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治疗方法,转移复发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明显关系。化疗疗效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地解答。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多为晚期复发,复发灶的组织形态绝大多数仍保持交界性的特点,因此,多次手术是必要的。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性质界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具有某些恶性肿瘤的特征,但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较上皮性癌明显为好。鉴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交界性特点[1],处理得当此种肿瘤的治疗效果、预后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及手术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975年至1992年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24例中浆液性8例.粘液性15例,混合性1例。临床Ⅰ期14例、Ⅱ期5例、Ⅲ期5例。现22例存活(占92%),2例死了肿瘤并发症肠梗阻。结论:提示细致的病理分析是诊断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关键预后与手术方式及化疗关系不密切而与肿瘤分期及术后有无肿瘤残存有关;对肿瘤复发的病例多次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李敏  祁淑英  冯淑娴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8):1063-1065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潜在低度恶性肿瘤,是从一般恶性上皮肿瘤中分出的一个具有更好预后的亚群,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本文探讨了Cox-2、bcl-2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关系,为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预后、临床分期及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我院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收治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4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以40岁以下多见,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8例,Ⅲ期5例。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无死于肿瘤复发,20例行金子宫+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5例。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其他疾病。6例来行化疗者无1例死亡。结论:预后与手术方式、化疗关系不密切·而与分期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而对肿瘤破裂,腹水(腹腔洗液阳性),盆腹腔有种植转移者,应酌情化疗。腹腔化疗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崔李宁  陈宝钧 《浙江肿瘤》1997,3(3):150-152
回顾性探索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我院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收治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4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以40岁以下多见,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8例,Ⅲ期5例。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无死于肿瘤复发,20例行全子宫+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5例。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其他疾病。6株未行化疗者无1例死记。结论:预后  相似文献   

6.
侯洁 《陕西肿瘤医学》2011,(12):2570-2572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组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预后良好。其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预后及随访与卵巢上皮良性及恶性肿瘤不同且一直存有争议。现将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洁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570-2572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组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预后良好。其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预后及随访与卵巢上皮良性及恶性肿瘤不同且一直存有争议。现将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至2007年3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临床和病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7.9岁,粘液性17例(47.2% ),浆液性16例(44.5% ),子宫内膜样2例(5.5%),透明细胞1例(2.8%).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期28例(82.4%),Ⅲ期5例(14.7%)均为浆液性,治疗后1例(2.9% ,Ⅰ期)浆液性复发.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21例于术后补充TP或PAC方案化疗,Ⅱ期与Ⅲ期患者均辅以化疗.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临床Ⅰa期,尤其需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较安全有效.浆液性外生性乳头状交界瘤多伴有腹膜种植,应行分期手术.CA125是监测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复发及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娄越亮  马丽茜 《浙江肿瘤》1997,3(3):148-149
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及手术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975年至1992年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24例中浆液性8例,粘液性8例,粘液性15例,混合性1例。临床Ⅰ型14例,Ⅱ期5例,Ⅲ期5例,现22例存活,例死于肿瘤并发症肠梗阻。结论:提示细致的病理分析是诊断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瓣关键;预后与手术方式及化疗关系不密切而与肿瘤分期及术后有  相似文献   

10.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至2007年3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临床和病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7.9岁,粘液性17例(47.2%),浆液性16例(44.5%),子宫内膜样2例(5.5%),透明细胞1例(2.8%)。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期28例(82.4%),Ⅲ期5例(14.7%)均为浆液性,治疗后1例(2.9%,Ⅰ期)浆液性复发。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21例于术后补充TP或PAc方案化疗,Ⅱ期与Ⅲ期患者均辅以化疗。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顶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临床Ⅰa期,尤其需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较安全有效。浆液性外生性乳头状交界瘤多伴有腹膜种植,应行分期手术。CA125是监测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复发及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凯怡  董婕 《肿瘤学杂志》2015,21(6):525-528
[目的]针对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9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随访36~154个月.[结果]9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2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39例(43.3%);浆液性交界瘤中CA125升高28例(56.0%),黏液性交界瘤中CA19-9升高18例(56.3%);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4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I期72例(80.0%),Ⅱ期6例(6.7%),Ⅲ期12例(13.3%),无Ⅳ期病例;浆液性50例(55.6%),黏液性32例(35.6%),混合性4例(4.4%),其他类型4例(4.4%);20例术后辅以化疗;术后随访1例为非肿瘤复发导致死亡,余均存活,10例(11.1%)复发;保守性手术患者的复发与肿瘤分期、单双侧、包膜破裂、手术类型、腹膜种植、微浸润、微乳头等因素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交界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血CA125、CA19-9检测对诊断有帮助;肿瘤FIGO分期、腹膜种植、微浸润、微乳头结构、手术类型及包膜破裂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潇  朱丹  潘颖  张小平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0):1184-1187
目的:探讨RhoC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45例卵巢上皮性癌中Rho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hoC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均为阴性;RhoC蛋白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3%和26.67%,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上皮性癌与交界性卵巢肿瘤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类型无关(P〉0.05);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学分级越高,分化越差,RhoC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RhoC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成为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标志,对其检测可用于判断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共有110例,从中随机选取80例进行研究。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诊断直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患者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总结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岁,患者入院治疗时,诊断为Ⅰ期61例,占76.3%;Ⅱ期7例,占8.8%;Ⅲ期12例,占15.0%。病理为浆液性29例,占36.3%;黏液性36例,占45.0%;其他15例,占18.8%。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血清中CA125升高的患者有46例,占57.5%;血清中CA19-9升高的患者有21例,占26.3%。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患者有34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跟踪随访,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发现病情时患者多处于发病初期,占76.3%,浆液性肿瘤患者占大多数,手术治疗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良好,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更好地处理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MEFF1(tomoregulin-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MEF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MEFF1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90.24%)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5.4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3.33%)及正常卵巢(26.67%) (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TMEFF1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TMEFF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MEFF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亦称卵巢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它是组织学上和临床上介于良恶之间的独立的一类肿瘤。近廿年来对它的诊断及治疗已逐渐引起关注。从我院收治的21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情况,说明该类肿瘤多发于年轻妇女,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较好。资料我院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六年共收治卵巢上皮性肿瘤416例,其中交界性肿瘤21例,占5.04%,较国外报导的9.2%偏低。此21例交界瘤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囊腺瘤(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20年间,我院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其中粘液性交界性上皮肿瘤11例(47.62%),浆液性交界性上皮瘤8例(38。1%),其他类型3例(14.28%)。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粘液性肿瘤。并发现前者双侧发生率较高。Ⅱ期、Ⅲ期病人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Ⅰ期。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方法,并且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与sBOT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良性卵巢、交界性卵巢和恶性卵巢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P<0.01),而VEGF在各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性.E-cadherin和VEGF在sBOT和低级别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VEGF高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和sBOT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有关(P<0.05).结论:E-cadherin低表达或缺失和VEGF高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联合检测可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EGF表达与sBOT的预后、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PKP4(plakophilin 4,又称p007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KP4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KP4在55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12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KP4以细胞膜、细胞质着色为主,PKP4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4.5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46.15%)及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75.00%)(P<0.05)。PKP4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是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4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有望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MYOF(Myoferlin)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探讨MYOF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分析,选取TCGA和GTEx数据集,分析比较MYOF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卵巢上皮恶性肿瘤、13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19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1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YOF的表达情况,利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YOF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阳性率为(98.2%),高于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92.3%)、卵巢上皮良性肿瘤(31.6%)及正常卵巢组织(13.2%)(P均<0.05);MYOF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率为(76.4%),也显著高于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23.1%)、卵巢上皮良性肿瘤(5.3%)及正常卵巢组织(0%)(P均<0.05)。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MYOF 的表达随着FIGO分期增加而增加(P均<0.05)。结论:MYOF的表达可用于卵巢癌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胡鹏  李燕华 《肿瘤学杂志》2016,22(12):1014-1019
摘 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与良性肿瘤和癌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相较于卵巢癌,BOT多发生于年轻女性,通常期别早,病程进展慢,预后好。手术已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多数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除伴浸润种植的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通常可行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文章对近年来BOT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对临床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