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明胶在室温凝胶且在毛纱上浆时存在浆膜韧性差的问题,采用丁二酸酐(C4H4O3)对明胶进行酰化改性,合成了一种毛纱室温上浆用改性明胶蛋白(Gel-C4H4O3)浆料。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Gel-C4H4O3浆料结构及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测试表征,系统研究了酰化度与Gel-C4H4O3浆液和浆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4H4O3可与明胶分子链上的氨基发生酰化反应;与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改性明胶浆料相比,C4H4O3酰化改性后的明胶浆料在室温时不凝胶;当酰化度为0.96时,Gel-C4H4O3浆液对毛纱表现出优良的黏附性,Gel-C4H4O3浆膜的断裂强度和韧性显著增加。此研究为毛纱室温上浆提供了性能优良的浆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六种不同的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包括细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CAA)、总抗氧化活性(TA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SAR)、清除羟自由基(SHR)、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SDR)活性以及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ILLP)对白苏叶乙醇提取物(WPEE)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与抗坏血酸(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六种评价方法均证实WPEE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AA、SSAR和SDR活性顺序均为:VC > F2 > WPEE > F1(F1和F2为WPEE的组分1和2),但SHR及ILLP活性顺序为F2 > WPEE > VC > F1。此外,WPEE在浓度1~500 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是无毒性的,且具有良好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六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其评价的是抗氧化活性的不同方面;但除了ILLP与SSAR几乎没有相关性外,其他4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抗氧化活性大小与WPEE的浓度正相关,说明WPEE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广谱型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5种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TEA-PS]_XH3-XPW12O40(X=1,1.5,2,2.5,3),用于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其中杂多酸离子液体[TEA-PS]1.5H1.5PW12O40的催化活性最高。以杂多酸离子液体[TEA-PS]1.5H1.5PW12O40为催化剂,研究了甲醇与棉籽油摩尔比、催化剂[TEA-PS]1.5H1.5PW12O40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甲醇与棉籽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醇与棉籽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TEA-PS]1.5H1.5PW12O40用量为棉籽油质量的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时,生物柴油收率最高,达95.3%;同时,催化剂[TEA-PS]1.5H1.5PW12O40重复使用6次后,生物柴油收率仍高于92%。  相似文献   

4.
杨杰  徐棚棚  俞丹  王炜 《染整技术》2013,35(3):46-51
以黄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研究Fe(Ⅲ)-草酸-葡萄糖酸钙媒介体系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曲线中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确定Fe(Ⅲ)-草酸-葡萄糖酸钙媒介体系电化学反应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过程。试验得出,组成为C2H2O4 10.08 g/L、Ca(C6H11O7)2 17.92 g/L、Fe2(SO43 8 g/L及NaOH 45 g/L的阴极电解液不仅有好的电化学反应性,同时具有最佳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Q-TOF-MS/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揭示不同糖苷键二糖的质谱裂解特征, 以用于实际样品中二糖糖苷键的鉴定。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 对含有不同糖苷键的二糖标准品进行检测, 采集二糖标准品的 MS/MS 谱图中离子峰数据, 采用PCA建立二糖糖苷键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实际低聚半乳糖样品中二糖糖苷键的鉴定分析。结果 PCA结果显示第二主成分(PC2)可区分α和β构型二糖,α构型二糖相比β构型二糖具有较高的[C12H22O11+Na-C6H10O5]+(m/z 203),以糖苷键裂解为主;第一主成分(PC1)...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配位环境下有机钛化合物在聚酯缩聚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性能,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合成聚酯的反应动力学实验,对四甲基酚合钛(Ti·[C7H7O]4,Cat1)、乙酰丙酮氧化钛(TiO·[C5H7O2]2,Cat2)、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C51H112O22P6Ti, Cat3)3种有机钛化合物进行研究,分析配位基团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对有机钛催化活性的耦合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3种活性种的中心钛原子的Hirshfeld电荷数值分别为0.661、0.524、0.600,其亲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at1、Cat3、Cat2。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心钛原子的配位空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at2、Cat1、Cat3。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Cat1、Cat2、Cat3催化BHET合成聚酯的反应活...  相似文献   

7.
高云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3):308-314,320
为完善芹菜品质评价体系,对13个适宜食用时采收的品种的14项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芹菜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芹菜品质的评价模型,对芹菜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芹菜品种间的品质和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a*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VC与叶柄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和总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硬度与总糖、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糖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出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可食率、PAL活性、硬度、膳食纤维含量和汁液损失率共7项关键指标,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数学模型F=0.388F1+0.238F2+0.143F3+0.134F4+0.098F5。据此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确定品质较好的品种分别为"山东红芹"、"法国皇后"、"良峰玉芹"、"玻璃脆芹"和"黄心芹(云南)",为芹菜品质评价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麦淀粉对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Ligustrum robustum (Rxob.) Blume extract,LRE)的负载、抗氧化活性保护及缓释能力,为其在食品及生物医药行业的高附加值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鉴定LRE主要成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方法测定LRE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总酚累计释放量表征淀粉对LRE负载能力及负载稳定性,并分析淀粉对LRE抗氧化活性的保护作用,探究模拟体外消化过程淀粉对LRE的缓释作用。结果:经鉴定LRE主要活性成分为粗壮女贞苷B(C31H44O13)、粗壮女贞苷N(C35H46O18)和紫茎女贞苷J(C35H46O19),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不同添加量的小麦淀粉可以较为稳定地负载LR...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四组羊肉发酵香肠样品(对照组、发酵剂组、VC组、VC+发酵剂组)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于电子鼻技术可实现对发酵香肠样品快速区分,而电子舌不能明显区分。利用 SPME-GC/MS技术从四组香肠样品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对照组、发酵剂组、VC组及VC+发酵剂分别检出43、46、48、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加入发酵剂和VC能够明显地提高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含量,尤其是醇类、酮类、酯类物质。结合电子鼻结果分析,VC+发酵剂组对醇类、醛酮类等物质更灵敏,说明发酵剂和VC共同作用下为发酵香肠效果更好。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结果表明,共有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香肠整体风味有贡献作用(ROAV>1),分别为己醛、庚醛、辛醛、苯乙醛、壬醛、癸醛、E-癸-2-烯醛、2-十一烯醛和1-辛烯-3-醇。基于对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风味特性的分析,明确发酵香肠的风味特征为淡脂香、青草香味、发酵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复合酶辅助乙醇提取藜麦种皮中皂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质量比1∶1)添加量2.1%(以藜麦种皮质量为基准)、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48℃、pH 4.8,在此条件下藜麦皂苷得率为(42.220±0.620)mg/g,比乙醇提取法、纤维素酶法和果胶酶法分别高15.935、6.647、8.531 mg/g。经鉴定,该化合物为美商陆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分子式为C48H76O2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高速离心、无机陶瓷微孔滤膜、超滤纳滤对250 g/L(w/v)的高浓度魔芋精粉的酶解液进行分离、过滤、浓缩、制备魔芋寡糖,分析了甘露聚糖酶水解催化高浓度魔芋粉形成的具有一定粘性的寡糖溶液,对过滤通量、寡糖的回收率和寡糖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g/L的寡糖混合物通过超滤膜过滤,寡糖回收率能达到86%以上;组合纳滤膜能使寡糖混合物进行有效浓缩,可以去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机酸小分子和溶剂水,提高寡糖溶质纯度。100~5000 Da的魔芋寡糖混合物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发现,寡糖的构成比例中三糖为最高单一组分,含量为21.5%,二糖~十四糖的总含量达到90%,十五糖-二十糖的含量为9%。因此,采用膜过滤技术用于魔芋寡糖分离、提纯和浓缩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何宁  倪湾  陈洋  白丽娟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33-137
为了开发利用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相关资源,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从内蒙古马奶酒中分离保藏的一株乳酸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并以此菌株为研究对象,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后,确定蔗糖、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与最适氮源,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得到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4.84 g/L,蛋白胨12.72 g/L,无水CH3COONa 3.95 g/L,K2HPO4 2 g/L,牛肉粉5 g/L,吐温80 1 mL/L,C6H17N3O7 2 g/L,MnSO4 0.05 g/L,MgSO4 0.2 g/L,蒸馏水1 L。经过优化后,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3.40±1.28)mm,比初始抑菌圈直径提高了2.1倍,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不同钠盐对烟草赤星病菌AT毒素毒性的影响,作者采用摩擦接种处理、浇根处理、种子根处理3种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了以烟草种子根处理法作为烟草赤星病菌的毒性测定方法。用10种化合物分别以5种不同浓度与AT毒素混合接种烟苗,分别以单独接种毒素稀释液与无菌水作对照。根长测定数据经DP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AT毒素明显抑制烟苗根的生长,差异极显著;氢氧化钠、硝酸钠、苯甲酸钠、酒石酸钠均不能改变毒素对根长的影响,碳酸钠(200mg/mL)、酒石酸钾钠(200mg/mL)、四硼酸钠(0.02~0.2mg/mL)、氟化钠(0.2~2mg/mL)、柠檬酸钠(0.2mg/mL-200mg/mL)、钼酸钠(0.02~2mg/mL)对烟草赤星病菌毒素有明显钝化作用,以钼酸钠0.02mg/m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柠檬酸钠0.2mg/mL处理;钼酸钠20~200mg/mL处理可增加AT毒素的毒性,浓度越大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发展一种绿色、高效及温和的茶多酚提取方法,采用离子液体(IL)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ATPS)提取茶渣中的茶多酚,考察了离子液体结构和用量对茶多酚得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少量IL添加可提高乙醇/硫酸铵ATPS的分相能力及其对茶多酚的得率,但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咪唑型离子液体对提取茶多酚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咪唑环上侧链越长,其茶多酚得率越高;[C4mim]Cl辅助乙醇/硫酸铵ATPS对茶渣中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其他体系,且其提取液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更高。茶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C4mim]Cl质量分数10%、硫酸铵质量分数30%、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 g/mL及超声功率540 W,在此条件下,茶渣中茶多酚得率为85.31±1.25 mg·g-1。IL辅助双水相系统是一种有前景的茶多酚提取工艺,在保持茶多酚活性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茶多酚得率和儿茶素类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转录组分析数据中得到葡萄汁酵母NOT5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为后期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使用在线分析工具COILS Server、SOPMA、Alpha Fold 等分析预测NOT5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其结构域。结果:葡萄汁酵母NOT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1446 bp,可编码481个氨基酸,位于XVI染色体690107~691789,在系统发育树中与真贝酵母(Saccharomyces eubayanus NOT5 like protein XP018219088.1)NOT5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编码的蛋白质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分子式为C2493H3848N654O795S19,分子质量为56311.02,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域,存在卷曲螺旋区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随机卷曲为主;预测存在Pfam Not3和Pfam NOT2_3_5结构域;以Yeast Not1-Not2-Not5 (4by6.1.C)为模板构建NOT5蛋白的三级结构,两者的序列一致性可以达到89.88%。结论:葡萄汁酵母NOT5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不稳定,可能在细胞中互连翻译和转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中褐藻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提取到的褐藻多酚进行初步的结构解析。方法:以褐藻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褐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和超声提取时间三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2,4-二甲氧基苯甲醛比色法(2,4-dimethoxybenzaldehyde assay,DMBA法)测定铜藻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得率与褐藻多酚得率,计算得率并分析其相关性。对褐藻多酚提取物运用LC-TOF-MS鉴定其褐藻多酚的分子式并推测其结构。结果: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比为42:1 mL/g,超声提取时间为58 min。在优化条件下,铜藻中褐藻多酚得率为(25.16±0.34) mg/100 g。褐藻多酚得率与总酚得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3)。通过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TOF-MS)得到褐藻多酚是分子量为374.3036、分子式为C18H14O9的间苯三酚三聚体,推测其结构为Triphlorethol A。结论:通过研究提高了铜藻中褐藻多酚的得率;褐藻多酚得率和总酚得率有显著正相关性;铜藻中含有褐藻多酚Triphlorethol A。  相似文献   

17.
动物双歧杆菌是一种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益生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该研究以动物双歧杆菌亚种M8为研究对象,发酵提取EPS,分别选用乙醇分级沉淀(ethanol gradient precipitation,EGP)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anion-exchange chrom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响应面法优化铁皮石斛粗多糖的双水相萃取纯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NH4)2SO4质量分数、C2H5OH质量分数和萃取温度对多糖萃取率和除蛋白率的影响,进而进行响应面试验,以多糖萃取率和除蛋白率为响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因素对多糖萃取率和除蛋白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温度 > (NH4)2SO4质量分数 > C2H5OH质量分数。以双水相体系的总质量为基准,实验最佳萃取条件为: (NH4)2SO4质量分数为18.80%、C2H5OH质量分数为25.00%、萃取温度为25.00 ℃,铁皮石斛多糖萃取率和除蛋白率分别为94.39%和91.36%。结论:此方法能够有效对铁皮石斛粗多糖进行纯化,为铁皮石斛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