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用GC/MS联用仪对染料废水进行分离,定性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阐述了电化学还原一种和絮凝-生物氧化处理对染料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检测结果证明:电化学还原-中和絮凝-生物氧化处理对染料废水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为90%以上,97%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和发展,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膜生物反应器,介绍了近两年来国际上膜生物反应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在城市污水回用中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提出MBR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品废水排放量大,易于造成有机污染。采用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BR)工艺对某实际乳品废水分别开展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当投加量为200~300mg·L-1时,对乳品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65%和80%~9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水水质;对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一步用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当COD负荷率为2.9kgCOD/m3·d时,系统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对基于小试研究所提出的实际废水处理流程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乳品废水运行稳定且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4.
高氨氮在厌氧发酵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成分复杂,常含有多种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成分,且不同废水所含毒物的种类、浓度相差很大,因而影响到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例如,高浓度的氨氮就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常遇到  相似文献   

5.
以糖精钠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双氧水量、硫酸亚铁量、微波消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00mL糖精钠废水,加入3.0g硫酸亚铁、0.5g活性炭和7.0mL30%双氧水,反应3分钟后,去除率达到61.2%,与传统的芬顿氧化工艺相比,微波消解有利于废水COD去除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气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COD、色度和浊度偏高等问题。采用Al2(SO4)3、PAC、PFS、FeCl3对煤气废水生物出水进行了混凝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量下,4种混凝剂对CODcr去除率分别为58%,59%,62%和66%;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1%,94.5%,96%和92%;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3%,46%,66%和68%。以PFS为混凝剂考察了不同pH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pH条件下混凝机理。通过经济对比分析,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的条件下采用PFS处理煤气废水生物出水药剂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蒽醌染料废水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治理难度大。本文通过对蒽醌类染料废水的专利及非专利文献进行调研整理,从物理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生物法(好氧法、厌氧法、厌氧-好氧联合法、新兴微生物或细菌吸附或降解法)、化学法(混凝法、化学氧化法、高级氧化法)三类方法介绍国内外蒽醌类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找到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任百祥 《松辽学刊》2014,(1):102-104,107
论文采用超声与Fenton高级氧化技术联合处理啤酒废水,同时考察了影响啤酒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当功率为200 W,超声波频率为45 kHz,初始pH值为2,超声时间为20 min,H2O2浓度为70 mmol/L,FeSO4浓度为7 mmol/L时,啤酒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9.8%.  相似文献   

9.
厌氧生物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中温厌氧消化条件,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可溶性的偶氮活性染料处理效果较好;当污泥浓度在2~4gVSS/L,反应时间为22h,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0%左右;染料的浓度在0~200mg/L时几乎没有抑制,染料浓度达到2000mg/L时,属重度抑制.废水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24完全析因实验设计,研究4种工艺参数因子(氧化剂H2O2用量、催化剂FeSO4用量、pH和反应时间)共同作用对芬顿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规律,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算各因子主效应和高阶交互效应对COD去除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臭氧对活性染料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脱色深度处理,对比考察了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和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对废水COD、色度、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1%、97%和71%,相对使用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氧化工艺,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具有停留时间短,能耗低,臭氧利用率高等优势,是一种非常适合染料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正>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污水处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MBR具有出水水质良好、污泥量少、易于运行调控、节省空间等特点,逐渐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废纸造纸废水生物处理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利用废纸造纸的企业不断增加,废纸回用率明显上升。然而,由于废纸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细小纤维、油墨、树脂、化学药品和机械杂质等污染物,仍然需要治理。目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生化法、化学法以及三种方法的组合工艺。在各种组合工艺中,“物化 生化”法应用最普遍。目前,国内废纸造纸废水“物化 生化”处理方法生化段的选择主要有两类:①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A/O法、SBR法、百乐克、选择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②生物膜法,主要是生物接触氧化法。本文就“物化 生化”法中生化段的选择做一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废纸造纸企业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提供一个参照。一、两类生化处理方式的比较分析尽管两类生物处理方法都可以使废纸造纸废水达标排放,但是两种方式下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投资、运行费用,各自的适用范围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就从有机物降解动力学、传质速率,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1.有机物降解速率比较分析。废纸造纸废水中BOD5浓度较低,可生物降解物质含量较少,因此生物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基质的好氧微生物转化速率可用与微生物浓度相关的一级反应来表示[2]。rv,s=(uobs/Ymax)XB(1)...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它把膜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用高效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朱焕山  任庆  张晶 《河南科技》2003,(15):29-29
COD在线监测仪在污染源废水监测中,由于水质中所含还原性物质成份不同,氧化反应难易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段污染物浓度波动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掖造纸废水流经灌区不同点进行微型生物监测得知 ,废水灌区微型生物共有 37种 ,其中藻类 1 0种 ,原生动物 2 7种。37种微型生物均属多污性、α-中污性或β-中污性种类 ,对灌区农作物及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难生物降解石油树脂生产废水Fenton氧化处理效果,考查了各影响因子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2.5、FeSO4投加量为800 mg·L-1、H2O2投加量为3000 mg·L-1、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50~55℃的条件下,Fenton氧化工艺COD去除率为73%左右.将Fenton氧化处理水同低浓度含油废水混合后经进一步混凝沉淀处理,处理水COD值可降低至350 mg·L-1左右,达到了污水三级排放标准(COD<500 mg·L-1).  相似文献   

18.
水质监测过程中,常用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衡量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该值用于表示被测水体中可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是废水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测定水样COD通用的国家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回流法,但是这种方法需回流消化2h才能氧化大部分的有机物,测定时间长,不利于快速监测分析和大批量分析,且试剂用量大,分析成本高。  相似文献   

19.
王瑞  史健鹏 《河南科技》2013,(2):174+19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排水车间在应用MBR(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s)技术处理炼油废水遇到的膜组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介绍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为MB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染料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产生的印染废水成为了水系环境的重点污染源之一,而染料的数量和品种的日益增加,及产品结构和印染工艺的不断改变,使得印染废水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处理难度也随之加大。本文主要介绍生物吸附处理法的机理、优缺点及生物吸附剂的选择,通过对传统吸附方法的比较,对生物吸附法进行评价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