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GIS城市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素玉  陈军 《地球科学》1995,20(5):575-580
城市洪水淹没范围动态模拟分析是城市防洪规划与防治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洪水从翻堤口出发在地理空间蔓延、扩散、动态行进及确定淹没范围的数字模拟方法。为此,根据数学形态学及测地圆概念,研究设计了洪水扩散范围的“膨胀”模拟算法和淹没范围搜索算法,用于查询淹没通块中从翻堤处到任一点之间的淹没路径和t时刻洪水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2.
GIS支持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模拟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是洪灾损失评估的核心环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水力演进模型,结合三维模拟技术和对象关系模型数据库,对浙江奉化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进行模拟。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洪水淹没范围,为快速评估洪灾损失和防洪决策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静  倪金  马诗敏  逯兰 《地质与资源》2021,30(5):590-594
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并收集多年洪水位、潮位数据,以保证源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结合研究区地貌特征和水系分布,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种子蔓延法进行了有源淹没分析计算,得到淹没区范围和水深分布图.结果表明:淹没区主要分布在水库和河流下游的冲洪积平原和海积平原,淹没面积共318.08 km2,占全区陆域面积的18.6%.洪水淹没深度为0~7.6 m.以水库为种子点的淹没区域较大,淹没水深自种子点到海岸线逐渐增大;以河流为种子点的淹没区域呈带状分布,淹没水深自河流中线向两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GIS的洪水淹没分析与三维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君  奚赛英  尤迪  郑付涛 《城市地质》2012,7(3):31-33,37
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是洪灾损失评估和防洪决策的核心环节。基于TIN数据,运用ArcMap,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方法对区域天然防洪能力进行划分;实现了在给定水位条件下,对洪水淹没范围提取与统计计算,建立了洪水水位高程和淹没面积关系公式,并用于洪水淹没快速预测;运用ArcScene,对水位抬升的"无源渐进淹没"情况进行了三维模拟。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的三峡区间洪水淹没范围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栅格型数字高程模型,采用VC 6.0和MapObjects进行三峡区间的洪水淹没模拟,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预处理、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无源淹没和有源淹没分析模拟。应用结果表明:洪水淹没区范围可以准确计算,洪水淹没过程的动态可以清楚地图示,这为灾情评估和防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海复合极端风暴洪水淹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城市面临着台风、暴雨、高潮位和上游下泄洪水叠加的“四碰头”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大气-海洋-陆地相耦合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上海市“风”“暴”“潮”“洪”多灾种复合情景的极端洪涝淹没模拟,并验证了耦合方法的有效性,为复合风暴洪水的一体化模拟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数值模拟方法。在9711台风影响下,模拟了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后淹没面积(水深>0.2m)比改造前减少了62%,表明沿海沿江堤防设施建设在上海市防台防汛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有效模拟可为财产保险和未来市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河道滩地洪水淹没分析的多分辨率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数值求解二维浅水方程,模拟河道水流运动,并利用干湿判断处理河道动边界,获得不同流量情况下的河道水面线沿程变化;然后以水面线切割河道滩地高精度DEM(数字高程)地形,利用图像分割及区域生长法识别陆域和水域。该方法实际应用于南渡江下游河口段的滩地洪水淹没分析,有效将二维浅水模拟的低分辨率网格(10m精度)和局部滩地高分辨率地形(2m精度)结合,获得了高精度的淹没范围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的洪水预报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预报技术涉及专业技术和实现技术两个方面,洪水预报实现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洪水预报的整体水平.基于GIS及Web的洪水预报应用技术,代表了洪水预报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构件化应用开发的洪水预报系统;建立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交互式洪水预报调度决策应用模式.技术关键在于洪水预报中间件和相应应用中间件标准,其次是规范构件化应用;三是推进应用级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应用的构件化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DEM的洪水有源淹没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是洪灾损失评估和防洪决策的核心环节,现已成为GIS在水利应用领域的研究前沿,洪水淹没模拟分为有源淹没和无源淹没两种情形,针对有源淹没的递归算法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多,容易造成系统堆栈溢出,导致程序崩溃等缺陷,丈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洪水有源淹没范围算法:堆栈节点遍历算法:其以.NET为编程基础平台,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格网模型进行洪水淹没分析一通过与原有的递归算法对比,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稳定性,最后成功应用在“南昌洪水淹没分析系统”中,对促进防洪减灾的信息化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淹没水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标准双方程紊流模型数值模拟了进口Fr1为819、淹没度为024、闸下出流形成的淹没水跃。详细介绍了数值离散格式特别是用VOF方法跟踪非恒定自由表面的数值方法。将淹没水跃的数值模拟结果包括自由表面位置、平均流速、雷诺应力分量的分布与物模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淹没水跃的大尺度紊流结构及其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红  刘万崧 《吉林地质》2004,23(4):137-143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系列工具软件为开发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进行城市震前、震时、震后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城市综合防震能力提供有效手段。文章采用了系统化设计思想,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基础数据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郑先昌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1):549-552
建立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是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和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文章从系统功能设计、总体结构、数据集内容、软硬件的配置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最后根据实例提出了系统实施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泥石流过程模拟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过程模拟的三维可视化不仅能改善泥石流过程信息的视觉效果,更能有助于发现泥石流运动的宏观规律,并为过程模拟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奠定基础.分析了基于流团模型的泥石流过程模拟系统(DEBRIS)的数据结构和栅格式GIS-ERDAS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了DEBRIS与ERDAS间的数据转换算法,从而实现了两个系统间的可视化集成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泥石流过程模拟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环境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2010和2011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景观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质状况的分析研究,为开发和利用城市雨洪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用电子计算机整编水文资料的工作中,对于较复杂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一般采取人工定线、输入节点、用插值方法进行推流。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在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随着水文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逐步信息化,因此必须考虑对于复杂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定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江洪水随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一兵  熊明 《水文》1993,(4):8-16
  相似文献   

18.
北江“94.6”洪水模拟及调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荣强  许扬生 《水文》1998,(5):43-46
1北江流域概况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支流,整个流域呈扇形,地势北高南低,飞来峡以下地势较平坦,进入堤围区。三水站以上干流全长468km,流域面积46686km2。流域降雨主要是4~6月的锋面雨,其次是7~9月的台风雨,年降雨量在1300~2400mm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区域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和分区与基于极限平衡法或数值模拟的单体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是当前边坡稳定性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在总结当前这两个研究方向结合点的基础上,基于ArcGIS和FLAC2D软件,结合编程技术将两者集成,实现了剖面自动生成和FLAC2D计算数据前处理功能。将此应用于某工程实例,进行边坡稳定性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用地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以津市市总体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通过与GIS技术结合,探索了定量评价的方法,讨论了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