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笔者近日遇到1例口服曲马多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平时学习成绩好。因咽痛1d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阿莫西林消炎和曲马多(2片/次)止痛治疗。服药1h后出现轻微的嗜睡,随即反复出现嗜睡、颈后仰、斜颈、两眼斜视。当夜转我院急诊科,初步诊断为:癔症?癫痫?给予安定5mg反复静脉推注2次,对症输液处理,症状控制不理想。次日仍然出现颈后仰、斜颈、两眼斜视。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详问病史,体格检查无特殊异常。精神检查:患者神差,神志清楚,对整个发作经过承认心理明白,只是想睡觉。检查过程中1h反复2次再次出现颈后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楚修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27-1127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个月。因感冒而口服咳必清12.5mg,4h后又服咳必清12.5mg,第2次用药后约2h出现阵发性颈部强直,头向左后偏斜,两眼向右斜视,四肢发挺,哭闹不安。体检:T36℃,神清,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增强,未引出病理反射。经肌注654-23mg后约1h症状消失,以后未再复发。2 讨论  相似文献   

3.
灭吐灵有较强的镇吐作用而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其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应引起重视,本文就我院诊治的4例进行介绍。例1,女,11岁。原系充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服药后胃部不适恶心,加服胃复安10mg,一日三次。用药二天后出现头部不自主后仰,两眼不能闭合,第一次发作历时10分钟自行缓解,2~3小时后再次发作,在外突然“昏倒”,急救后转本院。体查:神清,精神紧张,两眼球向上凝视,头后仰,颈后肌群肌张力增高。心电图排除房室传导阻滞,考  相似文献   

4.
周文智  钟佑泉 《四川医学》2003,24(6):557-557
患儿 ,男 ,5岁。因反复惊厥 8h入院。入院时患儿双眼凝视 ,口吐白沫 ,口周发绀 ,全身强直 ,四肢阵挛性抽动 ,持续数十分钟后惊厥停止 ,嗜睡 ,意识不恢复 ;数十min后再次发作 ,发作形式同前。约 2月前有类似发作史 ,在院外诊断为癫痫。体格检查 :意识丧失 ,四肢肌张力增高 ,双侧自发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 :电解质、肝功能、脑脊液无异常。入院诊断为癫痫 (强直 -阵挛型 ) ,癫痫持续状态。继院外苯巴比妥负荷(剂量不详 )后再给予 5mg/ (kg·d)肌注 ,静脉推注苯妥英钠负荷量 2 0mg/kg后惊厥仍未停止、遂于入院后 1h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硫喷妥钠 …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反复斜视手术时眼外肌滑脱(SM)的发生率,并将术前为检测SM的大量预测性试验与术中直观检查和组织学证实进行比较。设计:对前瞻、干预病例序列研究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受试者:715例经反复手术矫正成人水平斜视的患者病历,5例水平SM疑似患者连续纳入本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在1个中心通过回顾715例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的资料,确定SM的发生率,另1独立的前瞻性研究详细检查了5例SM疑似患者。在矫正术前和术后2周记录注视相关的临床试验(斜视程度、眼球运动范围、睑裂宽度、估计裸眼扫视速度、眼压改变)和眼扫视的主要连续参…  相似文献   

6.
SPR对痉挛性脑瘫眼部斜视的疗效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松涛  王波  徐林  吴夕 《河北医学》2001,7(2):101-104
目的:观察脑瘫痉挛与斜视的关系及SPR术后改善情况。方法:对82例儿童脑瘫术前行张力检查,同时行眼部常规检查,并对其中20例斜视病儿术前、术后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斜视角与肌张力对比观察。随访10个月。结果:(1)脑瘫病儿中斜视发病率较高,本组为24.4%,术后斜视改善率为25%,恢复率10%。(2)术前斜视类型及斜视角与肌张力无明显线性关系。但术后肌张力改善明显者斜视改善亦明显。结论:(1)脑瘫伴斜视为中枢性损害。(2)眼位的改变支持外周一皮层-外周的大环路学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的患者28例进行视力、眼前节、后节常规检查,并行眼位、眼球运动、复视相、三棱镜和同视机检查。部分患者行牵拉试验。结果 28例患者中,垂直性斜视患者占21例,水平斜视患者占2例,上直肌挛缩患者2例,下直肌挛缩患者1例,上直肌瘢痕限制性斜视患者2例。结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并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性复视的患者,经过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恢复其眼外肌正常的运动机能从而改善斜视,消除复视症状。  相似文献   

8.
9.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5例(浙医一院神经科张佩利)胃复安又名“灭吐灵”,一般认为该药毒性低,对其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常认识不足,造成误诊的屡见不鲜。侧1:姚××,女,19岁。因上腹饱胀,服胃复安2次(20mg)后,觉右下肢僵硬,步履困难。某医院诊断“伤筋”治疗无好转。继之出现不自主的头向后仰,颈部强直,两眼阵阵上翻,意识清楚。检查:面容呆板,头向后仰,两眼上视,斜方肌及颈后肌肉紧张,四肢张力稍增高。给肌  相似文献   

9.
Meige综合征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60岁.5年前出现左下口角不自主抽动,左眼不自主眨眼,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曾予安坦、左旋多巴治疗无效.2年前左面部抽动,颈后仰.经氟哌啶醇、氯硝安定治疗效果不佳.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体检:面部不自主挤眉、眨眼、噘嘴,颈后仰,余神经系统(-).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千金藤啶碱,每天3次,每次2片,辅以氟哌啶醇1 mg,每天3次,口服,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袁湘华 《中外医疗》2014,(18):39-40
目的探讨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分组,每组为30例患者,患儿经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按照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加强,边界不清晰,病变区域血流量减少。眼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检查正常,内部条纹整齐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眼性斜颈患儿眼肌麻痹,14例患儿上斜肌麻痹,16例患儿上直肌麻痹;肌性斜颈组患儿与眼性斜颈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性斜颈组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较眼性斜颈组患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根据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肌性斜颈的预后较眼性斜颈预后略增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两院遇到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10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口服胃复安后反应有:斜颈、颈后仰、头颈痛、斜视、口淋、舌后缩,重者有口角抽动、流涎,其中1例出现短暂性失明。3例予注安定、东莨菪硷,654—2等药症状半小时后消失,6例停药后未予处理,2~3小时后症状好转或消失,1例短暂性失明停药后约12小时才完全消失。讨论 1、胃复安系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耗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病例 1,男 ,2 0岁 ,因恶心、呕吐、腹泻 1天 ,嗜睡 1小时入院。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 94次 /分 ,血压 15 /10kPa。嗜睡 ,全身时有肌阵挛发作。面色潮红 ,口唇无发绀。颈软 ,甲状腺无肿大。呼吸急促 ,双肺未闻及杂音。心率 78次 /分 ,律齐无杂音。腹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亢进。神经系统 :水平眼震 ( ) ,余脑神经检查无异常所见。肌力Ⅴ级 ,肌张力增高 ,肌腱反射活跃 ,病理反射未引出 ,Romberg征 ( )。血常规 :白细胞 7.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1,淋巴细胞0 .2 9。便常规 :黄色稀便 ,无脓、白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女,7岁,因腹泻、呕吐就诊于保健站。当即给予庆大霉素4万u肌注,一日二次。服胃复安10mg,3次/日,在第三次胃复安后半小时左右,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双眼球上翻、凝视、颈后仰,拉转性斜颈。化验:自细胞计效正常。即予654—25mg肌注,半小时后症状消失。例2、女,10岁,因呕吐两天伴上腹部疼痛。入院时体查,除上腹部有轻度触痛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诊断为急性胃炎。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6PD缺陷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疗规律.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12例G6PD缺陷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资料.结果:男11例,女1例,均为足月儿,住院日龄为(8.0±4.7)d,<7d3例,≥7d9例.症状以嗜睡或反应差、发热、抽搐最常见.体征有手足心发黄,颈后仰或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及脑性尖叫.血清胆红素峰值(486.25±153.2)μmol/L,9例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9例G6PD活性重度缺陷(<0.3IU/L),其中3例G6PD活性为0.治愈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G6PD缺陷致胆红素脑病特点为男性足月儿多见,75%入院≥7d,症状以嗜睡或反应差、发热最常见,1/2有抽搐,体征以手足心发黄、颈后仰或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常见.9例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多伴有贫血和G6PD活性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06-106
研究表明,睡眠疾病中有36种疾病可导致白天嗜睡,尤以OSAHS和发作性睡病突出。白天嗜睡可分为生理性、症状性及内省性。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价白天嗜睡程度的方法以多次小睡潜伏时间检查(MSLT)和Epworth嗜睡程度问卷表(ESS)最为常用。MSLT是客观评价白天嗜睡程度的可靠方法,目前亦用于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MSLT的具体观察指标有: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和在4~5次小睡试验中出现入睡期快速眼动(REM)睡眠(SOREMPs)的次数。MSLT检查内容:脑电记录、眼电记录、肌电记录、心电图,必要时包括呼吸气流和鼾音。通常MSLT前让受试者完成1~2…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49岁 ,以反复发作性头、眼转向一侧 6 d入院。6 d前无确切原因出现发作性头转向右侧 ,双眼向右侧凝视 ,发作时伴四肢乏力 ,每次持续数 s不等 ,可自行终止 ,间歇期如常人。最初为每 d发作 1~ 2次 ,近二日发作渐频繁 ,5~ 7/ d。 1d前 ,每 30 min~ 1h发作 1次 ,每次发作均不伴意识障碍 ,以癫痫收入院。既往无癫痫及糖尿病史。查体 :T 37℃ ,P84/ min,R2 0 / min,BP16 / 10 k Pa,神清语晰 ,双瞳孔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眼底正常。颈软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扪及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周期性斜视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斜视与正视大约48h一个周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可以是自发性的、斜视术后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大多数的斜视为内斜视。方法:临床病例报道。结果:一34岁女性,双侧眼外肌炎症2年,临床缓解后出现周期性垂直斜视6个月。下直肌后退术后  相似文献   

18.
以嗜睡为主的癫痫发作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2,2(4):510-510
陈×× ,男 ,4岁。因发作性嗜睡 2次于 1998年 10月 14日下午 2时 30分入院。该患儿于入院前 4d和当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 2次 ,均为日间发作。第 1次嗜睡持续时间 8h ,第 2次持续 5h ,能唤醒 ,醒后迅速入睡 ,无头痛及呕吐、无抽搐。无服药史 ,既往无头部外伤史。其母亲患轻微精神分裂症半年。入院查体 :T36.9℃、R2 8次 /min、P12 8次 /min神清 ,精神疲倦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 ,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入院当天下午脑电地形图检查提示异常脑电地形图 (痫样放…  相似文献   

19.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张某,男,8岁,患儿3岁时发现“对眼”,给予阿托品散瞳验光,右眼 2·50 DS,左眼 2·00 DS,配镜做弱视治疗·1 a前因发热后斜视呈周期性发作而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正常,双眼视力均为1·0,屈光状态右眼 1·25DS,左眼 1·25 DS·眼球运动:双眼内直肌肌力亢进·眼位:经戴镜斜视角无明显改变,斜视日 15°~ 25°,非斜视日 5°·三棱镜中和:斜视日33 cm 60△~ 90△,6 m 60△~ 80△(左右眼斜视角相等),非斜视日 20△~ 25△,2 d斜度大,1 d斜度小,在斜视日的第2…  相似文献   

20.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原发性颈部肌肉不能随意收缩,而引起的头颈部扭转和转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最为常见。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据调查,在儿童型原发性伸肌张力障碍的家族中(遗传基础已经确立),家族成员中大多有患局限性颈肌张力障碍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病人。由此可见斜颈可以累计其子女,而且成人型斜颈可涉及几代人。②外伤:有文献报道,9%~16%的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