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属于中医"肩痹"范畴。本病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1]。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本病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属太阴经病证;以肩外区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  相似文献   

2.
推拿结合缪刺治疗肩周炎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有称"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等.此病是一种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常见症,好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近3年来笔者用推拿结合缪刺法治疗肩周炎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近几年笔者采用推拿和以韭菜汁、麻油为润滑剂刮痧双管齐下的方法治疗2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范畴,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以长期肩痛、活动障碍为特征,是肩关节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笔者自2010年以来运用针刀闭合松解结合三痹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中医称为"肩痹"、"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属"筋痹"范畴.因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社会工作压力增大,肩周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已引起广泛重视.自2006年以来,我们以巨刺、阳陵泉穴为主,配合辨经取穴,治疗本病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医杂志》2021,(3):36-36
肩周炎,中医学也叫"漏肩风""肩凝症",表现为肩周疼痛,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由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肝肾气血虚损,加上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肩部经脉所致。中医学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疗法则,多以针灸、针刀配合局部理疗的综合治疗手段为主。早期(1个月内):不宜锻炼,需减轻持重;粘连期(3~6个月):需配合自主练功活动如"手指爬墙""叉手托上""体后拉手"等动作;缓解期(6个月后):需注意保暖,活动适量适度。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因退变、损伤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常见病证.因本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故有"五十肩"之称,其发病病因与感受风寒有关,故有"漏肩风"之称;本病后期肩关节广泛粘连而活动严重受限,故有"冻结肩"或"肩凝证"之称.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又称"冻结肩"、"漏肩风"。笔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中药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6例,取得很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治疗病例共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在30  相似文献   

9.
<正>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肩凝、冻结肩、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患者以肩关节疼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以理疗、针灸、药物局部封闭、口服消  相似文献   

10.
肩颈痛属于痹症 肩颈痛是如今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以肌肉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的病症.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学生受到肩颈痛的困扰,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于长时间坐姿不正,缺少休息而导致肩颈痛,轻者常感到肩颈的酸痛不适,重者则影响到关节的活动并且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肩颈痛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发病多与风、寒、湿、热等邪气有关.《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症,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之气也."叶天士对于痹症日久不愈有"久病入络"之说,王清任则认为痹症与瘀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肩周炎属中医"肩痹"、"肩凝"的范畴.由于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男女患者,故称"五十肩";患者多有肩部受风遇寒或睡眠时肩部着凉等诱因,故又称"漏肩风"、"露肩风"、"肩凝风"等;罹病后患肩抬举困难、运动受限,生活难以自理,故又名"冻结肩"、"肩凝症"等.针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笔者采用<内经>记载"合谷刺"治疗为主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廉玉麟教授分期治疗肩周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漏肩风、肩凝、冻结肩等。廉玉麟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根据肩周炎病理变化,将其分为2期: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针刺治疗以远端取穴为主,采用"巨刺"法,针刺中平穴,肩关节周围围刺作为配穴;稳定期针刺只局部取穴,主要采用"肩三透",配穴同急性期。此针法临床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是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肩周炎的发生主要与慢性劳损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软组织退行性改变;长期过度活动、不良姿势等导致的慢性劳损;上肢创伤后肩关节固定时间过长,周围组织继发萎缩、粘连;肩部肌肉组织挫伤等。中医认为其发  相似文献   

14.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1]。古人称"五十肩""漏肩风"或"痛肩"。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广泛压痛,肩关节活动障碍(特别是患臂外展、外旋、后伸时受到明显限制),并且夜间疼痛加重,日久可见  相似文献   

15.
<正>肩周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医学上也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本病是由于肩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继则软组织增生、粘连、疤痕、挛缩等改变,限制肩关节的活动,临床特征是以静止及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近年来,臭氧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对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7例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法,对照组47例,采用布洛芬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定法及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对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0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4项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法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7.
<正>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属祖国医学的“痹症”。又称“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等。临床上以肩部疼痛、活动时加剧、上肢外展及后伸、旋转活动受限为主症。笔者2年来使用穴位注射药物,结合下肢远端取穴治疗该病52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曾称冻结肩,中医称漏肩风,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早期以疼痛为主,向颈部、前臂、手指放射,夜间疼痛加剧,晚期可发展为以功能障碍为主的“冻结肩”,导致关节粘连、僵硬。生活和工作困难,重者甚至彻夜难眠。笔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加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0岁;右侧肩周炎36例,左侧肩周炎24例;病情最短1个月,最长4年,多数在3个月~1年之间。1.2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各个方向轻微活动后即感剧烈疼痛,不能穿衣及梳头;(2)上…  相似文献   

19.
按摩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漏肩风等。本病以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为主症,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以五十岁左右居多,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范畴,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以长期肩痛、活动障碍为特征。笔者自2010年以来运用针灸推拿结合三痹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