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为危机情境下健康谣言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S-O-R与ELM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解释信息刺激驱动用户感知进而影响分享意愿的双重加工路径,利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个人涉入度负向影响健康谣言感知信任,来源可信度正向影响健康信息焦虑和健康谣言感知信任,用户感知正向影响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并在模型中起中介作用。电子健康素养在个人涉入度、健康信息焦虑与感知信任之间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来源可信度触发的外围路径对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更大,信息疫情背景下人们更依赖于非深度思考的信息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2.
阳长征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05-116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网络中不同表征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对危机信息进行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信息表征的视角强化正面信息的用户持续分享意愿。[方法/过程]以信息表征为自变量、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及体验保留度与感知渗透性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其研究结论为:①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及符号性表征分别通过体验保留度及感知渗透性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的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动作性表征信息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映像性表征信息,最小为符号性表征信息;③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是基于人际关系协作的日常信息实践模式,基于经典理论探究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对于深入理解该信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影响因素模型,提出12个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475份有效数据,使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同理心、信息支持意愿、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收益正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障碍负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没有直接相关关系。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理心对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理心对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信息支持意愿对自我效能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激励、管理和干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成为很多企业或组织了解用户需求和获取消费行为规律的新渠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到用户的交互意愿对企业有效服务消费者和挖掘消费者需求有重大的意义。[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价值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交互意愿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以汽车行业新媒体交互平台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外部变量对新媒体信息交互意愿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信息有用性和感知风险。其中,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信息有用性对交互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交互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在感知价值分析中,社会娱乐性对感知价值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感知成本对感知价值产生负向影响。本研究可以帮助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完善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功能,对新媒体平台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旨在从算法感知的视角出发,探明用户对跨平台信息推荐接受意愿的成因与作用机制,为解决用户与智能算法交互领域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过程]从感知公平性、感知可问责性和感知透明度3方面阐释用户对跨平台信息推荐的算法感知内涵,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框架,探究不同维度的算法感知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 ]感知公平性、感知可问责性和感知透明度可以显著降低用户的隐私关注,进而提升用户对跨平台信息推荐的接受意愿,感知可问责性对隐私关注产生的负向影响最大;感知公平性和感知可问责性还可以增强用户的社会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对用户的推荐接受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为在线平台企业更好地实施跨平台信息推荐策略,以及互联网信息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推荐算法治理模式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常红  田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2):96-106
[目的/意义] 探究信息素养教育价值和用户感知之间的交互契合机制,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营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新手用户的信息素养学习实践,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建构信息素养教育价值的用户感知驱动模型。[结果/结论] 新手用户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感知价值在教学交互和任务情境的驱动下得以呈现;用户感知的信息素养教育价值包含资源价值、信息素养认同价值、同伴价值、情感价值、教学价值和成本价值6个主范畴,主范畴间的作用关系呈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知识付费产品数量众多,品质良莠不齐,使得用户付费意愿降低,这可能导致知识付费模式的失败。本文旨在研究社会交互对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作用机理,考察信任和认同(包括认知维、情感维和评价维)对用户付费意愿的作用。[方法/过程]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377份,采用SPSS和LISR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交互和情感交互显著影响信任,信息交互和信任影响认同,信任和认同决定付费意愿。因此,知识付费平台应重视引导用户之间进行社会交互,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和认同,以促进用户付费意愿。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意义]探索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付费行为,帮助内容创作者和虚拟平台运营商洞悉用户需求,为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对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行为进行研究,构建知识付费的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影响用户知识付费的关键因素及其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2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结论]虚拟社区用户的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其付费意愿;感知利得(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利失(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感知价值,且感知价值在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对用户付费意愿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口碑负向调节感知价值对付费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激发了个体信息分享的意愿,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个体的恐慌情绪上升,易引发非理性个体信息分享行为,阻碍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防控与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个体内部关注、外部关注构建社会隐私计算视角下的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理论模型,探究该情境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影响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法,运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的混合方法对342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单一影响因素净效应研究方面,自我展现、隐私顾虑、情感支持、社会责任,群际情绪对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组态视角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内外部关注维度存在交互作用,并且感知成本与感知收益具有非对称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从内外部视角出发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引导公众理性地参与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提升信息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有序防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驱动因素,有利于了解用户交互行为发生的机理,从而助力直播电商领域的持续发展。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结合直播电商具体情境,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构建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建模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与交互氛围正向影响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意愿,感知风险反之,其中,心流体验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感知有用性与感知风险,交互氛围影响相对最弱;技术促进性与信息交互意愿对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多理论假设,为移动图书馆平台提供基于情景感知的信息推荐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以丰富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方法/过程]结合技术接受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构建基于情景感知的信息推荐服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逻辑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情景感知信息推荐服务作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方式,有着个性化的显著优势。同时,技术和设备的兼容为移动图书馆情景感知信息推荐服务提供了外部动力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社交网络情境中用户与联系人关系、用户感知联系人行为如何影响用户对产品推荐信息反应意愿,并就研究结果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过程]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收集的316份有效问卷,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对联系人推荐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正向影响用户对产品推荐信息反应意愿;亲密度和过去经历正向影响联系人推荐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过度发布行为负向影响联系人推荐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但是,相似性与对联系人推荐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之间关系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微博舆情的传播主要靠用户来推动。在《解释》出台的背景下,从用户感知、偏好和涉入三方面着手,结合信任因素,构建了影响微博舆情传播意愿的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负向作用于舆情传播意愿,用户涉入及事件关注偏好对舆情传播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而信任信源偏好、感知信息质量则通过影响信任的形成进而对舆情传播意愿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信任负向影响其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信息隐私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加剧了用户对信息隐私的担忧,用户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过程中是否愿意向平台披露个人信息成为推动社会化媒体平台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过程]利用隐私计算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为框架,结合隐私关注,构建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影响模型。以微信平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使用Smart PLS软件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感知收益、信任、感知信息控制均正向影响信息披露意愿,隐私关注负向影响信息披露意愿;信任负向影响感知风险;感知信息控制负向影响隐私关注;隐私倾向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和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交互方式,也成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新媒体网站与用户交互意愿之间关系开始得到学者的重视,但是多为定性研究,通过定量的方式结合结构方程对用户交互意愿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结构方程分析法,对新媒体网站形象与用户交互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新媒体网站形象对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并且新媒体网站的形象会通过感知价值对用户交互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技术准备度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新信息环境下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问题,建立技术准备度(TR)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的中介模型,引导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中介变量,分析TR与PU、PEU、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间的作用关系并构建研究模型,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在乐观主义和不安全感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易用性在创新精神和不舒适感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机制中起中介作用;驱动型因子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比抑制型因子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开展科研信息用户与知识服务平台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的交互研究,有助于提升对用户推荐交互行为的理解,改善平台的推荐交互设计,从而提升推荐功能的用户体验;也可为优化推荐算法,提升推荐内容有效性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招募36名参与者,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CNKI和ScienceDirect为实验平台,利用Morae收集数据,开展用户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揭示用户与推荐功能的交互行为、交互路径与交互路径链。主要揭示用户与个性化信息推荐交互的4个阶段、9种交互行为特征及4种交互路径类型;用户对推荐的关注源于检索结果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研究发现采纳推荐能够启发用户,进一步影响他们与平台的交互。研究也表明,当前知识服务平台的推荐质量有待提升,用户对推荐的采纳使用率较低,常用的推荐交互路径较短,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探究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推动社会化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人维度的利益诉求、自我效能,信息维度的信息有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环境维度的交互氛围、主观规范,信息技术维度的技术安全对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有积极影响;信息人维度的习惯、信息技术维度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安全对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存在促进作用;信息分享意愿对信息分享行为也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