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疆某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经济运营相关数据.结果 该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增加.而药品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23.90%.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显著增加,均次药费下降明显,但出院次均费用增加.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缺乏经济保障,有待加强,医务人员积极性与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宁波市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某区为研究对象,收集20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前、后的收入、支出、收支结余等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前的68.34%下降至实施后的65.44%,降幅为4.24%;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从实施前的71.68%下降至实施后的63.57%,降幅为11.31%;业务收支结余率从实施前的15.81%下降至实施后的-23.07%,降幅为245.94%;标准总工作量增加了61.77%,均次门诊病人费用、出院者人均费用分别从实施前的71.44元、2642.08元下降至实施后的48.33元、1131.28元,降幅分别为32.85%、57.18%.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支亏损增大,药品收入比重偏高,应加强配套综合改革,构建刚性规范的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加强收支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合理用药体系,有效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处方抽样的方法比较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费用的变化.结果显示:零差率政策实施后的2009-2010年,零差率药品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重均较之前下降,抽样处方中的零差率药品均次处方金额也较之前下降;但零差率药品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份额太小,对总体的影响不大.可见,零差率政策并未真正切断药商和医生之间的利益链.应切实将基本药物价格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使医疗机构处方自由外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通过贵州省卫健委收集2014-2018年全省57家城市公立医院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支均稳步增加,财政补助由2014年的11.43亿元(6.90%)增加到2018年的22.06亿元(7.59%),自2014年以来,药品收入逐年增长但占比偏低,药品占比逐年下降;门诊次均医疗费用有所增加。[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入有所增长,患者次均费用未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未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自今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以来,通过"调补控"结合,构建医院补偿新机制。截至3月底,该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18%,次均住院费用下降4.5%,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40.35%降至35.7%。青州市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该市人民医院自今年1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采取调、补、控3项措施,构建医院新的补偿机制。一是调整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陕西省不同地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医疗服务价格变动补偿进行预测,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收入,运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支结余进行分析,同时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补偿角度进行了预测.结果:基本药物加成收入取消后对医疗机构总收入影响不大,同时如果财政补助不变,依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办法保证现有收入调整的幅度也不大.结论: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实施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时可以借机改变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实行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并选择绍兴等6个县(市)开展首批试点.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制定县域药品目录,目录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控制药品收入在业务总收入中的占比在45%以下;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床位费、诊查费等劳务性服务的收费标准,调整总量占药品差价总量的90%;增加财政投入以保障医疗机构收支平衡,对提价的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此外,还实施阳光用药工程,以促进药品采购规范透明,用药科学合理,切实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现探讨试点改革措施对医生处方用药行为的影响,以评价改革措施的初步成效,为相关的管理和决策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所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改革前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了解改革后各类医疗机构实际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数量和收入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稳妥推进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整群抽取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改革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实际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占国家规范数比例较低;医药总费用增长,次均费用下降,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品总费用和次均费用均下降,医疗服务项目总费用和次均费用均增加。结论:改革后医疗机构的实际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数较少;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改革初步实现了预期。  相似文献   

10.
杨敬 《中国卫生》2012,(1):22-23
2011年9月,浙江省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富阳等29个试点县的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全部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收入一直以来是医疗机构生存的重要补给,切断了这条补给线,百姓固然能得实惠,但医院的运营成本如何补偿?为此,浙江省提出了“一减一调一补”的综合改革措施,保证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能够到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与相关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标:实证研究药品加价率下降后,医院经济运行及医药费用的变化,并提出实行药品零差率相关补偿政策。资料与方法:对上海市医疗机构2003—2008年财务报表数据(含复旦附属医疗机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证研究表明,2006年实施控制药品加价率政策后,上海市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率从33%下降至17%;药品收入仍然是医疗机构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药品收支结余的减少,有37%的医疗机构出现了亏损;医药费用并没有因药品加价率的降低而减少;若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上海市医疗机构每年所需补偿约30亿元;经测算,不同补偿渠道的补偿结果将会对患者医药费用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应采用综合补偿模式,通过政府财政出一点、医疗保险分担一点、药事服务收费补一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一点,建立医疗机构主动合理控制药品费用的长效机制,既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又减轻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标:实证分析开展药品零差率对本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根据2011年卫生财务年报决算数据,对本市公立医院开展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定量测算.结果:实证研究表明,基于2011年次均药品加成水平,提出假设取消药品加成,通过提高诊查费来补偿,医院总体收入基本不变,但各级各类医院收入将产生不同影响,原药品加成收入较高的公立医院医药收入将有所损失,本市153家公立医院中有58家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主要是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医院、肿瘤医院等部分专科医院以及部分综合性医院.讨论及建议:单纯的药品加价率控制政策对药品费用的控制作用有限;建议要通过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系统工程,特别是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如提高诊查费、手术费、床位费、护理费等)来解决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补偿问题,短期内需要财政和医保部门的支持;由于各类医院原药品加成补偿程度不同,建议先从综合性公立医院开始试点;同时还需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解释和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对象,收集该单位实施该政策前后3年的收入、支出、收支结余等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该中心的业务收入与业务量出现上升,但其收入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药品收入占比下降(下降了4.68%),医疗收入与政府财政补助比例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32.49%、119.07%);业务收支结余率从实施前的3.90%下降至实施后的-3.18%,下降了181.51%;均次门诊病人西药费及其占比分别下降了0.38%、9.94%。结论:基本实现"一升一降"改革政策目标,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收支亏损增大,应加强配套综合改革,构建多渠道联动补偿机制,加强医疗行为与就医行为的监管,有效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4.
杨敬 《中国卫生》2011,(11):22-23
今年9月,浙江省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富阳等29个试点县的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将全部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收入一直以来是医疗机构生存的重要补给,切断了这条补给线,百姓固然能得实惠,但医院的运营成本如何补偿?为此,浙江省提出了“一减一调一补”的综合改革措施,保证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能够到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下调,虽然挂号费及相关的诊疗费用增加,但县级医院总体收入下降,县级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医护人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医患关系也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建设一个让社会与群众满意的和谐医院,必须着力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从百姓关心的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样本地区卫生统计年报和卫生财务年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两试点旗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2010—2013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结果: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总收入、财政收入增加明显,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总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药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乡镇卫生院总收支结余率增加,村卫生室总收支结余率下降,药品收支结余率逐年下降,并伴随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的实施而为零。结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之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筹资来源得到改善,逐步破除"以药养医"的事实,但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对两级机构经济运行冲击较大,在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需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对村卫生室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四川和重庆地区共12所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的收支结余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上升了20.24%,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从实施前的36.86%和49.30%增长到实施后的41.68%和52.72%,增幅分别为13.09%和6.95%。收支结余率实施前后分别为-1.06%和-5.78%,降幅为-443.39%。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收入比重不断升高,药品比重略有下降,但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亏损增大。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服务能力和补偿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改革对某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改革前后医院业务收入与各组成要素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实行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后,药品收入比重逐渐下降,其中住院药品收入降幅最快,门诊药品收入次之。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减少了医院药品收入,改变了医院业务收入结构。医院需要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财务运营管理,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和卫生投入力度,从而实现医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的影响,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安徽省首批试点的五个县区基层医疗机构,实地调查运行的情况,运用Excel等软件作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医改试点前后机构收支构成、医疗服务开展和医护员工工资的变化情况。[结果]药品收入大幅下降,而检查和治疗费用有增长趋势,门急诊人次上升,病床使用率却大幅下降。[结论]应对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状况的成效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1年12月启动改革的5个县(市)22家医院2011-2013年上半年的收入和支出数据,对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一方面政府财政补助额度逐年提高,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收支结余对医院的补偿能力逐步减弱。结论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在改革实施后,依托合理的医疗服务调价手段和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