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一辆汽车掌握在一个驾驶员手中,这名驾驶员是一位有知识、有经验,对驾驶工作热爱,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对汽车技术精益求精,追求进步,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的驾驶员,这辆汽车就会技术性能良好,安全性能好,在它使用过程中,就会是一部好车,物尽其用,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2.
驾驶辅助装置能帮助驾驶员提高感觉、认识、判断与操作的能力,并可以减轻驾驶员负担、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本文介绍了一款新型的汽车灯光安全辅助系统,其包括汽车近远光灯自动切换系统、汽车车门安全打开预警系统、汽车车祸连续追尾预警装置、汽车车祸智能SOS系统四个功能组成,文章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系统的作用以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次级任务,内饰部件操作是否便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针对汽车内饰按键,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身体特征和肢体操作姿态的操作时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汽车模拟驾驶器和人体运动捕捉系统,采集9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肢体操作姿态和操作时间;然后,统计分析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接着,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操作时间预测模型;最后,利用测试按键和5名新驾驶员的操作数据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躯干侧倾和前倾、肩关节前后摆、肘关节屈伸以及手臂的内外旋转等肢体运动和驾驶员的身体特征均是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测试按键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0.212 s,新驾驶员为0.226 s,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对于汽车内饰部件的便捷性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机工程学,是把人的因素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参数,为产品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从而优化人机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逐步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汽车的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车-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善了驾驶员的操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安全性、舒适性。本文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机构进行研究,通过驾驶员作业空间布置,汽车安全性、驾驶员坐姿等方面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两项分测验中不同水平军车驾驶员的成绩,验证海军不同水平军车驾驶员的速度预期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的差异,以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方法选取90名军车驾驶员为被试,以他们在两项分测验中的反应时为指标,考察了不同水平驾驶员对不同运动速度的目标的预期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结果 (1)当目标物体运动速度为每秒80、110、和140像素时,汽车驾驶员会提前预测,并且优秀驾驶员、一般驾驶员和较差驾驶员判断的误差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2)当目标物体运动速度为每秒170、和200像素时,汽车驾驶员会推迟预测,并且优秀驾驶员、一般驾驶员和较差驾驶员判断的误差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3)目标刺激在三组运动,三组静止条件下,优秀驾驶员、一般驾驶员和较差驾驶员的判断反应时差异显著。结论 (1)汽车驾驶员在对目标对象速度预测中,速度较慢的运动目标大多被试提前预测,速度较快的运动目标大多被试则推迟预测,差异非常显著;(2)追碰静止的目标的反应时比追碰运动目标的反应时要短,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气缸压力表是检测汽车发动机气缸压力的一种重要工具,根据气缸压力表测出的气缸压力数据,可以帮助汽车修理技术人员、汽车驾驶员准确、迅速判断出汽车发动机的故障和所在的位置。因此,气缸压力表被称作汽车修理技术员的眼睛,在汽车发动机修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据统计,约有50%的汽车事故是偏离正常行驶的车道引起的。车辆偏离报警系统会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提醒驾驶员,汽车正在偏离正常行驶的车道,让驾驶员及时纠正行车路线。本文介绍一种车辆偏离车道报警系统的图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环境下建立了某微型车的动力学整车模型以及道路模型,用step函数描述制动力矩,用制动力矩的时间历程来映射驾驶员的意识状态,并进行了制动工况的虚拟试验仿真。以汽车的动力学响应为依据,定量的分析了驾驶员的制动行为对汽车制动安全性的影响:驾驶员的制动踏板力等于某一中间值时,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对其最为敏感;而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动作时间对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是汽车工业的一大进步。相对于手动变速器来说,简化了驾驶员的频繁操作动作,减轻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对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和乘客乘车的舒适感都有很大的改善,但自动变速器比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复杂了许多,这也就给我们维修检测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论述本人通过排除自动变速器带式制动器的故障,体现自己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工业发展,如何克服汽车新技术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方式事故率较高,安全性相对较差。因此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怎样预防事故发生,做到安全行车,责无旁贷,责任重于泰山,要增强驾驶员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法制观念,驾驶员应熟悉和掌握汽车安全行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汽车节约燃油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本人从事20多年驾驶工作的经验针对如何节约汽车燃油这一问题,分别从合理选用车型、节油产品和汽车保养、驾驶员技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了汽车燃油的节约是具有可行性而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李琦 《工业设计》2012,(3):173+175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式越来越严峻,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汽车智能刹车系统设计正是基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来实现在行车过程中给汽车驾驶员提供的必要技术设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车智能驻车刹车系统的原理、分类以及优势,并对汽车智能驻车刹车系统的应用加以介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阳  高健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310-310
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位于汽车前部的转向管柱及转向轴在碰撞力的作用下要向后即驾驶员胸部方向运动,驾驶员受惯性的影响有冲向方向盘的运动。能量一部分由约束装置加以吸收,另一部分传递给方向盘和转向管柱,良好的汽车转向系统应能够保证驾驶员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受到的伤害最小,汽车吸能转向管柱的应用在汽车转向系统吸能方面起到较大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吸能管柱的结构及原理,阐述了吸能转向柱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论证了这种结构缩短了汽车正面碰撞时方向盘后移尺寸,降低了驾乘人员受二次伤害的程度,提高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参考国内摩托车驾驶员关于交通安全的态度问卷,并结合汽车驾驶员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态度问卷”。通过抽取持A、B、C三种执照的391名驾驶员组成样本,并基于该样本的测量数据对问卷进行修订。经初步的修订并检验,最终构建了包含“安全驾驶态度”、“饮酒驾驶态度”、“交通规则态度”、“超速驾驶态度”、“疲劳驾驶态度”和“生命态度”六个分问卷共25个题项的问卷结构。该问卷具有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张耀丹 《硅谷》2014,(7):32-33
基于机械传动控制的汽车爆胎应急装置是由胎压传感器感应、单片机控制及机械传动三大部分组成,具有结构简单、高性能、易安装、工作稳定的特点。本装置设计可以在汽车发生爆胎情况时防止驾驶员猛踩刹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汽车爆胎时由驾驶员的不当操作所引发的事故,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该技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方便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员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汽车驾驶员模型是研究人-车-环境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章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人的特性的驾驶员PID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心理测验方法,分析了事故与无事故汽车驾驶员在注意品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事故驾驶员比无事故驾驶员的注意范围小,注意转移分配的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易集中。此外,驾驶员的注意品质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飞机上有黑匣子,而我们经常乘坐的汽车,也逐步开始安装黑匣子——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主要作用是:对驾驶员驾车过程中车速、转向灯、刹车、驾车时间等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实时记录,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为交通事故后事故分析以及责任认定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应用在车队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上,对提高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中赟 《硅谷》2013,(11):88-88,2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09年的产量就突破了千万量。汽车不断的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这当然会使得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汽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振动和噪声等问题。长期以来许多汽车生产厂商致力研究振动噪声问题。轿车制动时导致汽车方向盘抖动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也使得驾驶员会更加容易疲劳,所以研究轿车制动引起方向盘抖振分析与控制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压力,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目前很多品牌的汽车都加装了汽车主动防撞安全系统。加装主动防撞系统后,能够消除部分隐患,减少交通事故概率,并且尽量不影响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该文首先研究了作为主动防撞系统的核心的安全距离模型,发现驾驶员反应时间是影响安全距离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而分析研究了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各种特性,最后将驾驶员特性添加安全距离模型中,为不同驾驶员计算出更贴合其自身特点的反应时间和安全距离。通过仿真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