府关注,并引发社会研究热潮。而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差异致使研究成果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单一城市单独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式。以湖北省黄石市、鄂州市、潜江市、大冶市、宜都市、钟祥市、松滋市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重点研究分析7个城市当前工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工业转型方向和路径。建议政府和企业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融资、人才培养、环境保护、产业融合、政府职能等视角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呈现阶段性演进特征,复合系统协同演进是其转型发展向高级阶段演变的基础。为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内生动力,以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为例,从资源附禀、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建设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2001—2010年和2010—2019年2个阶段构建哈肯模型识别黄石市复合系统协同转型发展的驱动参序量,动态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内复合系统协同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9年期间,黄石市复合系统转型力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其转型过程分为2001—2010年平稳转型期和2010—2019年加速转型期2个阶段。分阶段复合系统协同过程实证结果表明,黄石市由资源转型驱动模式转变为环境转型驱动模式,进入了更加高效的转型驱动过程。转型发展逐渐脱离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着“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的驱动主导模式转变,步入良性的转型协同状态。随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其内生转型驱动机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应切实把握住城市转型的关键转型路径,为促进黄石市协同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春 《资源与产业》2014,16(5):8-12
黄石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生态足迹模型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黄石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的2.80535hm2上升到2012年的3.70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10年的0.33795hm2增至2012年的0.3508hm2,出现严重生态赤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最后结合黄石市具体情况,提出了促进黄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石秀华  张峰 《金属矿山》2009,39(4):132-135
重点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分析法,并根据这种方法的要求,设计了资源型城市黄石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标体系,并对对黄石市2003-2006年可持续发展配套政策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矿业快报》2009,(3):27-27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日前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此前,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共12个。中央财政将给予这两批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据了解,32个城市包括9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和6个市辖区。9个地级市包括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相似文献   

9.
面向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矿产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技术创新特征和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在论述循环经济对技术创新的导向性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模型,重点探讨了循环经济下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策略,以期更好的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城市面临的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文在对资源枯竭型煤炭城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煤炭城市经济转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编制了煤炭城市转型模型,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摘 要:城市收缩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等城市收缩现象。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问题。本文以鞍山市为研究区域,在城市收缩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2009—2020年间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鞍山市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以来鞍山市城市发展进入收缩状态,2013—2016年收缩比较明显,2016年以后趋于平稳;②2013年鞍山市经济效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③城市发展与经济效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不具有相关性;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方向的转变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下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情况最严重且最迫切需要进行转型的城市。基于此,本文以我国16座枯竭型煤炭资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可持续发展转型效率进行评价,主要结论有:①2017年大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效率良好,但仍有部分城市效率不足,主要由于投入产出要素配置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导致;②16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取得良好成果,但技术进步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强于技术效率,政府要着重提高技术效率水平;③根据3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情况将城市分为平稳上升型、先增后降型、存在不利波动型和存在有利波动型四类城市,针对各类型城市特点分别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建立中国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得分,然后运用分层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市场化水平和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和充足的社会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发展当前对城市转型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长期来看将带动城市转型发展。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资源枯竭型城市应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并结合转型影响因素设计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避免转型路径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黄石市城区地质资料为试点,运用MAPGIS K9平台生成模板自动生成各专业图件,初步实现了地质三维模型等功能。建立黄石市城区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不断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化水平,培育和带动地质资料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通过试点工作,摸索出一套资源枯竭型城市地质矿产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为国土资源部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北市为例,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转型发展的关系,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能否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有的发展状态和依托条件有关,但关键在于从依赖狭义的资源资本发展转向广义的资源资本发展,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问题,制约了其转型升级。加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研究有利于全面评估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合理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其发展方向调整提供依据。本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对其预警机制从前期到中远期具体措施进行了初探,为建立预警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旅游业是避免资源型城市衰落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在研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对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经济基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为分析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构建原则,选取3个评价方向、12个评价要素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旅游产业链的打造、市场营销两方面提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摆脱困境、城市得以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产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产业转型的内涵及难点 ,为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实施产业转型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关键要点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践表明旅游业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谋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旅游业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远滞后于与此相关的实践探索,且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论文利用中国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旅游业是否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效应存在以旅游业水平为门槛的三重门槛特征,门槛值分别为0.019、0.026和0.031。这表明旅游业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但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边际贡献趋于下降,推动效力将会枯竭,甚至会产生新的“荷兰病”问题,进而抑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据此,文章提出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反哺制造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途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摆脱困境、城市得以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产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业转型的内涵及难点,为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关键要点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