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化开发与保护是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民宿发展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的关系,提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宿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特色层面的探讨则较少。本文即从城市景观特色的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景观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前提下,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性和保护战略,进而以南京云锦为对象分析了文化元素落实到空间场所的实现途径,试图探索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特色塑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 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 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 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 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 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 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 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 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作用突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经济的正面带动效应,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其进行市场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实现新时代背景下蔚县剪纸的良性存续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灿烂多样的地域文化正面临衰落和消失的危险,保护各地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传统文化,越发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博物馆展示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原则,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设计的三个策略:营造活态的展示空间展现其活态性,塑造地域的情境空间体现其地域性,以及创造参与的互动空间实现其传承性。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允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文化主题式开发的研究综述入手,指出其关联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石林民俗文化主题园为例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提出了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式开发:NCT (Nature + Culture Themed development)模式,对原地新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与旅游开发如何协调,如何深度挖掘"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创意与景观环境创意整合的可能性提出了4方面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建立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起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与传承仍是一个严峻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其特定原生社区的文化遗存,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回到原生社区中。但在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社区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难的内在根源。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运动在重建与复兴社区的同时,也成功推动了社区中传统文化遗产的复兴与传承,其经验值得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借鉴。故基于社区营造视角,回归原生社区,强调社区主导地位,从单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到社区整体的内涵式发展,重建社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正确认识并利用外部力量协助,构建循序渐进、持续评估的体制是未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值得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陈炉古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同时忽视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重要性。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史料查阅等方法对古镇的民居、公共建筑、建筑装饰和景观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调研,论述了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其活态性得以衍生、传承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相互依存、互为场景的观点。该文论述表明,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知和解读,才是古镇保护和更新建设中得以保护文化传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168-16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束之高阁的,它们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也必然需要在群众生活实践中传承。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人以传统文化为荣,自觉接受、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如何让更大范围内的群众文化建设自觉成为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的相互关系出发,探讨如何在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如何保护和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议题,这个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什么样的传播方式能让广大民众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如何提高传统民间艺人的生活水平和价值感;政府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从根本上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章借鉴迪斯尼发展模式,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途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推广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管怎样发展、变换,人类文化都是从最古老的文化演变来的,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逐渐深入,相应的文化馆、民俗馆等建筑应运而生,在地方建立一座小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很有意义。此举既能促进地方非物质文化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建设的沟通和发展,又能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和对接平台。文章以拟建的兰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探讨如何将绍兴非物质文化元素与现代展览空间结合,研究其表现形式和方法,以期设计出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传统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室内空间方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数量巨大,具有融汇性、稀缺性、民族性等特点。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动漫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相结合,促进相关产业的提升,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进而实现动漫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和文化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卞欣毅 《四川建筑》2006,26(1):16-18
从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景观特征与面临问题入手,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的相关会议、文件、宣言为指导,为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景观特征确定保育要素,并对区域内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文化提出具体的分类保育方法,探讨规划中对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的方法,为今后国内遗产地的科学管理与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6):199-200
胜芳作为河北著名历史文化城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其保护也成为城镇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则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可持续保护,也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发展。本文就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结合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胜芳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重镇文化悠久绵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文章通过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城市的促进分析、城市建设对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分析等内容,阐述两者的必然关联性与相互激励的作用,进一步佐证三门峡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践。研究归纳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策略,并结合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践,通过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指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传承是高淳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将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四类开展分类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乡愁是对故乡的情感,是记忆与场所相碰撞的精神,是建立在实质性乡土文化景观上的情感。在乡愁被高频提及的当今,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引人入胜,依托于它所提供的可展示性景观,和她所包容的乡情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有机更新"理论,我们对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新修复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文化空间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挖掘乡村文化空间元素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章选取文化空间中的活态性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调研、案例对比等方法,对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简析,提取文化空间元素,分析其元素的运作机制,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