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平调节装置的调节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未能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平调节装置.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地面与水平面的倾斜情况,并由单片机和驱动器控制步进电动机的运行,进而控制螺钉的升降,最终实现载物台面的水平调节.相对于其他的水平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在调节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更臻完美.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测数据资料对比,论述了变速调节螺杆式空压机的节能效果,叙述了多台普通空压机和1台变速调节空压机并联运行并由变速调节为主的控制方法,提出实际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测数据资料对比,论述了变速调节螺杆式空压机的节能效果,叙述了多台普通空压机和1台变速调节空压机并联运行并由变速调节为主的控制方法,提出实际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与节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开发的离心泵性能测定平台,考察了IHG32-125型离心泵的出口阀调节、单泵及双泵变速调节、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等不同方式的调节特性及能耗损失,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对于单泵,当输送量由5.8m3/h降至4.7m3/h时,变速调节能耗仅为阀门调节能耗的62%;对于双泵,当输送量由10m3/h降至7m3/h时,双泵变速调节能耗为阀门调节能耗的46%,为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调节能耗的61%。因此利用变频技术而实现的变速流量调节的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显著,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水泥熟料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阀门由人工进行调节,存在调节不及时、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数据融合驱动的余热锅炉阀门调节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AQC余热锅炉阀门调节历史数据驱动建模,以达到余热再利用的最大化.首先,针对冷风阀调节数据多变性和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过采样决策树的冷风阀调节预测模型;其次,针对入口阀和旁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热计量系统初调节的特点和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手动温控阀的简易调节方法,由分户热计量系统自身特点,分析阐述了该方法的自身的合理性可行性.最后在计量供热初调节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的初调节实例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涡桨五型发动机在转速摆动的同时,也会伴随着燃油压力和切油电压等参数的摆动,这些参数都是发动机各系统测量的指示参数,直接反映出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由于发动机转速往复波动而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需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1转速摆动的原因转速摆动说明了发动机转速调节系统稳定性不好。涡桨五型发动机在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是由转速调节系统和转速调节校正系统两部分共同完成的,转速调节系统由调速器和螺旋桨组成,其功能是使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预定的平衡转速上,转速调节系统性能不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运行的供暖系统与设计情况有很大差别,由文献[1]给出的理论供暖运行调节关系式,根本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了实际复杂情况下的运行调节关系式的试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采用PLC和变频器控制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由PLC进行逻辑控制,由变频器进行压力调节。PLC和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经过变频器内部的PID运算,通过PLC控制变频与工频的切换,实现闭环自动调节恒压供水。系统具有压力稳定、节能、工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部分内模控制(Partial Internal Model Control)仅有一个可调节参数,性能调节不明确,调节范围小等不足,提出部分内模控制与三自由度内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存在干扰和模型失配的不稳定对象具有调节参数明确,控制效果好,调节范围明显增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进制数字的相位解调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多进制数字调制中的相位解调。文中在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模型基础上,引入了M进制相位调制信号的表达式,在多进制数字相位解调中分别对四相绝对相移键控和四相相对相移键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四相绝对相移键控的解调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方法进行解调,四相相对相移键控的解调分有相干解调和延迟解调两种分别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Fe-0.79 mol%C二元合金为例,采用多相场法,模拟研究了包晶相变过程中不同过冷度下奥氏体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过冷度对奥氏体生长速度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晶反应过程中,在界面迁移率与溶质富集的影响下,靠近三相节点处的部分δ相重熔,导致γ相向δ相内生长;当液相中的球状δ相表面发生包晶相变时,γ相作为一个外壳包围着δ相生长,最后在δ相周围形成一层γ相的核壳;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包晶相变的驱动力增加,γ相的生长速度加快,γ相包围δ相的量越多。  相似文献   

13.
Nd—Fe—B磁性材料中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硬磁相、富硼相和富钕相着手来研究Nd-Fe-B型永磁材料的氧化性质。实验表明富钕相最易氧化,硬磁相其次,富硼相最不易氧化。Nd-Fe-B型永材料的氧化性质类似于硬磁相。在硬磁相被氧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硬磁相不断被分解。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对低压电网单、三相负荷供电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单、三相应分开供电。对单相负荷供电采用单相三线制;对三相负荷供电采用三相三线(△)制;对单、三相混合负荷供电采用三相四线(△0、V0)制,具有巨大节能效益,并对此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关于相平衡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分析多组分复相体系的基础上,对体系进行分类,提出“理想相平衡”和“非理想相平衡”的概念,研究了多组分复相共存体系的相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地震动相位谱与相位差谱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相位差谱主值的概念,讨论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加以区别,能有效地克服过去相位谱与相位差谱概率特征的不协调性。在假定相位差谱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对相位(差)谱主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结果与Ohsaki对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结果非常接近,说明本文的思想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低插损、大相位覆盖范围的加载缺陷地结构(DGS)的微带线液晶移相器,利用 HFSS仿真软件对 DGS微带线液晶移相器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改变DGS的形状来改变单个移相单元的色散特性,提升单个单元的移相能力,从而减少移相单元的使用数量,降低移相器传输线整体插损。以哑铃型DGS的液晶微带线移相器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了5种形状的DGS(哑铃型、减少DGS面积、一阶分形、三角形、交叉型)的移相能力和插损差异。仿真结果表明:下一阶分形和交叉型DGS微带线液晶移相器移相能力较好,最后对不同介电常数的移相器进行仿具观察其S 参数和移相能力,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移相器作为一种可调控导引波输出信号相位的功能性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波束形成网络、相位调制器、相控阵天线等电子、雷达、通信系统并对相关系统性能的优劣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兼具高性能、稳定性、小型化、低成本的实用化微波移相器对于微波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为解决当前技术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实现相关技术革新,需从整体上分析各类移相器的技术概况、优劣势与发展现状,精确梳理移相器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移相器的设计。基于以上目标,对移相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别介绍了铁氧体移相器、PIN二极管移相器、MEMS移相器、铁电移相器的移相原理与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基于BST铁电材料移相器的微波电路设计,并结合相关技术趋势对BST铁电移相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孔结构对有机相变物质相变行为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了 4种孔结构不同的多孔介质作为有机相变物质的储藏介质 ,研究了有机相变物质在这些多孔介质中的储藏情况和相变行为 ,分析了多孔介质的孔结构对有机相变物质的相变行为的调节作用 .对于比较纯的有机相变物质 ,孔结构的调节作用使得相变温度范围宽化 .随着储藏量的增加 ,相变温度移动的幅度增大 ,但对于成分复杂的有机相变物质 ,多孔介质孔空间对其相变行为的调节作用比较复杂 ,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20.
基于傅里叶变换移相测量的相位测量轮廓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移相误差是移相法相位测量轮廓术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一种对实际步进移相值进行测量,消除移相误差对相位测量影响的算法,该算法将傅里叶变换相位测量和移相法相位测量相结合,利用傅里叶变换相位原理测量每次移相的实际相移量,然后根据相移实测值计算相位分布,进而获得物体表面蝗三维数据。该算法能够准确测量每步移相的实际相移量,不要求移相的均匀性和重复性,只需3帧图像就可解调出相位分布,不受移相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际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基本消除由移相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