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光声光谱气体分析技术灵敏度高、无需消耗载气、监测气体种类多、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技术的缺点,是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监测方案的最佳选择。光声光谱气体分析系统采用动态顶空平衡法进行油气分离,采用光声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油浸变压器大多采用油纸组合绝缘,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潜伏性故障时,最好的监测手段就是对溶解于变压器油中的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现从判断油样中气体成分、分析气体含量超标原因入手,对变压器内部存在的故障及其严重程度、发展趋势进行诊断,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它实现了对变电站内大型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适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其内部故障,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弥补了试验室检测分析周期长的不足;文章通过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与管理,提出如何实现在线监测与离线检测之间的优势互补,为保证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和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局部放电主要是因为在外施电压作用下,静电荷会在电场中绝缘较弱的位置发生静电游离.这种脉冲型放电是引起绝缘劣化,进而导致变压器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建立能准确描述放电脉冲在变压器中传播特性的仿真模型,已有的局部放电定位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现场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识别局部放电信号有较大难度.指出综合运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构建统一的在线检测平台,将是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设备中重要组成设备之一,对保证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中,变压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能够对变压器早期故障进行准确诊断,有效减少了设备的事故停用率,文章主要针对DGA(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分析讨论了其故障诊断原理。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故障征兆和故障类型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需要结合一定的故障诊断技术进行判断。而就目前来看,除了使用油中气体分析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也可以用于诊断变压器故障。因此,文章对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基于BP神经网络和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两种故障诊断技术展开了分析和比较,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网容量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那么设备故障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变压器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需要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要有效监测变压器绝缘油中的气体。文章简要分析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在供电公司的实践,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是整个电力系统和电网中的重要设备,对于变压器的故障检测主要有色谱分析检测和电气量检测。前者主要是对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的产气速率、三比值法和含量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确定设备运行是否属于正常或存在潜伏性故障以及故障类别,能有效判断变压器的内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9.
电力变压器在电网中担任着核心角色,但是目前的维修模式存在着盲目强制性,往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为解决此现象,通过研发变压器油在线检测与故障预警系统实验装置,建立应修尽修的预测性维修模式,实现变压器在线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运行故障分析预警功能。通过FreeRTOS并行实时采集数据变压器油的基础数据,利用python的pytorch深度学习模型处理数据,实现通过变压器油间接监测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上报实时数据与预警信息,减少由于故障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节省变压器检修的人力物力消耗,加快我国智慧电网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健 《电子游戏软件》2014,(17):194-195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对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近年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采用的故障诊断技术,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电力设备,其运行状态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息息相关,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是油中溶解气体法,它对于发现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非常有效,然而由于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样本比较少,属于小样本数据,而支持向量机对于处理小样本数据情况下的分类问题非常有效,因此文章结合支持向量机、油中溶解气体法来建立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另外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参数g和惩罚因子C对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文章还利用遗传算法来找出最优的参数,从而使其具有最佳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2.
GIS是以SF6作绝缘介质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简称,也成封闭式组合电器和气体绝缘变电站。它是将变电站中除变压器外的电气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管和过渡元件等全部封闭在一个接地的金属外壳内,壳内充以0.34MPa-0.4 MPa的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对于GIS这种设备完全封闭在金属外壳中,不能依靠人的感官发现故障,为了准确对其内部的局放进行定位,可以采用压电式传感器对GIS进行局放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其内部故障并进行维修。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高压开关柜起着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电能转换、控制通断等作用,它的工作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从长远来看,高压开关柜中的绝缘材料会在电气、机械、环境温度等共同作用下发生绝缘劣化,容易导致电绝缘强度降低,甚至失效,极易导致电网发生停电故障。实践表明,局部放电是设备绝缘恶化,以致发生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已成为开关柜绝缘状态评估的主要方式。可靠、准确的局部放电检测可以直接反映电气设备内部的绝缘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绝缘故障,避免发生停电事故,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探讨了目前主流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方法与手段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是诊断变压器故障的常用方法,能及时发现变压器内部的潜伏性故障。为了减少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全连接层用卷积层替代,实现了端对端的变压器故障输出。相较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提升了故障诊断准确率,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栋  李贞  李斐 《轻工设计》2014,(32):14-15
文章通过油色谱试验技术发现某500kV变压器初次投运后的异常情况,通过累计一个月的色谱试验数据分析判定变压器发生了内部放电故障,结合超声波定位、局部放电等电气试验进行故障分析与定位,结合解体检查制定处理措施消除内部绝缘强度不够造成的运行期间放电故障。  相似文献   

16.
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与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相关局部放电是电力变压器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上可以通过检测局部放电状况来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文章针对变压器局部放电所产生的超声波的传播特点,设计了一款对超声波的旋转展开检测机构,使传感器检测时灵敏度更高,以获得更加精确、误差极小的超声波信号。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与电网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高压、超高压输送线路被逐步建立起来。电力变压器作为电网构成的最基本元器件之一,变压器的可靠性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变压器的绝缘中,尽管国内外都致力于开发无油变压器,但是现今最主流的变压器多是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其依靠油和纸板来进行变压器绝缘。通过对变压器绝缘故障进行统计发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故障多是由于油-纸绝系统的失效、缺陷以及破坏等造成的。因此,油、纸绝缘系统的好坏关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生命。油、纸绝缘受到将会加速变压器绝缘系统的失效、老化,严重影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正常使用。文章将在分析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受潮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干燥、防潮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电网规模和装机容量日益增大;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对电力系统中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变压器的故障可能对电力系统和用户造成重大的危害和影响。本文就广东江门电力分公司变压器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在线检测引入到变压器的故障诊断中,能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加大在线检测力度,把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变压器检修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中加入Access数据库进行研究,基于专家知识库进行对现场工程中变压器的实时状态则采用潜伏性故障诊断技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专家知识库系统可较为准确地判定变压器的绝缘水平,并为现场人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变压器的运行过程当中,对变压器的故障监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借助于变压器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电力工作者能够实时掌握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变压器的故障,进而保证了变压器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文章主要阐述了变压器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