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州医药》2021,52(1):105-108,1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循环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我院收治入院的9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4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者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血脂水平、血流变指标、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各项血脂水平、脑循环动力学指标IMT及斑块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各项血脂水平、脑循环动力学指标IMT及斑块面积相比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各项血脂水平、脑循环动力学指标IMT及斑块面积相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同时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对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滴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发作时用丹参注射液20ml/日,胞二磷胆碱0.75g/日静脉给药10-14天,而后正规服用丹参滴丸10粒,每日三次,疗程2-5年,平均3年。对照组:无正规治疗,随访2-5年。结果:治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发作51%,发生脑卒中12%。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发作70%,发生脑卒中56%。结论:丹参滴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安全有效,在控制症状的同时,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与耐药性。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6W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最长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且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冯志瑀  蔡茜虹  谢桂权 《广东医学》2005,26(10):1422-1424
目的比较含化复方丹参滴丸与含化硝酸甘油治疗血液透析中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随机抽样58例血液透析中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或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发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含化复方丹参滴丸(A组)和含化硝酸甘油(B组)治疗观察。结果含化复方丹参滴丸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疗效与硝酸甘油无明显差异,但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复方丹参滴丸。结论含化复方丹参滴丸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中并发心绞痛发作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48例和对照组(银杏达莫注射液)42例,1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电图ST-T变化、不良反应.通过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5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T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比单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赵艳 《吉林医学》2010,(30):5311-53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156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B组在A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C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6周后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胆固醇含量、凝血四项、肌酸磷酸激酶变化。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辛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或辛伐他汀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杜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95-349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率、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及用药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标本兼治,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冲  李学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16-2616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治疗老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及脑彩超变化。方法:166例脑彩超证实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老年病人,通过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曲克芦丁对照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加血塞通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与耐药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29例),对照组(消心痛组28例),治疗组给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3;g/d。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mg,3;g/d。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最长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疗效稳定,且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已上市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工艺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按照冠心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4种代表制剂的提取工艺制备丹参提取液,研究建立同时测定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不同丹参提取液的丹参素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及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4种丹参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0.27~1.25、1.44~4.46、33.77~93.92 mg·g-1;冠心丹参胶囊与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781、0.853、0.758,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9.结论 4种代表制剂丹参提取工艺的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及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针对相同的临床适应症,需深入研究以实现丹参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吴坚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26-27,3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的7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组)38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及7d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和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d及7d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和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因子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金水宝胶囊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35例,开搏通组33例。测定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用药组降低UAE,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开搏通组的60.6%,P<0.05。联合用药组的CCr明显低于开搏通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凝血及抗氧化效果。方法:将67例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14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及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并能改善肾综患者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 8例病人分为阿魏酸钠组 36例和丹参组 32例 ,分别予阿魏酸钠注射液 2 0 0mg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ivgttqd共治疗 10d。结果  2组均能提高疗效 ,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总有效率阿魏酸钠为 83% ,丹参组为 75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阿魏酸钠组降低血液流变学作用较丹参组明显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阿魏酸钠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疗效 ,血液微循环变化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似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意速)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②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意速注射液1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15 d,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③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4、4.58,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2.3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c=2.801,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1~2.26,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血细胞比容无差异(t=1.24,P>0.05)外,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t=3.56~4.36,P<0.01)。④结论 意速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3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再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含量、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两周时,与入院时相比,研究组血浆Hcy、ET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Hcy、ET、NSE及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血浆SOD活性增加更显著。治疗两周,与入院时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两周与入院时相比,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模拟缺血预适应引起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变化的影响,试图揭示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兔左心室细胞,按先后顺序,用正常Tyrode液和模拟缺血液以及模拟缺血液加丹参(750 mg.L-1)灌流,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不同条件下动作电位和IK(ATP)前后变化。结果:①模拟缺血液灌流后动作电位时程(APD)复极化的50%(APD50)和90%(APD90)分别缩短(与正常组相比P<0.05,n=12);模拟缺血液加丹参灌流,APD50和APD90缩短更加明显,分别缩短了80.46%和71.87%(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拟缺血液组相比P<0.05,n=1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值无明显改变;②经模拟缺血液灌流,引起IK(ATP)通道的开放,膜电流显示外向性直线形,发生率为58.33%(7/12,P<0.05)。模拟缺血液加丹参,更容易引起IK(ATP)开放,膜电流曲线完全成为直线,诱发率为91.67%(11/12,与正常组和模拟缺血液组相比P<0.05);③Glibenclimide能使这种外向性直线形膜电流恢复为“N”形,证明这种膜电流为IK(ATP);经丹参作用后,改用正常Tyrode液冲洗,心肌细胞上结合的丹参可以被洗脱以及从模拟缺血液中得到恢复。结论:丹参能产生类似心肌缺预适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以武汉市武昌医院及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12月-2011年03月间求治的86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导管对1449条阻塞输卵管进行机械再通,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多种药物,试验组注入丹参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随访6-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3.61%,对照组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60.18%。试验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通而不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丹参注射液对感染性炎症及机械性损伤输卵管内皮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3例采用丹参注射液,益母草、苏叶煎荆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丹参注射液,益母草、苏叶煎荆联用头孢克肟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确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