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兔牙周膜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兔牙周膜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基础。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牙周膜组织,通过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兔牙周膜细胞。取第4代免牙周膜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组织来源。结果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兔牙周膜细胞,细胞形态呈梭形。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说明细胞为中胚层来源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结论酶组织消化块法可以很好地进行兔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且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纤维化疾病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结肠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胰酶联合差速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成纤维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A7R5细胞对比进行鉴定。结果:结肠组织块贴壁培养8d后成纤维细胞爬出,12d进入增殖时期,15~20d基本长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扁平多突的纺锤形或星形;HE染色,成纤维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纤维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α-SMA、S100A4和E-cadherin均呈阴性表达;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A7R5细胞S100A4呈阴性表达,α-SMA、Vimentin和E-cadher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采用胰酶联合差速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成功原代培养出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贴壁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建立稳定?经济?高效可行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组织,剪成均匀组织块后贴壁,皮肤边缘长出薄层致密细胞团后胰酶消化?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此方法与酶消化法相对照?结果:优化贴壁法成功率100%,取得组织后2 d沿皮肤边缘均开始生长高密度类圆形细胞层,在1周内可获得高质量?高数量的细胞,传代贴壁后经镜下形态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确定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较之酶消化法,优化贴壁法细胞存活率高,活性及纯度好?该方法可稳定?经济地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IF)原代培养的成功率,快速建立体外细胞研究模型。方法 采取组织块与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牙周膜组织块,获取细胞;用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体外细胞生长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成功率为77.8%。获得的细胞呈梭形,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抗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长良好。结论 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 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 、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0.25%胰酶消化分离出生后1 d和3 d东方田鼠乳鼠皮肤较出生后5 d组织可获得较多数量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一般6 ~7 d长满培养瓶,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明显;DMEM和1640两种培养液均可用于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但细胞传代后生长趋缓,只可传代2~3次。本实验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未能培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确定了有效分离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日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前列腺原代基质细胞(PS)培养的方法,并研究年龄与胶原打底对于PS的影响.方法 对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分别进行酶消化法、组织块法、酶消化法+组织块法PS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PS进行鉴定.结果 组织块法成功培养PS.酶消化法中PS细胞接种后3 d贴壁率仅6.4%,细胞2周已经老化.酶消化法+组织块法培养细胞无法贴壁.胶原打底组细胞贴壁率与生长状态优于普通瓶底组,供者年龄<60岁的PS贴壁率与生长状态优于供者年龄≥60岁的PS.结论 组织块法简单易行,适于行前列腺PS培养.胶原打底与供者年龄<60岁的原代细胞培养更适合行PS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培养人肝癌组织伴生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长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肝癌伴生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首次传代,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的纯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膜波形蛋白(v im entin)、角蛋白(keratin)表达情况,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约1周可见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5周左右细胞基本长满培养瓶底。首次传代时应用胰酶消化法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初次纯化,第2次转种时先后应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再次进行细胞纯化,第3代以后基本可获得呈典型克隆性生长、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周期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v im entin染色阳性,keratin染色阴性。结论:在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肝癌组织伴生成纤维细胞,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肝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等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探讨鼻咽癌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 收集未经放、化疗的鼻咽痛初诊病人鼻咽部肿瘤活检组织33例,其中17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16例采用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用含2%胎牛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干贴壁时间、成功率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并通过倒置显微镜、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生长曲线、生存分析来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为23.5%(4/17),干贴壁时间为4.47±0.48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13.75±1.5d;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为62.5%(10/16),干贴壁时间为7.88±1.01 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8.3±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培养法,细胞多层重叠排列,结构不清,始终没有继续繁殖生长;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细胞呈梭形,核大居中,多个核仁,抗人角蛋自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生存时间均数为62.72d.结论 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较组织块法成功率高,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短,干贴壁时间长;低浓度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适合鼻咽癌原代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消化培养法,分2组培养,1组为消化并过滤后的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组,另1组为消化后未过滤的带组织块培养组,均用含2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待细胞长成良好单层后消化传代,分别观察记录细胞在原代和传代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 过滤组角膜缘干细胞在培养24h后开始贴壁生长,7~10d形成良好单层,细胞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核较大,呈原始细胞特征,传代培养时见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核变小,成纤维细胞少见;带组织块培养组原代培养时与过滤组无明显差异,传代时则见成纤维细胞渐增多,至第3代时占主导并抑制了角膜缘干细胞的生长。结论 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兔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时应滤除组织块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法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效果。方法将新生3d的SD大鼠视网膜分离为小组织块,分别采用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换液时机械震荡等方法获得纯化的Müller细胞。从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方面比较两种细胞培养方法的效果。结果酶消化法获得的Müller细胞数量多于组织块法(t=2.264,P<0.05),且用时短。两种方法培养的纯化Müller细胞增殖速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酶消化法是一种高效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人胃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及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人胃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与角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人胃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人胃成纤维细胞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胃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传代,表现为长梭形或星形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RT-PCR法与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胃纤维细胞表达CTGF。[结论]组织块法培养的人胃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人胃成纤维细胞能合成CTGF。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获得纯度高的细胞进一步对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在Mc-Carthy方法基础上改用出生后1d的SD大鼠的大脑皮层,结合机械分离和胰酶消化后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差速贴壁1h,培养14d以后上摇床以去除混杂细胞,细胞融合后传代,每次传代前都经历胰酶冲洗和差速贴壁,传3代后利用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过原代传代及纯化,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并有较高的纯度。GFAP-FITC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经过合理取材、改良纯化方法后,可以更为简便得到纯度很高的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鲍荣辉  周军  周畅  姚志  廖磊 《海南医学》2012,23(6):23-25
目的培养成纤维细胞,建立不同种属来源的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比较其形态差异。方法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利用差速培养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染色鉴定。结果接种24h后细胞全部贴壁,48h后人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体积增大并伸出伪足,形状以梭形或不规则形为主;而大鼠胸主动脉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相对较慢。结论用Ⅰ型胶原消化动脉的成纤维细胞效果较好,用差速生长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胚髁突软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人胚髁突软骨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传统两次酶消化法、改良酶消化法进行髁突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和HE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未见细胞从组织块爬出;而传统的两次酶消化法可获细胞数为10^5/mL,但使用的胶原酶浓度高,消化时间较长;改良的Ⅱ型胶原酶消化联合胰蛋白酶法,对原代髁突软骨细胞分离取得了优良而稳定的效果,可收获细胞数为10^7/mL。结论改良的Ⅱ型胶原酶消化联合胰蛋白酶法是一种良好的人髁突软骨细胞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牙周组织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对原有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改良,期望达到培养成功率高、原代培养时间短且操作简便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冠延长术”的牙周相对健康者9人,取冠延长术切除的领圈牙龈组织进行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方法包括改良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改良酶消化法使用2.5 g/L DispaseⅡ酶(Ⅱ型分离酶)浸泡组织块过夜,将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离,再用0.025%(质量分数)不含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胰蛋白酶静置消化上皮碎片10 min,不弃去上皮碎片直接离心并重悬细胞,不仅降低了酶的消化浓度,减少了消化时间,还简化了重悬细胞的过程;组织块法相对以往方法并无改良。观察两种方法所培养原代细胞的生长过程,在培养成功后对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后的酶消化法能够比较快地培养出细胞特征明确的人牙龈上皮细胞,成功率达88.9%,且细胞成片状生长,10~14 d后可传代,传至3代后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直至凋亡,而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功率虽然相同,但时间更长,17~22 d后才可传代。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改良酶消化法能够快速培养出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并传代,可作为细胞学研究的稳定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王庆跃  李丹  魏莎莉  张丽 《重庆医学》2011,40(34):3472-3473,3539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与机械振荡相结合分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接种后通过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接种24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培养3d后细胞排列紧密、形态为长梭形。经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成功获得了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结论胰蛋白酶消化与机械振荡相结合可成功分离并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胚芽干细胞的提取、培养和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筛选胚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活力最佳时期。方法:分离受精11d小鼠生殖腺嵴,经消化制备成胚芽干细胞悬液,将细胞分别接种于基础培养液、同种胎鼠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添加LIF的基础培养液、有饲养层的培养基和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5种不同的培养体系中,比较观察在5种培养体系中胚芽干细胞的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体外分化情况。结果:①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基础培养液中培养时,胚芽干细胞贴壁明显减少,EGC克隆形成很少,传代率很低;②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或同种胎鼠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时,细胞生长情况与基础培养液培养相比无明显差异;③有饲养层存在时,4~6d后出现鸟巢状胚芽千细胞集落。传4代后集落逐渐减少、变小。6~7代后集落消失;④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2~4d即可见EGC集落形成。传6代后细胞的集落逐渐减少、变小;⑤在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第2、3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接种24h后细胞呈对数生长。培养液的更新可以显著影响小鼠胚芽干细胞的生长。第5代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与饲养层细胞或腹壁组织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较好地培养和扩增胚芽干细胞;第3代细胞的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18.
无血清饥饿法去除神经组织培养中的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去血清饥饿培养方法去除神经组织培养中的成纤维细胞。取 2日龄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和双侧嗅球 ,酶消化、离心 ,1 0 %胎牛血清 (FCS)DMEM体外培养 ,如果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 ,换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状况可反复上述过程。S 1 0 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雪旺细胞和嗅鞘细胞纯度。结果 :换无血清培养液后 ,成纤维细胞迅速死亡 ,S 1 0 0免疫荧光染色雪旺细胞和嗅鞘细胞的纯度可达 98%~ 99%。此方法简捷、易操作 ,为神经组织培养中去成纤维细胞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