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同期门诊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COPD稳定组),分别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及中度组、重度及极重度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COPD稳定组和AECOPD组Fib、D-D的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组Fib、D-D的结果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P〈0.01),3组间Fib、D-D的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亚组内重度及极重度组患者的Fib、D-D分别高于组内轻度及中度组(P〈0.01)。AECOPD组轻度及中度亚组的Fib、D-D高于COPD稳定组轻度及中度亚组(P〈0.05);AECOPD组重度及极重度亚组患者的Fib、D-D结果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重度及极重度亚组(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Fib、D-D的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高。检测D-D、Fib水平有助于了解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5-19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的水平,探讨GDF-15 在COPD 严重程度分级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4 年4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9 例COPD 住院患者作为COPD 组,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n=35)、重度组(n=33)、极重度组(n=31),记录各组的基线资料,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COPD 患者进行14 个月随访,记录COPD 不良事件。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研究COPD 中度、重度、极重度的GDF-15 和CRP 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GDF-15 和CRP 区分对照组和COPD 组的诊断效能,预测COPD 组不良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 组患者CRP、GDF-15 水平明显升高,CRP、GDF-15 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均P<0.05),在中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2,P<0.001),在重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01),在极重度组COPD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73,P<0.001)。ROC 曲线表明,血浆CRP、GDF-15 对COPD 诊断的AUC 分别为0.764、0.900,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45 mg/L、485.50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091,血浆CRP、GDF-15 对COPD 不良事件预测的AUC 分别为0.855、0.859,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8.45 mg/L、720.95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64。结论 GDF-15 和CRP 均有助于判断COPD 的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琼  青措  张红  刘茂鸿 《四川医学》2013,(8):1208-1209
目的观察COPD患者BNP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9例.根据PASP分为对照组(〈30mmHg)1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0~40mmHg)5例,中度组(40~70mmHg)18例、重度组(〉70mmHg)10例。测定各组BNP值。结果BNP值: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BNP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BNP可评价COPD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存质量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00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慢阻肺组( n =120) 、重度慢阻肺组( n=100) 和极重度慢阻肺组( n = 80) , 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肺功能、6 分钟步行距离( 6MWD) 、呼吸困难程度评分( mMRC) 、生存质量及COPD 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 训练组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 患者干预前后生命存量评分、6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COPD 组康复训练后6MWD 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中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 P 〈0. 05) 。极重度患者康复训练后mMRC 改善效果最好( P 〈0. 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慢阻肺患者在肺康复训练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 P 〈0. 05) , 其他严重度训练组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提高不同严重度慢阻肺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 减少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减轻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稳定期慢阻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肺功能关系。方法选择289例老年COPD患者(病例组)和100例老年无COPD的其他患者(对照组),均行肺功能检查以及血清PA、RBP检测,并根据肺功能严重程度不同,将病例组分为轻度阻塞组、中度和重度以上阻塞组,分别比较两组以及轻、中、重度以上阻塞组之间肺功能与PA、RBP及BMI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间BMI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患者PA、RBP均较对照组低,其中重度以上阻塞组较轻、中度阻塞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之间PA、RBP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OPD患者阻塞程度越严重,其PA、RBP水平均降低明显。通过检测PA、RBP等指标早期发现老年COPD患者潜在营养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更有利于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韩现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77-347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近2年收治的150例轻度肺功能损伤、150例中度肺功能损伤、150例重度肺功能损伤患者,通过细菌培养对其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查,比较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 3组患者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患者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感染组(P〈0.05);中度感染组患者IL-6、TNF-α表达水平亦低于重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肺功能降低与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炎症之间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36例,进行临床和肺功能诊断,并对COPD进行分级。结果 1036例患者中,共诊断出128例COPD患者,漏诊27例,误诊28例,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1.87%和21.26%。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FEV1(%)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EV1(%)和FEV1/FVC(%)随COPD的严重程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并且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能帮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朱礼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3-34,36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CHD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250例CHD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分析不同病变程度CHD患者血浆BNP值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CHD组血浆BNP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SAP、UAP、AMI组血浆BNP水平、Gensin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1)。血浆BNP值为204pg/mL时,预测CHD不良心脏事件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低危组和高危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BNP显著升高,血浆BNP水平对CH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3月于仁济医院呼吸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52例,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12)、重度组(n=14)和极重度组(n=14);以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为健康吸烟对照组(n=13)和健康不吸烟对照组(n=13)。所有受试者接受肺功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NO2-/NO3-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NO和VEGF浓度均低于健康不吸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和VEGF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正相关(r=0.767,P〈0.01;r=0.658,P〈0.01)。COPD组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与FEV1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心力衰竭(HF)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分析BNP与HF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在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CHD患儿41例根据纽约大学儿童HF指数(NYU PHFI)的评价标准将其分为无HF组(12例)、轻度HF组(12例)、中度HF组(10例)和重度HF组(7例),选取同期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析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浆BNP水平与HF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72,P〈0.01),HF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升高越显著;中重度HF组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HF组(P〈0.01),轻度HF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无HF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随着HF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检测血浆BNP对评估CHD并HF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前人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在预测冠心病病情程度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冠心病预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患者88例,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发作组(ACS组)、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SAP组)、仅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组(无冠心病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IMA含量。结果 ACS组中血清IMA的含量为(37.5±21.3)U/mL,SAP组为(27.4±16.3)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无冠心病组为(20.0±11.4)U/mL,与A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3,P〈0.05),SAP组血清IMA含量与无冠心病组相比无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8,P〉0.05)。人血清IMA含量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VEF值无相关关系。人血清IMA含量与入院即刻血糖、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正相关,与入院血压呈负相关。半年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IMA水平[(40.29±25.89)U/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IMA水平[(29.48±17.70)U/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人血清IMA检测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之一;人血清IMA的升高程度与预后及心血管事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于永波  王玉奎 《医学综述》2014,(24):4556-455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90例。其中小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35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大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指标,ST段下降幅度,缺血导联个数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浆s CD40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 CD40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150.3±26.9)μg/L vs(194.5±33.4)μg/L,(2071.7±577.8)μg/L vs(2564.2±623.6)μg/L,(0.33±0.09)mm vs(0.65±0.14)mm,(1.74±0.48)个vs(2.86±0.8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及病死率均低于小剂量组(8.9%vs 23.3%,1.1%vs11.1%,1.1%vs 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较于常规剂量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急诊胸痛患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胸痛者中的变化情况、其在不同疾病组人群中水平的差异以及对急性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反映。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4月5日起因“胸闷胸痛”至中山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100例,除外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者,留取其不同时间送检的血清标本人工测定IMA值。检测前综合所有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后者又进一步分成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非ST段抬高心梗(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梗(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比较不同组人群中血清IMA的水平,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该指标是否能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结果 共收集病例100例,血清标本188份,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31~88(64.6 ± 17.3)岁。各组血清IMA水平(ABSU/mL):NICP组(54.1 ± 16.8),ACS组(69.7 ± 1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组(64.4 ± 11.7),NSTEMI组(68.3 ± 12.9),STEMI组(75.6 ± 15.2),其余4组与NICP组进行组间比较,各组间IMA均值不全相等,其中NICP与其余各组、STEMI与U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最终的出院诊断为标准,由ROC曲线得出IMA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为66.1 ABSU/m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45(0.649~0.841),敏感性 71.0%,特异性 64.8%。IMA升高的水平与心电图ST-T异常的程度及范围有关(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清IMA水平升高,可以帮助鉴别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并能反映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用黛力新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伴焦虑抑郁症重度COPD患者1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入院者)和治疗组(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入院者)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口服,1次/d,两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定(HAMA评分)、肺通气功能变化、COPD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经过黛力新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5.40±3.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6±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一秒量比预计值(FEV1%pred)=(50.31 ± 4.17);一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63.8 ± 1.89);肺活量(VC)=(2.95 ± 0.35) L]较对照组[(FEV1%pred=(42.31 ± 4.17);FEV1/FVC=(58.49 ± 2.35);VC=(1.86 ± 0.19) L]均明显上升、CAT评分[(14.49 ± 3.16)分]比对照组(16.68±4.28)分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治疗组87.88%(87/99),对照组20.20%(20/9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黛力新辅助治疗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重度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不仅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及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观察各组心脏临床症状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结果]试验组在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患者夜间发生胸痛、胸闷气短症状,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明显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平均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低氧血症,使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临床应对冠心病并发中重度OSA HS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田强  沈云峰  张洪波 《海南医学》2016,(7):1077-1079
目的 探讨血清中一氧化氮(NO)、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2015年期间确诊为COPD患者175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FEV1/FVC、FEV1%预计值和临床症状将COPD分为轻度(45例)、中度(40例)、重度(46例)和极重度(44例)四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五组受检者血清中NO、NT-proBNP和PCT浓度,分析四组COP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其与FEV1%预计值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COPD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和极重度组患者FEV1%预计值分别为(87.1±6.7)%、(82.4±4.8)%、(58.9±6.2)%、(43.8±4.2)%和(26.7±2.7)%,血清中NO水平分别为(35.66±13.85)μmol/L、(28.45±10.50)μmol/L、(20.65±7.56)μmol/L、(13.41±4.34)μmol/L和(8.54±3.26)μmol/L,呈递减趋势且各组FEV1%预计值和N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45.6±8.6)pg/mL、(102±34.4)pg/mL、(214±45.2)pg/mL、(348±60.3)pg/mL和(425±105.2)pg/mL,呈递增趋势且各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血清中PC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COPD患者和对照组[(1.055±0.536)ng/mL、(2.564±1.135)ng/mL vs(0.081±0.043)ng/mL、(0.087±0.045)ng/mL、(0.062±0.0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FEV1%预计值与NO的浓度呈正相关(r=0.525,P<0.05),与NT-proBNP和PCT的浓度呈负相关(r=-0.685,P<0.05;r=-0.424,P<0.05).结论 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增加与血清NO浓度呈负相关与血清NT-proBNP和PCT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36例确诊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行Lp(a)、hs—CRP、Fib检测,并以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各组Lp(a)、hs—CRP、Fi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a)、hs—CRP、Fib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观察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演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缺血组(有心肌缺血表现,18例)和无缺血组(无心肌缺血表现,1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30例(96.8%);治疗后患者的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LVEDD、LVESD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缺血组术后LVEF、LVESD改善较无缺血组明显(P〈0.05),随访12个月,30例介入成功者共存活28例,死亡2例;17例(54.8%)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缺血组生存率高于无缺血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无缺血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73例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浓度,对其中37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再检测术前、术后24小时NT-proBN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随着临床分型、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择期PCI术后血NT-proBNP浓度降低,术前lg(NT-proBNP)为(2.85±0.74)pg/ml,术后lg(NT-proBNP)为(2.64±0.77)pg/ml(P〈0.01)。结论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NT-proBNP是冠心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60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CI行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1年内因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或心衰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196.17±16.2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3.08±15.34)(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再住院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中,PCI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