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辽东栎林(Q. liaotungensis)是北京东灵山地区典型地带植被。过去研究表明,鼠类对辽东栎更新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主要调查3个问题:(1)采食辽东栎坚果的鼠类种类;(2)将坚果埋藏于土中能否减少鼠类对坚果的采食,并提高出苗率?(3)地表植被是否影响辽东栎的出苗率?1996年9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山地选取5个类型的样地37块,每样地在地表放置10粒坚果,检查地表种子消失率。使用木板夹来调查采食坚果的鼠类种类,诱饵分别为坚果和花生米。于1997年10月,选取5块样地,间隔25 m,每样地在1m2范围内埋50粒坚果,深度5 cm,次年5月调查出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社鼠和黑线姬鼠为取食坚果的主要种类,取食比例与其丰富度有关。370粒坚果放在地表后,1d、10d、20d的消失率分别达15.1%、78.1%、和 100%。250粒坚果埋入土层后,出苗率达11.2%,苗平均高度为7.8cm,出苗率与地表植被盖度有一定负相关。本研究认为,人工埋藏植物种子可以减少鼠类捕食坚果,并能增加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SCoT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的SCoT最适反应体系,用单因素设计方法对影响SCoT-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并构建了澳洲坚果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的SCoT最适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μL,包含2.5 mmol L–1Mg2+,0.3 mmol L–1dNTPs,0.8μmol L–1引物,40 mg L–1模板DNA和1.0 U Taq DNA聚合酶。最适退火温度为50℃。该反应体系对澳洲坚果种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较高的分辨率。选用多态性良好的单引物SC5和引物组合SC34+SC39,可以将12份澳洲坚果种质完全区分开,每份种质都各有独特的指纹图谱,置信概率达到99.988%。构建的SCoT反应体系可为澳洲坚果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昆虫寄生对栓皮栎坚果特征和萌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多种昆虫常寄生于栎属植物的坚果中, 进而影响种子的质量、 萌发、 幼苗建成等植物的更新过程。为探讨昆虫寄生与上述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于2007年和2008年在太行山济源地区调查了昆虫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坚果的寄生情况, 同时探讨了昆虫寄生对坚果单宁水平、 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并于2007年9月, 分别将完好的和昆虫寄生的栓皮栎坚果种植于土壤4 cm深处, 对坚果萌发情况、 幼苗出土时间、 叶片数量和生物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2007年栓皮栎坚果的虫寄生率为30.04%, 显著低于2008年(47.68%), 表现出年际变化; 2)虫寄生坚果中单宁酸含量(11.54%±1.36%)显著高于完好坚果(7.36%±1.31%)(P=0.004); 3)虫寄生坚果的鲜重、 直径、 长度均小于完好坚果; 4)虫寄生坚果的霉烂率(28%)和不完全萌发率(28%)均高于完好坚果(霉烂率0%, 不完全萌发率2%); 但虫寄生坚果幼苗建成率(56%)低于完好坚果(92%); 虫寄生坚果幼苗出土持续时间(埋藏后35周)短于完好坚果(埋藏后37周); 5)在坚果埋藏和幼苗萌出当年的冬季, 由虫寄生坚果和完好坚果建成的幼苗的高度、 叶片数间均无显著差异, 但在翌年的生长季节, 两项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6)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1年)之后, 由虫寄生坚果所建成幼苗的根长、 根重量和生物量3项指标显著低于完好坚果, 而叶片数、 茎长、 叶重和茎重指标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 昆虫寄生会对栎类坚果的种子质量和萌发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是栎类植物群落更新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东灵山地区脊椎动物对辽东栎坚果捕食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选择3种不同森林类型,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坚果下落高峰期和坚果自然下落后,对坚果逃逸脊椎动物捕食的存活时间进行调查。森林类型、坚果下落时期以及森林类型和坚果下落的交互作用对坚果的生存时间都有显著影响。在辽东栎坚果下落高峰期和坚果自然下落后,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林和油松(Pi  相似文献   

5.
灌丛高度对啮齿动物贮藏和扩散辽东栎坚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路纪琪  张知彬 《动物学报》2005,51(2):195-204
本文选择高、矮两类灌丛生境, 于2002 年至2003 年在其中释放标记的辽东栎坚果, 并连续记录释放坚果的命运, 以了解生境差异对啮齿动物搬运、取食和贮藏辽东栎坚果的影响以及啮齿动物对微生境的选择等。研究结果表明, 大林姬鼠等啮齿动物对辽东栎坚果的短期取食非常强烈, 而分散贮藏的量则相对较少; 啮齿动物对辽东栎坚果的搬运距离在矮灌丛生境中显著大于高灌丛生境; 啮齿动物倾向于选择灌丛边缘和灌丛下方取食或贮藏辽东栎坚果, 这类微生境也有利于埋藏坚果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王巍  马克平 《生态学报》2001,21(2):204-210
动物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坚果的捕食被认为是影响辽东栎坚果命运的主要因素,因此直接影响幼苗的建立和自然更新。在东灵山一个落叶阔叶林中调查了辽东栎坚果被脊椎动物转运和就地消耗状况。在排除部分小型啮齿目动物前后,辽东栎坚果的丢失动态曲线不同。到实验结束时,基本上所有放置的辽东栎坚果都消失了。排除动物前的曲线上有一个拐点,而排除动物后的丢失曲线上有多个拐点。两曲线相似的地方是:最初一两天辽东栎坚果的丢失非常迅速。排除小型啮齿目动物对辽东栎坚果的丢失有影响,然而坚果尺寸和微生境条件对坚果的丢失没有影响。任意2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以及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辽东栎坚果的丢失也都没有影响。排除啮齿目动物和坚果尺寸对辽东栎坚果的就地消耗有影响,微生境以及其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坚果的就地消耗没有影响。在9月份3d捕鼠的时间里,共捕到啮齿目动物3种: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社鼠(Niviveniter confucianus )和花鼠(Tantias sibiricus)。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啮齿目动物的排除能够降低辽东栎坚果的丢失速度,但它们(或者和其它的脊椎动物一起)有足够的能力将辽东栎坚果捕食或搬运到其它地方分散埋藏或将它们搬运到它们的洞穴中用作漫长冬季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7.
屯粮季,松鼠变身坚果狂每年的夏末至秋末,是松鼠们搜集坚果,为自己储存冬粮的季节。和居住在彭伯顿山谷里的成千上万只松鼠一样,每到这时,逗丁就会变成十足的坚果狂。除了吃饭和睡觉,它会一刻不停地挑选、摘取、埋藏坚果。这个屯粮季,逗丁立誓要打破去年38955颗的记录,至少埋藏38956颗坚果,一颗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8.
啮齿动物对锐齿槲栎坚果的取食模式及坚果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磊  高贤明 《生态学报》2006,26(11):3533-3541
啮齿动物对栎属坚果的捕食和传播是栎林能否进行实生苗成功进行更新的关键因子。2002-2003年,通过对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坚果进行烧焦炭化、2种胶带包裹、系绳、染色、埋藏、放置背景颜色的4种改变、切半和对照12种处理,观测坚果的留存与啮齿动物就地捕食和搬运等作用下的变化动态及其最终数量或比例,以研究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捕食、搬运、丢弃、埋藏等作用以及最终留存的数量与特点,测定完好坚果的比例在啮齿动物捕食前和捕食后的变化,结果发现:(1)丢弃坚果中非完好的比例较捕食前有显著的增加(P〉0.05),表明啮齿动物咬开坚果后才能识别坚果是否完好并进一步确定是否继续捕食。(2)与对照比较,坚果的命运可分为4类:①简单埋藏、放置黑色纸上的坚果命运没有显著改变,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周围环境简单变化的敏感性低,且更加适应黑色背景。②系绳、染色、切半、以白、绿、红纸为背景放置坚果的处理。就地捕食的速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不变;与对照相比,搬运的速率早期相同,后来略有升高,搬运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最终被搬运的比例增加而就地捕食的比例降低,留存的坚果为0。说明坚果的附着物、颜色、完整程度、放置背景等改变后,有助于提高啮齿动物对捕食风险的估计,并相应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③烧焦坚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开始速率接近0,至第4-5天。速率提高至最大值,然后再降低至0,结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比例都明显的下降,留存的坚果比例为49.6%,其中就地捕食的比例相对于搬运的比例明显减低,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气味的变化同样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从而增加了留存;而搬运速率由开始时极低逐渐升高的现象,表明啮齿动物对于食物气味的变化可能采取试探的策略,经过试探再加快搬运速率。④胶带包裹处理的坚果,啮齿动物就地捕食的开始速率接近0,在第4天上升为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结果坚果留存为0,就地捕食的比例低于5%,搬运的比例增加。啮齿动物对坚果气昧和状态共同的变化同样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而对搬运同样采取试探的策略,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感知可能属于视觉和嗅觉混合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境类型对啮齿动物扩散和贮藏栓皮栎坚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地区,研究了次生林、灌丛、退耕地三个生境中啮齿动物对栓皮栎坚果的取食、
扩散与贮藏情况。结果表明:1)在研究地区,取食栓皮栎坚果的啮齿动物主要有大林姬鼠、社鼠和黑线姬鼠;
2)在次生林中,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搬运速率慢于在灌丛和退耕地生境中的搬运速率;3)次生林生境中,贮藏
坚果占被扩散坚果的比例高于灌丛和退耕地,而灌丛生境中被取食坚果占被扩散种子的比例高于退耕地和次生
林;4)栓皮栎坚果的中位存留时间在三个生境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在人工造林时,可通过对栓皮
栎坚果进行埋藏处理,以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0.
岩松鼠和松鸦对辽东栎坚果的捕食和传播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巍  马克平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0):1142-1144
脊椎动物对栎属(Quercus)坚果的捕食和传播是栎属通过实生苗更新的关键因子,栎属中一些物种坚果的分布格局以及动物对坚果的捕食作用已有较多研究[1~6]。一般情况下,栎属的坚果成熟落地后立即开始发芽,落在地表的坚果里的种子胚根长出后,由于地表枯落物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目前主栽的平榛、毛榛及25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品种(系)榛子坚果的17个表型性状指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国内榛树品种(系)的选优、开发及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系)榛子坚果的17个表型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果壳质量、坚果体积和坚果质量差异最为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31.49%、30.44%、27.50%,横纵径比、果形指数、伸长率、圆球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2)平欧杂种榛坚果的纵径、横径、侧径及坚果质量、果仁质量、出仁率等指标显著优于毛榛和平榛,其中杂种榛的平均果仁质量(0.70~1.46 g)和出仁率(31.48%~56.12%)显著高于平榛(0.51 g、35.13%)和毛榛(0.37 g、38.12%)。(3)榛子坚果表型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榛子坚果体积越大,其质量和果仁质量也越大,果壳越薄则出仁率更高。(4)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榛子坚果综合得分的主要指标为坚果的纵径、横径、侧径、质量和果仁质量,其次是果形指数、横纵径比、出仁率、果仁饱满...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野生川榛坚果主要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别山地区96份川榛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采用概率分级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川榛坚果16项数量性状和9项质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川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在5.49%~111.18%,其中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壳仁间隙(111.18%)、果仁质量(32.61%)、坚果质量(32.22%)、出仁率(26.60%)及壳腰厚度(25.46%)性状变异较大。经K-S检验表明,供试性状除了果仁形状指数(P=0.007)和壳仁间隙(P=0.003)2项指标外,其他14项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坚果大小因素、坚果出仁率因素及坚果饱满度因素,初步构建川榛坚果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上述研究为川榛坚果性状的评价、描述和质量等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竹类果实的形态解剖特征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1属39种竹子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发现其果实皮性质,喙的形状和质地,腹沟和胚盖的有无,糊粉层的厚度及胚的形状,可作为竹类的分属依据。依果皮性质,竹类果实可分为4大类:基本型颖果,浆果状颖果,坚果状颖果和半坚果状颖果。浆果状颖果可能是原始的类型,坚果状颖果可由其演化而来;半坚果状颖果可由坚果状颖果进化而来;基本型颖果既可能来自半坚果状颖果,也可能由浆果状颖果演化而来。原始竹果具有以下特点:果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引种澳洲坚果成为经济市场后,再了解澳洲坚果的绿化价值及其广乏用途后,镇沅要引种试种之前分析该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开始进行引种试验。在试种中通过观察、总结经验,采取技术措施并提出推广栽培意见和建议,带动广大群众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相似文献   

15.
张建甫  刘元硕  赵梁军 《生态学报》2009,29(8):4380-4385
观察了3种悬铃木聚合果的形态、坚果形态、聚合果上坚果数量、坚果上果皮毛数量、聚合果总果皮毛数量,比较了3种悬铃木聚合果的形态学差异,发现二球悬铃木的聚合果最大,聚合果上的坚果数量与坚果的果皮毛数量最多;采用石蜡切片染色观察和NaOH处理证明悬铃木果皮毛主要有果胶质、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主要成分;通过用不同浓度粒级符合PM10大小的果皮毛对小白鼠进行支气管染毒试验,证明染毒后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磷酸还原酶(ACP)含量升高,显示肺细胞受损;GSH-Px含量下降,显示小鼠肺部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试验结果证明,悬铃木果皮毛破碎后所形成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小鼠的呼吸道具有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又名澳洲胡桃、昆士兰栗,香港称“夏威夷果”,为国际上价值最高的坚果。属山龙眼科高大常绿乔木,高可达18米,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亚热带雨林中。澳洲坚果分光壳种和粗壳种,叶革质,长  相似文献   

17.
有性生殖(实生更新)和无性生殖(萌生更新)是植物繁殖的两种关键方式。自然界中,个别物种同时具备两种更新方式,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 Seem.)就是典型的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萌生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种群生活史中普遍存在,可使其占据原有生态位(生态位占据假说),但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了探索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作用机制,笔者在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林中通过坚果摆放实验,研究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坚果传播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鼠类对坚果的原地捕食率高达81.22%;坚果被扩散率低,仅18.56%;坚果在原地平均留存时间为(5.25±5.95)d;坚果扩散距离为(2.63±1.60)m。研究发现,米心水青冈坚果被啮齿动物捕食率极高,贮藏率极低,且坚果被传播距离在同属植物中较小,不利于该物种更新繁殖。萌生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繁殖方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水青冈属植物繁殖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1 坚果 (nut)坚果是被子植物不裂干果的一个类型。其定义有的复杂 :“果实成熟后 ,外果皮干燥并硬化 ,但不开裂 ,典型的坚果是由合生心皮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 ,一般多包藏于壳斗或总苞内。”其代表是壳斗科和榛科 ;有的简单 :“由一二枚或更多心皮形成 ,果皮完全石质化 ,果熟时不开裂。”依此 ,由分离心皮形成的莲子是坚果。更简单的定义是 :“果皮坚硬 ,内含一枚种子。”上述均用果皮不确切 ,如板栗是下位子房形成的典型坚果 ,与果皮合生的萼筒更坚硬 ,有些品种常每果 2~ 3枚种子。因此 ,需引入果壁一词。建议坚果定义 :“果壁硬或韧 ,通…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保健干果—澳洲坚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 《生命世界》2002,(1):22-23
澳洲坚果,又称夏威夷果、昆士兰粟、澳洲胡桃。为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植物,该属植物共有10种,栽培最普遍的是光壳种澳洲坚果(Macadamiaintegrifolia)和粗壳种澳洲坚果(M.tetraphylla)两种。澳洲坚果为常绿乔木,树冠高达18m,冠幅15m,经济寿命为40—60年,原产地有100年以上的老树,仍生长良好。三叶轮生或四叶轮生,每个叶腋内垂直排列3个芽,叶片细长、革质,叶面浓绿,具光泽,叶缘波浪形,有刺或无刺,叶长10—50cm。花为总状花序,长100—300mm,小花100—300朵,花为两性花,但为不完全花,无…  相似文献   

20.
澳洲坚果的栽培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坚果为山龙眼科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州。现今除了主产地夏威夷以外,世界上其它热带、亚热带地区亦有分布。澳洲坚果种仁含油高达50-80%,风味居坚果类之首。制油,油质清香,融点低,为上等色拉油;烹制小吃,味美可口,在美国被视为珍贵食品。目前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