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阴茎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术在阴茎癌原发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阴茎癌患者33例.患者平均年龄46.8(24~70)岁.其中肿瘤位于包皮的10例,位于阴茎头的21例,位于阴茎根部的2例;原发肿瘤分期T1及以下的30例,其他分期3例;包皮广泛切除及补充切除8例、阴茎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术18例,包皮环切术+阴茎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术6例,保留阴茎的阴茎头部分切除术1例.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5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局部复发率15.1%(5/33),平均复发时间6(2~14)个月.性功能恢复满意率93.9%(31/33),排尿功能恢复满意率100%.结论 根据适应证选择阴茎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阴茎癌安全有效,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满意.局部复发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的21例浅表性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行保留阴茎头手术,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6岁,阴茎癌病灶范围侵犯到阴茎头、冠状沟和阴茎体的皮肤组织。经临床分期分级,21例患者中,TaG1期6例、TaG2期5例、TisG1期2例、TisG2期4例、T1G1期3例、T1G2期1例。术后1个月均开始性生活,性功能和性满意度良好。21例随访2~7年,平均随访5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9个月出现原位肿瘤复发,经再次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后,随访5年未再复发。结论:保留阴茎头的阴茎癌手术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合适的患者,不仅疗效安全,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阴茎的外观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纵行带蒂包皮瓣卷管尿道间置矫治先天性DonnahooⅣ型阴茎下曲畸形的疗效。方法 1994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纵行带蒂包皮瓣卷管尿道间置矫治先天性DonnahooⅣ型阴茎下曲畸形患者30例。年龄2~16岁,平均5.8岁。入院检查:阴茎头-舟状窝-尿道外口形态以及与邻近组织关系正常;阴茎长度2.5~6.8 cm,平均4.3 cm;弯曲角度35~70°,平均40.1°。初次手术27例,再次手术3例。皮瓣切取范围1.5 cm×1.3 cm~4.0 cm×2.0 cm。结果下曲畸形矫正后阴茎长度3.0~8.5 cm,平均6.6 cm;弯曲角度0~10°,平均1.2°。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平均33个月。随访期间无阴茎下曲复发,阴茎头无刺痛、异物感等不适。4例(13.33%)拔除尿管后出现尿瘘,行尿瘘修补术后无复发;2例(6.67%)术后1个月出现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给予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尿流无散射,方向性好。6例随访至成年,诉性功能满意,无明显勃起障碍、勃起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结论纵行带蒂包皮瓣卷管尿道间置矫治先天性DonnahooⅣ型阴茎下曲畸形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阴茎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阴茎头重建、保留性器官功能的最佳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5年6月,采用阴茎部分切除+大腿内侧薄层皮片移植行阴茎头重建术治疗6例早期阴茎癌。随访0.5~3年,平均1.8年。结果:阴茎疲软状态下长度:术前(6.5±1.2)cm,术后(4.5±1.8)cm;勃起后长度:术前(12.8±2.3)cm,术后(9.1±2.1)cm。重建阴茎头感觉恢复迅速,术后3个月100%感觉恢复。术后随访见重建阴茎头皮肤呈淡红色,柔软,1年后接近正常阴茎头皮肤,远期未见皮片萎缩及瘢痕形成。6例术后均能正常勃起,无任何不适,性生活时感觉良好,与术前相似,患者及性伴侣均满意。所有病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阴茎部分切除+大腿内侧薄层皮片移植行阴茎头重建治疗早期阴茎癌,具有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早期阴茎癌根治性切除肿瘤,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性器官功能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阴茎癌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行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的浅表性阴茎癌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调查评估所有患者勃起功能、焦虑和抑郁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2个月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再次行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随访5年未再复发。42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统计意义(P0.05),术后勃起功能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焦虑及抑郁的程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焦虑及抑郁的程度较术前减轻,而且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改善与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保留阴茎头手术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改善,其结果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资料 ,观察术前及术后肾功能、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肿瘤剜除术 3 1例 ,肾部分切除 15例 ,原位灌注肾部分切除术 3例 ;其中 3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结果 切除肿瘤平均直径 6.0cm (2 .5~ 16.0cm) ,3例原位灌注肾部分切除术肿块直径分别为 10 .5cm、12 .0cm和 15.0cm。 49例术中平均失血量 3 10ml (50~ 10 0 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 10d血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89± 2 6)mmol/Lvs (98± 3 4 )mmol/L ,P>0 .0 5]。 45例平均随访 3 6个月 (1~ 76个月 ) ,无肿瘤复发或需血液透析治疗者。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外科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为41例肾脏错构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1例;18~79岁,平均(42.5±13.4)岁;左侧19例,右侧22例;肿瘤直径2.0~15 cm,平均(5.9±3.5)cm。结果:41例手术均获成功,9例行开放肾肿瘤剜除术,32例行腹膜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手术时间48~150 min,平均(63.8±18.9)min;热缺血时间18~30 min,平均(23.9±3.4)min;术中出血量60~210 ml,平均(86.0±28.4)ml;术后住院7~11 d,平均(7.6±0.8)d,术后病理均为肾错构瘤。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错构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者需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阴茎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阴茎头 (4 8% )、包皮 (2 5 % )、阴茎头和包皮(9% )、冠状沟 (6 % )及阴茎体 (2 % ) ,肿瘤随后常累及局部结构、海绵体和尿道 ,并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 ,通常需要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茎。作者根据肿瘤的解剖边缘对经挑选的浸润性阴茎鳞癌患者进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 ,保留未受累的结构 ,对疗效进行观察。共有 30例年龄39~ 82岁的原发性阴茎癌患者接受了这种非传统的姑息性外科手术 ,超过130例的患者因为接受了阴茎部分切除、阴茎全切除、Mohs手术或更广泛的切除手术而被排除在此研究之外。作者对 30例患者均进行术…  相似文献   

9.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 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结果 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度尿道下裂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头直径、矫直后尿道缺损长度及术后尿道瘘、阴茎头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发生率及总成功率差异。结果:一期手术患者56例,年龄7个月至12岁,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1.0~1.4 cm;分期手术患者35例,手术年龄7个月至12岁9月,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0.8~2.5 cm。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直径及尿道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手术组术后18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阴茎裂开,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同时出现尿道憩室及阴茎头裂开,20例经再次尿瘘修补/尿道成形治愈。分期手术组二次尿道成形术后未出现尿瘘,仅4例出现阴茎头裂开,2例经再次手术修复成功,2例患者家长未同意再次手术。一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62.50%,分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88.57%。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手术可明显降低重度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一部分不需要分期手术患者的手术次数,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阴茎头发育情况、阴茎下曲程度、尿道缺损长度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行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阴茎疣状癌的诊治(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76(平均52)岁。肿瘤均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最大直径1.4~5.8 cm。2例病变局限于阴茎头,另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小者(直径1.4 cm)行阴茎头切除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大者及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者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再手术)。4例患者肿瘤标本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均呈阴性。标本切片均显示上皮呈乳头瘤状结构并过度角化,肿瘤细胞于基底部呈球茎状推进式生长。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术后随访3~7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合并梅毒感染者术后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为阴性,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仍呈阳性。结论:阴茎疣状癌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治疗方法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瓣移植治疗阴茎疣状癌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1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年龄42岁,肿瘤为菜花状肿物,边界不清,外生型,质硬,局部溃疡,局部尿道口及冠状沟和系带被浸润,阴茎头变形。术中病理活检确诊,在连硬麻醉下行阴茎头肿瘤切除+双侧股外侧皮瓣移植阴茎头再造+尿道外口成型术。结果肿瘤最大直径达3.5 cm,术中完整切除肿块,切缘未发现肿瘤。术后随访4月,无肿瘤复发、排尿困难等,术后4周恢复性生活。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阴茎疣状癌,能保留阴茎外观,手术效果满意,是局部浸润较重,阴茎头变形患者较理想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BPH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TUR)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合并BPH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6例(A组)同期行TURBt和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仅行TURBt的男性患者69例(B组)作为对照组.A组年龄54~80岁,平均69岁;肿瘤单发37例、多发9例,肿瘤直径0.5 ~3.5 cm,平均2.8 cm.B组55~82岁,平均70岁;肿瘤单发54例、多发15例;肿瘤直径0.5~24.0 cm,平均2.9 c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4 - 96个月,平均44个月.2组复发率分别为50.0%( 23/46)、50.7% (35/69),首次无复发间期分别为20、18个月,肿瘤进展率分别为6.5%、7.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前列腺窝内膀胱癌复发2例、B组l例,均为T1G3肿瘤.结论 同期行TUR手术治疗浅表性、低级别膀胱肿瘤合并BPH患者安全可行,但对于T1G3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