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间地带,一头连着多元社会力量,一头连着政府权威。它的作用和功能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显现。因此,如何正确处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提出要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助合作伙伴关系,使政府从行政管理走向依靠民间社会组织、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主治理的道路,同时就社会转型期如何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这种新型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志培 《科技信息》2013,(21):88-89
本文将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福利多元主义范式与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相结合,探讨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家庭在提供儿童救助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农村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绝对弱势群体,现代政府职责决定了政府应是残疾人救助的第一主体,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府救助无论是在救助资源、救助对象、救助项目,还是在救助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民主社会进程的加快,在非政府组织大规模涌现的今天,探讨非政府参与我国农村残疾人的救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既生长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土壤中,又受到近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厚的伦理根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能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互助合作精神和社会公益精神,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探讨非政府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道德价值以及非政府组织完善与发展的途径,对于进一步发挥其在当前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开展国际活动。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和不足,明确了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研究已成为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学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三大研究主题,即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建构方式的转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范式的选择,达成了两大研究共识,即非政府组织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型的微观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承担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也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对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不能唱独角戏,必须鼓励和引导公民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加入,必须借助大量社会资源,以弥补政府功能及其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而实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双轮驱动,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非政府组织在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扶持和规范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进一步挖掘其潜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市民社会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市民社会载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却存在种种问题。市民社会的形成,客观上要求部分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因此必须吸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发展非政府组织也成为当前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的迫切要求。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非政府组织协调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代替政府履行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成为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     
所谓非政府组织,是相对于政府机构而言,指依照法定程序建立、在组织结构和职能等方面相对独立于政府机构的民间和社会团体。根据活动范围的不同,非政府组织在类别上又可划分为国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通常所说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指后一类。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乃至更早。早期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为一种利益性存在和契约性存在的企业而言,要在社会中存续和发展必须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我行为的内在调适来实现,政府规制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两者的耦合是实现公众对于安全的生产场所与消费服务、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公共需求的必然,而政府的社会性规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互动的行为机制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影响是实现耦合的有效路径。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对企业的激励引导及强制性的外在约束,企业通过自身社会责任的践行可以带来规制成本的节约,同时,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治理主体间的信息沟通推进器,其信息平台作用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谁来参与公共事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必须存在丰富的、大量的过渡层面,这就是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引导与改革,以及来自社会方面的监督与倡议,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象这样的会议,根本不可能在突尼斯召开”——此言出自突尼斯社会科学家撒拉·本·乃非莎之口。撒拉·本·乃非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改革项目管理部一道组织了2000年3月29~31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的阿拉伯世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治理研讨会。顾名思义,非政府组织是非官方组织,或者说是政府框架之外的群众团体。因此,在一个总体上实行权威主义的地区,非政府组织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促进非政府组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NGO)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绝对数量庞大,增长趋势明显,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及特征,阐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并对完善NGO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有很多问题。为更好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从正确定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增强非政府组织自主筹款的能力、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法律法规、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建设与能力改造等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放权的改革思路,在此背景下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原则导向下,我国非政府组织不仅要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还需要意识到当前面对的困境,克服瓶颈找到出路才能真正成为承接政府职能的社会自治主体。  相似文献   

18.
救助范围的扩大,救助类型、方式、内容、力量、性质的转变,反映救助管理职能在实践中的不断优化。而人口有序流动、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服务型政府建设、救助制度完善等因素是救助职能优化的内外动力源。为此,建立良好的救助文化、完善救助协作机制、提升救助队伍素质是打造立体救助模式,实现救助职能优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政府虽是这些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政府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和产品。因此,在政府之外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承当其一部分职能,这样才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万能的,许多问题也制约着它的发展,所以,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创新显得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特点。非政府组织必将伴随着政府改革、社会团体改革、事业机构改革、行业协会改革、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建立、对外开放、"以法治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