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杀伤细胞(NK)在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细胞毒作用及免疫调节能力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临床研究发现,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可以加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免疫逃逸,破坏机体对其的免疫监视,从而影响AML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综述了AML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簇、AML中细胞因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AML中NK细胞活化抑制的主要表现,NK细胞在AML治疗中的作用和潜力以及AML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如异常表达肿瘤表面抗原,改变细胞表面分子结构,或利用Fas/FasL(Fas ligand)系统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等。此外,不同种类的活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髓系抑制细胞(MDSC)、缺氧诱导因子1(HIF-1)、B7-H4等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NK细胞作为监视屏障、Treg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分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等、TAM降解细胞外基质,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HIF-1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出芽等。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种类活化免疫细胞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表面抑制性受体与激活性受体的协同作用活化后,直接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募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促进DCs成熟,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可杀伤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维持肿瘤细胞休眠,抑制肿瘤转移。NK细胞具备独特的炎症趋向性,可响应肿瘤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迁徙至肿瘤部位,使其在抗肿瘤靶向治疗中占据重要优势。因此, NK细胞载体、NK细胞膜包被仿生化载体和NK细胞外囊泡(NK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KEVs)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重点介绍NK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B淋巴细胞与抗体生成有关,是体液免疫的效应细胞。K细胞即杀伤细胞,依赖抗体杀伤靶细胞。NK细胞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与特异性免疫应答无关的细胞毒淋巴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细胞即双标志细胞,具有T细胞与B细胞的的表面标志。这些淋巴细胞的检测,目前还都处于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如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前列腺癌等中均有表达,被认为与恶性转化相关。但在这些肿瘤中NKG2D配体信号并不能有效诱导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肿瘤细胞表面表达MICA分子可能有助于机体自然杀伤(NK)细胞与其结合并产生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自然杀伤(NK)细胞在对病毒的先天防御以及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K细胞的免疫效应是由其表面的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所调控的.NKG2A是一种在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表面均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均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NKG2A表达上调及肿瘤细胞表面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E(H...  相似文献   

7.
NK活力与化学致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杀伤细胞(Natucal Killer Cell,NKC)是一种未经预先致敏就能自然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参与排斥反应、且对骨髓、胸腺以及B细胞均能进行调节的淋巴样细胞.由于NK活力与机体抗肿瘤有密切关系,且在防止化学致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引起了免疫毒理学家们的关注.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致癌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抑制NK细胞的活力,从而有利于致癌物的致癌作用.本文就NK活力的抗肿瘤作用及化学物质对NK活力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癌药达沙替尼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并探讨人参皂苷Rb1拮抗这种免疫抑制效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达沙替尼、人参皂苷Rb1以及达沙替尼联合人参皂苷Rb1预处理NK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的NK细胞设为对照。采用CFSE/PI双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K细胞混合培养的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死亡率来明确NK细胞的杀伤功能;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NK细胞的凋亡率来明确其生存活力;采用real-timePCR法测定NK细胞颗粒酶B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K细胞ERK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沙替尼处理组的NK细胞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杀伤率显著下降(P〈0.01),NK细胞的颗粒酶B的mRNA水平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均下调;达沙替尼合并人参皂苷Rb1处理组的NK细胞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杀伤率较达沙替尼组升高(P〈0.05),而且颗粒酶B的mRNA水平、pERK表达均较达沙替尼组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b1单独处理组的NK细胞的生存活力、颗粒酶B水平、pERK表达量以及杀伤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沙替尼对NK细胞杀伤卵巢癌细胞有抑制效应,可能与下调NK细胞的杀伤介质颗粒酶B和抑制ERK磷酸化有关。人参皂苷Rb1虽然不能直接活化NK细胞,但是能拮抗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上述抑制效应,提示联用人参皂苷Rb1能减少抗癌药物达沙替尼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屏风固金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灌胃法给予小鼠屏风固金颗粒混悬液,分别于给药后第1、3、5、7、9天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脾脏T细胞增殖活性和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1)第3~9天时的含药血清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其中第7天最明显;(2)第1~9天时的含药血清对小鼠IL-2的产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第5天达到药效最高峰;(3)第5~9天时的含药血清对NK细胞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结论:屏风固金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pBK—CMV/IL-7转染到癌细胞株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10的浓度。将pPK—CMV/IL-7癌细胞株移植于小鼠腹腔,观察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并采用MTT法检测其NK杀伤活性。结果:IL-7基因转染癌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并且IL-7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产生TGF-β1、VEGF和IL-10三种免疫抑制因子明显降低(P〈0.05);IL-7基因转染组鼠腹腔瘤结节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K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1.
乌贼墨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和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乌贼墨对小鼠脾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诱生作用及NK细胞杀伤性的持续时间,并探讨乌贼墨对荷瘤鼠脾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用5%的乌贼墨给小鼠灌胃,连续5d后取不同时间的小鼠脾细胞,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口服乌贼墨后可使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诱生后24h杀伤活性明显增强,2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乌贼墨可使荷瘤鼠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瘤体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病理学分析证明小鼠瘤组织出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小鼠免疫功能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2.
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β亚科的DNA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全长约240 kb,编码200种以上基因产物.这些基因产物除参与病毒复制增殖外,还与免疫逃逸有关.HCMV感染后,宿主终身带毒并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免疫系统对HCMV有持续的选择压力,HCMV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关键是逃逸免疫清除.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的固有免疫淋巴细胞,是抵抗感染和清除病变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在体内阻止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如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中的CD94/NKG2C和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受体1( LIR1/ILT2)为抑制性受体;NKG2D、NKp30则为激活性受体.NK细胞清除靶细胞的能力由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所产生的抑制和激活信号的平衡所控制.HCMV感染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具有明显的抗性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HCMV 7个基因(UL16、UL18、UL40、UL83、UL112、UL141和UL142)可以编码相应产物,通过不同机制调节NK细胞抑制或激活信号,抑制NK细胞激活,从而对抗NK细胞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晓元  沈海丽  王鑫  张莉  朱蓉  熊咏民 《河北医药》2022,(7):1014-1017,1021
目的 探讨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9(Siglec-9)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20 ng/ml TNF-α)、低浓度Siglec-9组(20 ng/ml TN...  相似文献   

14.
商保军 《中国医药》2010,5(10):907-909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4例为试验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2组外周血红细胞用柠檬酸钠抗凝,检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条件下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并计算黏附率;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红细胞对正常NK细胞杀伤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与未加红细胞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红细胞使K562细胞形成了"玫瑰花"样结合.对照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结合率为(15.6±6.7)%,试验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结合率为(8.5±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不加红细胞条件下,对照组外周静脉血NK细胞杀伤K562细胞活性杀伤率为64%~75%,加入红细胞后为79%~88%;试验组不加入红细胞为45%~56%,加入红细胞后为51%~58%.加入红细胞后,2组NK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均增加(P<0.01),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1).结论 红细胞可增加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能力下降,并可减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  相似文献   

15.
HLA-E siRNA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HLA-EmRNA靶序列不同位点,设计合成多个siRNA链,定量分析其对HLA-E(+)肝癌BEL-7402细胞的基因沉默效率,筛选最佳抑制效果的siRNA。方法用IFN-γ(5×105IU·L-1)诱导BEL-7402细胞表达HLA-E基因,经流式细胞技术纯化后作为靶细胞。设计并合成3条HLA-E siRNA链(A、B、C),将各siRNA(0.1mmol·L-1)经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转染至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杂交、实时PCR等定量方法,比较48h后各siRNA的基因沉默效果,并观察HLA-E基因沉默对NK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非特异组相比,3组(A、B、C组)HLA-E siRNA均明显抑制细胞HLA-E抗原、蛋白产物、mRNA、细胞表面HLA-E分子的表达(P<0.01),B、C组抑制效果接近90%,高于A组(P<0.01)。A、B、C组NK肿瘤杀伤率升高(P<0.01),而B、C组肿瘤杀伤效果高于A组(P<0.01)。结论经筛选的HLA-EsiRNA能特异、高效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表达,可能抑制其非经典HLA-Ⅰ途径免疫逃避,为肝癌"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吴棪  陈乔尔 《安徽医药》2016,20(4):621-625
免疫逃逸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杀伤作用的重要途径。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如Fas/FasL(Fas Ligand)反击、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或者抑制免疫细胞增殖等。因此,该文对免疫逃逸的机制及相关分子进展进行研究,可能发现更为有效地治疗方法,缓解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抗菌素     
100.粘液霉素A持久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和糖蛋白的合成已有报道,用经过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瘤细胞接种动物,可抑制或促进肿瘤的生长。神经氨酸酶至少能除去瘤细胞表面上50%的唾液酸(Sialic acid),但即使再用丝裂霉素C或X-射线处理细胞,唾液酸糖蛋白仍可迅速再生。作者认为,若能防止唾液酸的再生,则有可能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因而试图寻找一种药物,既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  相似文献   

18.
郭芳  陈罡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97-199
自然杀伤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新型的淋巴细胞,既表达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如αβTCR),同时又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的功能特点,包括活化后产生大量的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及具有杀伤特异性靶细胞的能力。本文就NKT细胞相关理论及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简单介绍,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73年以来,学者们发现在正常动物和人体内存在一群淋巴细胞,具有不需预先致敏刺激即可迅速识别、接触和杀伤肿瘤细胞、感染了病毒的细胞以及某些幼稚细胞的能力。以后将这些细胞命名为天然杀伤细胞(NK)。1979年以后,对NK的研究逐渐深入到NK的生物学基础,特性及其功能。NK的杀伤功能,受到体内外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种属,遗传性不同和年龄不同,NK细胞来源组织不同,其功能也有差异。本文就NK细胞抗肿瘤免疫作用,以及药物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作一概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是主要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NKG2D及其配体的发现,对NK细胞抗肿瘤分子机制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从而为开发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NKG2D不仅在所有的NK细胞上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