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6,(2):220-223
红庆梁煤矿机头转载硐室为弱胶结软岩大硐室,机头转载硐室与煤仓、驱动硐室连接,硐室结构复杂,断面跨度大,支护困难。采用FLAC3D对机头转载硐室支护后硐室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得出:机头转载硐室与煤仓、驱动硐室连接区域的顶板围岩位移量较大,需要加强顶板支护强度;两帮塑性区厚度较大,而且两帮锚杆受力较为明显;煤仓过软弱煤层段和煤仓接口处砌碹法向应力较大;对硐室群围岩大变形区域和支护结构薄弱点设置矿压监测点,监测机头转载硐室群的稳定性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型箕斗装载硐室的结构支护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云 《建井技术》1997,18(4):12-14
谢桥矿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为目前国内煤炭系统最大的装载硐室,硐室所处的位置岩性差。设计采用锚网喷作一次支扩民,现浇钢筋混凝土作二次支护,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主要介绍硐室支护结构内力计算及硐室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锚喷二次支护加强大断面皮带机头硐室的顶帮支护,并采用锚索和注浆加强硐室的底角及壁龛侧墙的支护,有效控制了硐室的收敛变形和底鼓,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值得在类似围岩条件下的巷道和硐室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蒋庄矿硐室围岩破碎的特点,采用全锚喷二次支护技术,有效地对硐室岩进行了支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煤一矿复合顶板大跨度硐室支护方法的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支护方式及支护技术参数,降低了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强度,解决了复合顶板大跨度硐室支护难题。锚喷、锚索、锚注联合支护在一矿高地应力复合顶板大跨度硐室施工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2017,(9):83-84
基于双柳煤矿千米埋深硐室的围岩受地应力影响,硐室围岩变形大、稳定性不好等问题,研究了埋深-1 175 m的主排水泵房硐室围岩控制技术,采用了第一次锚喷支护,第二次钢筋混凝土永久加强支护,再加上"反底拱"的复合支护方式。三种支护联合应用,硐室的两帮、顶低板的移近量在300 d以后基本趋于稳定,顶底板最大的变形量为35 mm,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0 mm,硐室的变形量基本不影响设备的布置,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煤》2017,(11)
针对漳村煤矿+480 m水平胶带大巷III段胶带机头大断面硐室支护难度大,硐室稳定性低的实际问题,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等方法确定了硐室的支护方案,并应用到现场实践,结果表明顶底板移近量在164 mm左右,两帮移近量在92 mm左右。硐室围岩变形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保证了硐室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集一矿一水平主排水泵房硐室应力集中程度过高、断面过大、存在较大的支护困难问题,提出采用锚网喷+桁架+衬砌支护及围岩注浆加固的联合支护方法,并对具体的参数进行设计。监测结果表明,主水泵房硐室两帮移近量最大为23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24.5mm,硐室围岩发生明显位移变形为支护完成后的前两个月,该支护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明 《煤炭科技》2001,(2):43-44
通过对白集煤矿三水平副提升硐室围岩特征的分析和对以往施工同类硐室实践的认识,提出了采用锚喷钢筋网拱形援助联合支护软岩大硐室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该种支护方式的施工工艺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姑山铁矿和睦山矿区-300m水平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硐室围岩具有松散、软弱和破碎的特点,以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断面硐室合理的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简要分析了实现硐室稳定的支护机理,提出初次支护采用锚网喷与低预应力锚索支护,而二次支护采用锚注全断面支护,形成复合锚固支护结构,给出了硐室结构的具体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应用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由初次锚网喷与锚索和二次锚注组成的复合支护结构满足了软岩地层中大断面硐室的支护要求,取得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樊振华 《煤》2020,29(2):38-40
为解决鑫基煤业主斜井井底装载硐室超大断面支护的问题,通过现场顶板钻孔窥视及理论分析得知,装载硐室围岩塑性破坏范围在2~2.5 m之间,据此提出“锚网索喷”初次支护+“钢架+钢筋混凝土砌碹”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并依据装载硐室具体的地质条件对相关的参数进行确定,井底装载硐室支护完成后进行围岩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装载硐室围岩变形主要集中在成巷后前一个月,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62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38 mm,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臧金诚  高祥  黄玉兵 《采矿技术》2021,21(z1):164-168
万福煤矿煤仓硐室群包括煤仓、仓顶硐室、装载机硐室、仓顶联络巷和装载胶带机巷.煤仓硐室群施工过程中,存在上覆基岩薄、断面尺寸大、开挖扰动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其施工组织和支护方案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煤仓联络巷、装载机硐室的长期变形监测结果显示,采用设计的施工组织次序及支护方式后,煤仓硐室群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硐室两帮最大变形量仅12 mm,顶底最大移近量为21 mm.该施工方案有效地维护了深部薄基岩硐室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鹿洼煤矿主胶带机头硐室的具体地质条件,将先进的锚网喷支护技术成功地对该硐室进行了支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邢东矿井箕斗装载硐室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献平 《建井技术》2002,23(2):13-14,22
邢东煤矿箕斗装载硐室施工中,改变长期以来硐室顶板采用重型工字钢密排支护、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护的一贯做法,首次采用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减少了岩石开挖量,节约了材料,实现了优质、快速、高效、低耗施工。扼要介绍了支护设计及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建设成巷速度越来越快,在特厚煤层中布置硐室也越来越普遍,东易煤矿井下主变电硐室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托顶煤厚度大,整体为复合顶板全煤硐室,施工断面较大,通过应用软岩支护理论对特厚煤层全煤硐室的支护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结构作为其支护方式,有利于在全煤硐室条件下改善围岩稳定状况,降低支护成本,减少维护费用,提高安全预控能力,不断创新施工工艺,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平煤股份十一矿二水平丁六胶带机头硐室位于张庄逆断层附近,受地应力影响,硐室施工侧压显现明显,高强胶带1#电机基础和硐室墙体发生严重变形,影响胶带正常运转.经分析研究,确定在硐室两帮开挖深1000 mm、宽1000 mm的卸压槽.裸露的墙体采用锚喷+锚索联合支护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解决了硐室侧压、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逐渐转向深部,深部硐室围岩大变形特征给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力学特征及变形特性,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原岩应力测试、岩石微观组分分析,对深部硐室围岩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抗让结合的原则,提出深部构造复杂区域大断面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对策。采用关键部位耦合支护控制技术+底脚锚杆+全断面锚索加强支护对深部大断面硐室进行强抗微让的强力支护方式,在葛亭煤矿230扩容泵房硐室成功应用,并对泵房硐室围岩收敛变形、锚杆索工况、离层进行了长期监测,围岩顶底板移近量仅12.5 mm,两帮内移量7.5 mm,锚杆索受力均匀,内外离层较小,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成庄矿北翼胶带机机头硐室采用锚索支护技术的实践经验。该在后来的二、三盘区胶带巷机头硐室中成功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祥连 《建井技术》2003,24(4):14-16,13
介绍了采用锚注法支护措施修复加固祁南煤矿量煤器硐室的情况。硐室修复加固后,经3年的监测表明,硐室已趋于稳定状态,支护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义煤公司常村煤矿21延深煤仓硐室受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变形严重。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对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网(索)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箱式梁支护。施工完毕,对硐室变形结果进行检测,使用50~60 d后煤仓硐室顶板变形趋于稳定,顶板下沉量约30 mm,两帮移近量约50 mm,硐室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延长了硐室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