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部分学者将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但其层序界面与构造运动、古气候等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在时间上不十分协调。本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岩电特征、古生物特征、地震相分析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性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研究,重新厘定了东海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层序。在花港组识别出两个二级层序界面和两个三级层序界面,将花港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本研究对东海西湖凹陷层序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精细刻画层序格架内有利储层,指导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右江盆地泥盆系可划分为17个三级层序,其中下统 7个、中统 5个、上统 5个,包括 9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代表17次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物。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沉积背景的层序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格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海平面变化这一共同因素的影响,它们仍可进行对比和追踪。  相似文献   

4.
郭建华  曾允孚 《地质学报》1996,70(4):361-373
塔中地区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属挤压性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在石炭系中可识别出3个I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它们具有标准层序所具有的地层特征,相当于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沉积单元。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这些旋回基本上具可对比性。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相比,其层序地层框架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缺失低闰早、中期的沉积体系,深切河谷不发育,代表最大海泛期的凝缩层不发育;Ⅱ型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5.
李晓勇  冯晔 《江西地质》1996,10(4):265-273
江西二叠系可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其中早二叠世3个,晚二叠世2个,它们构筑了2个1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与5个层序对应的5个三毋海平面升降旋回的程度,幅度和频率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研究之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资料,对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首次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和若干个四至五级高频层序。在三级层序中,岩关组2个、大塘组3个、威宁组2个、马平组2个,它们均可作区域性对比。其中,四个层序分别与冈瓦纳大陆晚古生代五次冰川事件中四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相对应,表明其成因与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显然,研究区石炭纪层序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升降旋回,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黔湘交境寒武纪层序划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球  段冶 《地球科学》1995,20(5):485-495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露头剖面研究为基础将川黔湘交境寒武素划分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下统含7个中统3个,上统6个,既有Ⅰ型层序又有Ⅱ型层序,具倾斜边缘的盆地中形成的Ⅰ型层序仅发育在早寒武世早期,共2个;具台缘斜坡的盆地中形成的Ⅰ型层序发育在台地形成及发展阶段,即早寒武世后期至晚寒武世早中期,共5个。上述层序的详细研究为海平面升降和加里东早期的构造运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剖析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构造地层学、成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结合起来,把具有区域对比意义的盆地世代界面和盆地原型界面分别作为一级层序和二级层序的界面,把盆地(或凹陷)原型的每一个裂陷-反转旋回(亚原型)作为三级层序,把沉降-充填单元作为四级层序,尝试在构造-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而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成因地层格架分析.其优点是既吸取了经典海相层序地层学的等时地层界面、层序旋回和可容空间分析等精髓,又摒弃了不适合陆相裂陷盆地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体系域等部分内容,便于建立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也便于揭示各层序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史和不同构造岩相带的油气成藏条件,有助于提高对有利储集相带和有利储集体分布规律及其区域性差异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建立有指导意义的成藏预测模式.通过二连盆地各凹陷的实际分析,建立了可对比的、有规律可循的、统一的分级层序界面系统及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简介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构造活动的前陆盆地分析的一个特例。前陆盆地三级层序成因并非受全球统一的海平面变化控制,而是与盆缘造山带区域本报特约记者运动、盆内沉积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联合作用有关,代表了前陆分地一个成盆期的不同发育阶段。层序界面是相对海平面下降和区域构造隆的联合作用面。在盆地演化的不对称沉降阶充填阶段,邻造山带区为低水位浊积扇沉积层序;远离造山带区,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相似文献   

10.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急待解决的问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应用于构造活动区盆地分析的一个特例;前陆盆地二级构造层序代表了盆地不同成盆期的产物;前陆盆地的三级构造层序的成因并非受全球统一海平面变化控制,而与盆缘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活动、盆内沉积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联合作用有关,是一个成盆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产物;前陆盆地地层的层序反映了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史为一个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序地球化学方法和原理,结合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对比。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地层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层序组和6个三级层序。P1q层序组(三级层序1、2、3)构成该二级层序的LST和TST,三级层序4下部发育的(茅口组底部)凝缩层相当于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而P1m中上部(三级层序4中上部和三级层序5、6)则构成该二级层序的HST。西昌地区下二叠统层序发育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和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沉积序列、古氧相含量、锶含量、碳氧同位素和TOC的变化旋回揭示西昌盆地早二叠世经历了6次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6个三级层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对比。建立的层序充填模式揭示出Hercynian早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奠定了早二叠世西昌海域盆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东北坳陷区白垩纪-第三系典型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划分出西南坳陷区30个三级层序,东北坳陷区24个三级层序,因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和沉积环境不同,两坳陷区形成的三级层序并非一一对应,不能进行大区域的直接对比。而三级层序的有序叠置构成了二级超序及其体系域,基叠置方式包括进积组合、退积组织和加积组合。通过二级超层序的研究发现,两坳陷区白垩系-第三系(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二组超层序(SS1-SS4),并可以等时对比,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周期也基本相同,并且与同受特提斯海水影响的西藏南部地区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层序有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即西藏西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受特提斯构造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共同影响。从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造成了两地区层序类型及海平面变化速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东海陆架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前人解释的三级层序成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现有的三级层序划分不足以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由此开展了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重新将三级层序界面的与基于对岩性及地震相特征变化的解释相结合,加入了天文旋回驱动的机制,阐明海平面变化驱动三级层序的特征。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BSH-1井及其相邻的NB-25-2-1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学研究基础,选取GR测井曲线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两口典型钻井进行了天文旋回分析,借助邻井时间锚点建立了有效的天文年代标尺,探讨了斜率周期信号变化的振幅调制的约1.2 Ma长周期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三级层序发育的关系,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三级层序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最终形成一套绝对天文年代标尺与一套三级层序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冯有良 《地球科学》1999,24(6):635-642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对东营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造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识别出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12个层序;确定了该陷3个构造幕发育的3种没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研究表明,该盆地  相似文献   

15.
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沉积学、煤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对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研究了相对海平面升降和其层序地层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地层存在着8种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构造运动面、古生物间断面、大面积泥炭化沼泽化界面、陆表海低水位砂体底界、盆地转换界面、大范围冲刷面、大面积暴露面和硅质海绵岩等;依据界面的划分原则可以将研究区地层划分出1个盆地充填层序、3个构造层序(相当于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分析发现,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可以分为层序1-层序3的短期大规模海侵阶段及长时间海退阶段和层序4-层序7的长时期的海退阶段.在此基础上,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及其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发现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具有周期性与复合性和高频性与事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早石炭世台槽地区露头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庆来 《地球科学》1994,19(5):609-619,T001
重点研究了桂西北地区下石炭统台槽斜坡相和台槽盆地相露头层序地层,在斜坡相识别出4个Ⅰ类和2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3个Ⅰ类和2个Ⅱ类沉积层序,台槽盆地相同期地层也可分出5个层序,但这种层序与Vail的沉识层序含意不尽相同,依据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层序顺序,将这些层序与台地相区沉积层序逐一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早石炭世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贾强  吕大炜 《西北地质》2009,42(2):108-115
在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技术手段,识别出聊城地区的晚古生代沉积7种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原因和特点。其中,三级海平面主要受冰川消融作用影响,四级海平面变化则是由三级海平面变化起主导作用或地表潜水位降低导致地层基准面下降而产生的;海平面震荡和沉积物供给变化成为五级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总结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基准面旋回耦合关系.发现三者具有一致性,长期基准面受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形成了三级层序.四级层序并受控于四级海平面的变化,形成了体系域。五级基准面旋回受控于五级海平面变化,形成小层序。  相似文献   

18.
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层序地层学的兴起、发展和成熟是对地层学、沉积学乃至地质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层序地层学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孕育阶段和理论系统化阶段。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到很高评价的原因在干它的科学性、先进性、预测性和定量性。层序地层学目前建立了三大学派概念体系。三大体系域概念的建立、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有助于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各类叠置模式的指导和可容空间概念的确立。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三大理论体系(海相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四大方法体系(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对陆相层序地层学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边界确定、体系域命名、层序级别划分、层序等时性研究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发展中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第三纪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类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武法东  陈建渝 《现代地质》1998,12(4):559-566
根据钻井岩心、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为指导,建立了东营凹陷第三纪充填序列和层序地层格架。凹陷充填可分为下第三系的张扭断陷充填和上第三系的压扭拗陷充填。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初始沉降、加速沉降和湖盆萎缩3个阶段。东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由2个构造层序、5个超层序组成,其中下第三系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层序。第三系主要发育6种沉积体系;识别出3种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体系域,包括冲积体系域、扩展体系域和萎缩体系域。沉积体系、体系域的时空展布与凹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和凹陷的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征  何镜宇 《地球科学》1997,22(3):293-299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怪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中的序为I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I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型层序,其顶底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