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镛先生根据对南通考察的情况和自己多年来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大胆而审慎地提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为此,我刊《城市脉动》特组织一批文章,从准确认识南通近代文明和科学历史为出发点,了解南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地位为目的,把南通城市建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现给世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江苏南通文化人在盘点2002年所走过的路时,发现过去一年把足够的注意力放到了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扩展上,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领衔对南通博物苑总平规划和新展馆的设计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2002年7月和11月吴良镛教授先后两次来通,在对博物苑进行设计的同时,仔细考察了南通的城市建设,并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和“北上海”的命题。一代大师对近代南通城市建设的权威评述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定位,极大地振奋了当代南通建设者们开拓奋进的精神。一、“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一个科学的命题“中国近代第一城”…  相似文献   

3.
南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近代园林同样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基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归纳,从对南通的城市空间格局、园林意识形成、现代园林这3个方面出发,力求客观正确得分析南通近代园林的影响力,阐明南通近代园林对南通城市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总结张謇在南通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背景和先进理念 ,评价及肯定南通在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成就 ,以期对南通 2 1世纪的新建设提供启示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为南通博物苑总平规划和新展馆设计首次踏访南通。在对中国人办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进行专题调研后,又应邀考察了南通的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工作。因为他为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城市规划”词条,曾经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对南通在近代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时期,南通是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化城市中的杰出代表,被吴良镛院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城"。南通是近代时期长江下游的重要商阜和苏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南通的近代建筑和其他地区如上海、无锡、武汉等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它是由我国的本土设计师建造的,并且它的风格融合了中国本土建筑和西方建筑。南通这座在近代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城市,探索其近代建筑空间环境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可以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化的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艺术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的依据。文章通过论述南通近代建筑的发展、建筑元素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将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南通近代建筑的典型元素,希望可以在现代的新中式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7.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在清末状元张謇的苦心自治经营之下,兴建了大量祈通中西的近代建筑。文中通过普遍调查遗存的近代建筑和分析文献资料,梳理出南通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对近代建筑的分布地区和形成因素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南通近代建筑在材料运用和建造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初步探析,希望能够对包括南通及其他城市中遗存的近代建筑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1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眸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当年南通的纷呈异彩.去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可以说,这是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独特地位的客观评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传承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5,23(3):145-151
在1912~1921年,南通建设数量较大,其特点是,第一,城市规划走向区域。第二,由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带动了整个城市各个方面的全面规划建设。1922-1929年,由于经济衰退,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在数量上大幅减少。张謇规划思想走向成熟,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步骤等。经过近代城市建设,南通在城市规模、文化教育、经济与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南通近代城市规划是在张謇“地方自治”政治理想指导下的社会系统规划和发展的部分。其特点,是具有系统性,表现为从工农商经济规划,到文化教育,到社会规划的统一规划设置;二是空间方面的区域统筹。  相似文献   

10.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4,22(5):142-145
张謇领导下的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吴良镛认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本系列文章是对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研究的继续,主要介绍了对于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中,关于编年史、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以及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部分。指出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的道路。研究主要运用立足于的综合方法。包括历史的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网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骨架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城市格局发展演变的外在表现。文章以近代南通城乡建设思潮下城市道路网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地图叠加分析和再绘制的方法,阐述近代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变迁对南通城市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通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自宋代建城起,已有千年的文化积淀,近代张謇将南通的建设推向了世界高度。凯文·林奇认为当人面对一个城市时,第一意象便是这个城市的色彩,因此城市色彩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通城市建筑色彩景观为研究对象,紧扣南通地域文化特征,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特定区域进行分析,阐述南通城市建筑色彩特征,对建立属于南通自身的城市建筑色彩体系提出合理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4,22(6):152-158
介绍了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的历史背景,以编年史表说明主要建设项目内容。从建设项目的数量看,教育和实业是最主要的两项,充分反映了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建设思想。商业较为发达,交通也很突出。在短短30余年中,建设量非常大,另外,也反映出张謇主持建设时期,南通城市发展的全面和综合性。该文将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分为1895~1903,1904~1911,1912~1921,和1922~1929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南通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城市特色风貌两个方面,综合剖析了南通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并研究和探讨了保护和延续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吴良镛 《城市规划》2003,27(7):6-11
对于张謇先生 (1 853 -1 92 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 ,他是南通人 ,1 894年考中状元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后 ,激于义愤 ,主张兴实业、办教育 ,以挽救危亡的中国 ;后来父病南归 ,脱离政界 ,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 ,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也已有所涉及。近来 ,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 ,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 ,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 ,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 ,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1 )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 ;(…  相似文献   

16.
于海漪  王福林 《华中建筑》2006,24(2):132-135
该文摘选了部分文献,是当时外国人对近代南通城市建设和张謇的看法,说明是在1912年-1921年期间,张謇领导下的南通城市建设非常令人鼓舞,不靠外国人,自己建设,为此上海海关税务司官员和日本访问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日文文献大部分是国内首次披露。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南通近代的城市和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1840年以后,具有官方背景的商人张謇在南通兴办工业拉开南通近代化的序幕,南通城市和建筑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蓬勃发展,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和显性中体西用的建筑,形成了南通建筑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1922年以后主城区的南部中心的兴起、西式装饰中式神韵的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式形成,显示南通近代化的深入与成熟。揭示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引进、涵化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鹤群 《城市开发》2004,(6):34-37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这是南通具有的非常亮丽的一张历史名片,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其所产生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历史的辉煌,不能代替现实的优势和现实的努力。今天,我们就承接历史传统,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升南通城市品位,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大放异彩,跻身当代第一流的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19.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这是南通具有的非常亮丽的一张历史名片,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其所产生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历史的辉煌,不能代替现实的优势和现实的努力。今天,我们应承接历史传统,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升南通城市品位,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大放异彩,跻身当代第一流的城市行列。一、研究,系统整合,挖掘、丰富、提升“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深刻内涵“中国近代第一城”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大量的、庞大的,其内涵又是深刻的、系统的、厚重的。因此,我们要组织力量,除了本市经济界、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外,还要吸引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20.
公众意向是居民公认的城市印象,它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发展至今所形成的视觉品质特征。文章以"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南通市区的城市公众印象,并按城市意象5要素的特点进行分类,探究这些公众意向所形成的视觉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